蒲跃洪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时间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每一次灾难都让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事实雄辩地证明,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万众一心,我们就一定能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书写激奋人心的中国故事。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上午,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三 2014年7月7日,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之际,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理论分析】
一、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鲁甸地震的抗震救灾,总理亲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说明了人民是国家主人。
2.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要认真履行各项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3.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万众一心,我们就一定能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
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2. 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3.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之际,各界人民举行纪念活动,不忘国耻,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抗震救灾、文艺创作、国家发展都必须遵循规律。
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国精神都对中国人民有激励作用。
3.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中国精神都是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国人民有激励作用。
4.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这说明
①对传统文化要全面继承②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③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去创新④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进行创新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 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现代机械化的文化生产使效率提高
B.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 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文化需求多元化
D. 文化消费的扩大促进生产的发展
3. 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样,越是地方的,也就越是中国的。中国精神是由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地方精神组成的。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③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④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新时期广东精神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这是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进而结合时代精神的一种精华概括。这说明
A.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B.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对立
5. 对下图中教育部门发文抵制圣诞节和青年人穿传统服装到公共场合宣传抵制圣诞节的做法有如下评论,你认为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观点是
①不应抵制,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②应抵制,因为要继承我国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③要在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自信的基础上汲取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④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6. 文艺评论要说真话,只有说真话才能发现优秀作品的缺失,才能提升中等作品,才能让平庸之作越来越少。“说真话”就是要做到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 坚持真理不坚持实践
7.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③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④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8.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开始在南京制造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2014年的今天,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为了强化国家记忆,凝聚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共同精神信仰,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设立国家公祭日有利于
A. 弘扬民族精神 B. 弘扬中华文化
C. 弘扬传统文化 D. 弘扬先进文化
9. 李克强总理视察义乌时获赠的两只拨浪鼓,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一只被老经营户珍藏数十年,一只是全新制作的,被认为象征了义乌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拨浪鼓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义乌人尊重拨浪鼓,始于300年前当地的“鸡毛换糖”。货郎摇拨浪鼓走街串巷用自制的糖饼、姜糖换人家的鸡毛,做成鸡毛掸子卖。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义乌精神”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②文化通过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③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洋节禁止与否,流行与否,都无碍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固守。这种文化,在年年吃的粽子、月饼、饺子里,在母亲殷殷的嘱托里,在父亲一日日变白的头发里...我们无需刻意提起,却永远也不会淡漠。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会稳定不变世代相传
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 材料一:201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2014年7月7日,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之际,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与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儒家思想是否有价值?纪念孔子诞辰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如何发扬儒家文化提出建议。
(3)根据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何意义?
12. 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1)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如何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结合材料二,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回答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D 6.A 7.A 8.A 9.D 10.D
11.(1)①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儒家思想的精华对当代中国和世界仍然产生着深刻影响,提供着重要滋养,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作为价值观,儒家思想的精华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纪念孔子诞辰就是要弘扬儒家思想的精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用于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个人的人生道路也起着重要启示和指导作用,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 ①发扬儒家文化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要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主动担当起发展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②对待儒家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④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若学生答出“要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儒家文化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儒家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也可。)
(3)在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具有重大的意义:
A.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B.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C.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D.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2.(1)①A、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②总之,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2)①因为: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到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才能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优秀作品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