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兰
二十四节气里面,清明比较独特,它既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节日。清明有着双重的身份,多重的承载。
追根溯源,一个节日的形成,经常也会有着漫长的历史。清明节作为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深远的节日,叫“寒食节”,据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时为国君的晋文公下令设立的节日,在介子推死难之日全国各家各户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后来,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挨得近,就逐渐合并成了一个,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日里,踏青祭祖等习俗还保留着,禁火吃冷食却没有了。我小时候在农村,老人们还经常提起寒食节,我一字不识的祖母还曾经给我讲过介子推的传说故事。寒食节对于小孩子的意义是,终于可以脱下臃肿的棉袄棉裤,换上单衣单裤了。还有一句关于寒食的民谣,是小孩子们挂在嘴上的:过了寒食寒食天,大人小孩全穿单。现在这一代的农村孩子,已经很陌生了吧。
有节日也就意味着有假期。唐宋时代,寒食节就是比较隆重的全国性节日,古人家族观念又重,衙门要放五到七天的假的,以方便各级官员祭祖。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当然,这三天之中,其实有两天是周六周日的调休,人们习惯称为“清明小长假”。古老又传统的节日,虽然有了法定的三天假期,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们,祭祖的观念越来越淡薄,倒成了休闲旅游的好时机。商家出于利益,对于节日更是推波助澜,传统文化节日传承了倒是传承了,但传统文化的根子,枝蔓出来的却多了商业味,总有那么一点走了样。
特别喜欢《岁时百问》里这样阐释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说得真是好。清明时节是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到处都是蓬蓬勃勃的朝气,蓬蓬勃勃的阳气,蓬蓬勃勃的生机。正在生长中的万物,都有着清洁而明净的美,都有着鲜灵灵的美好,更愿意把清明和春和景明、日月清明,这些美好的词联系在一起。民谚里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讲究,白天里,把各种各样的可爱小种子撒进柔软、温暖的土地里,晚上如果再来场飘飘洒洒的小雨,那可就真是太美好、太及时了,三两天后去看,土地里一准就会冒出嫩生生的小苗儿,那是满地的喜悦,也是满心的喜悦啊,那是满地的清新、清爽味儿,也是满心的清新、清爽味儿啊。
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时节也确实是一年里最美好的日子,正好处在仲春与暮春时节。即使是在中国的北方大地,也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到处是绿肥红也肥,葱翠满目,杂花生树,莺歌燕舞,蝶飞蜂嗡,柳树已垂下万条绿丝绦,杏花、桃花、梨花竞相开放,青草到处铺展着绿色的梦想。温度也是冷暖适宜,不会再有料峭的倒春寒来袭,老人孩子都已脱掉臃肿的棉衣棉裤,换上轻松自在的单衣单裤,一家人扶老携幼,踏春游玩,享受天伦之乐、
祭祖扫墓也好,旅游踏青也好,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亲近大自然,亲近大地上的花花草草,感受天地清明,体味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美好,这也是节假日的意义所在吧。像宋人程颢诗中所写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也是,在春和景明的好天气,就和美妙的大自然痛痛快快地亲密接触一把吧。
清明,清明,万物清洁且明净,这样的日子里,内心也清洁、明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