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际涉华图书出版特点分析

2015-05-30 10:48:04袁鲁霞
对外传播 2015年4期
关键词:选题观点图书

袁鲁霞

2014年,全球图书市场整体向好,外版涉华主题图书也呈现上扬走势。在这一年里,中国主题图书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在国际主流媒体的曝光率都大于2013年。在海外出版商出版热情高涨的带动下,2014年涉华图书出版呈现出新特点。

一、图书出版数量持续稳步增长,选题角度和观点多样

从2005起,笔者便对全球最大的图书网站亚马逊英文网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该网站提供的检索路径,利用关键词搜索以及人工筛选等手段获取数据信息。

通过亚马逊英文网的数据搜集和筛选发现,近10年来,海外涉华图书出版数量持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4年全年,海外涉华图书有近8000余种,比2013年的6300种增加26%。

在热点选题方面,新话题、新领域选题有所增加;传统文化类图书数量不减,经济类图书仍是涉华选题最大类别;对中国研究的学术类图书增加显著。

总体来看,海外涉华图书的内容在研究深度、广度和国际影响力上都超过往年,整体观点和判断基本平衡、正负兼具。既有肯定我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也有否定中国发展前景、一味强调中国内政外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复杂声音。

二、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研究成为热点

2014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展现执政新风,海外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专著集中出版,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治国理政理念、个人魅力等给予了特别关注。

郑永年的新书《中国进入习近平时代》(China Enterning the Xi Jinping Era),代表了海外不少学者对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认识。戴维·兰普顿的《追踪领导人:邓小平到习近平治下的中国》(Following the Leader:Ruling China from Deng Xiaoping to Xi Jinping)、马诺兰江·莫汉蒂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国从毛泽东到习近平》(Ideology Matters: China from Mao Zedong to Xi Jinping)等书,在肯定几代领导人取得的骄人成绩的同时,也都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寄予厚望,期待中国领导人能够克服内外挑战,并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海外学者的相关著作外,国内推出的部分图书也助推了外界的“中共领导人研究热”。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一书,在法兰克福书展举行首发式后即受到热烈关注,引起强烈反响,国际知名学者和政治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截至2015年2月底,该书已在海外发行30多万册,取得近年来单书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

三、涉华选题紧扣中国内外政策和环境的“新常态”

2014年,中国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坚持和平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措施,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与此相对应,海外专家和出版商的热点选题具体包括了以下内容:聚焦对中国外交理念的研究,尤其关注中美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动态,借此分析中国是否在“挑战国际秩序”;洞察中国经济“新常态”,分析中国经济走向全球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国移民的海外生活、国企民企的作用等话题受到更多关注;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地区发展稳定和全球秩序产生的影响;观察执政党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的新变化;分析中央在反腐败、网络环境治理、食品安全保障、环境污染整治等问题上的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带动国际社会客观看待中国

纵观2014年的涉华图书,许多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态度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对传统误解和偏见进行修正,并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他们的观点经过国际媒体的报道传播,有利于外界对中国的全面了解。

例如,著名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在《超越毛泽东的市场:中国私营企业的崛起》(Markets over Mao: The Rise of Private Business in China)中表示,他撰写该书的初衷是要澄清外界的“中国经济被国有企业主导,国企发展是在以牺牲私企发展为代价”的观点。资深记者霍华德·弗伦奇在《中国的第二大陆:百万移民如何在非洲建立新帝国》(Chinas Second Continent: How a Million Migrants are Building a New Empire in Africa)一书中的结论:中国正在与非洲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模式,中国无疑是强势的一方,但并不是“新殖民主义者”,引起国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前沿战略集团总监及美国美中关系委员会委员周乐达《中国走向西方: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你不得不知的事》(China Goes Wes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hinese Companies Going Global)一书,致力于打造西方和中国商业交流之间的桥梁,通过关注如何缩小中西商业间的认知差距,为双边的执行者提供建议和协调。

五、“新瓶装老酒”“老树开新花”现象更为突出

2014年“新瓶装老酒”的再版现象比2013年更加突出。在全年进入销售排行榜前列的图书中,约3成左右是不同形式的(修订版、数字版、kindle、简装版、精装版、朗读版)再版书,有的书籍甚至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比如,亚马逊创作空间再版的《中国问题》(The Problem of China)是伯特兰·罗素1922年撰写的,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及中国人的性格等问题的分析,至今仍有历久弥新的感觉。

“老树开新花”也仍是海外出版商的制胜法宝。那些海外政坛常青树、资深政治家和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因其能在西方图书市场和主流媒体产生影响,能在各大排行榜中领衔涉华图书,且能产生久远的影响而备受出版商的青睐。比如基辛格和傅高义等人虽年事已高,但他们的著作《论中国》(On China)、《邓小平与中国的转型》(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自出版以来连年再版、畅销不衰。而戴维·兰普顿、夏伟、鲁乐汉、凯利·布朗、拉纳·米特、罗伯特·卡普兰、欧逸文等国际知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都是2014年再版图书的重要作者,他们的观点被广泛引用,再版和修订版的作品也持续受到关注。

六、中国官方、传统媒体及社交网络成为研究者的重要信息源

研究还发现,在涉华专著中,海外学者大量采用中国官方权威信息以及国内媒体特别是社交网络信息来佐证其观点。他们通过研究中国国内各类媒体公开讨论和发表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甚至主动设置议题、开展网络调查。在有关中国梦、南海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网络安全管理等话题上,研究者都广泛地利用了政府官网和普通网民发布的信息作为参考,以启发他们的研究思路或支撑他们的判断。

比如,在《“剩女”:性别失衡在中国的觉醒》(Leftover Women: 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一书中,作者大量引用媒体报道、政府统计数据、个人采访和微博的调查结果,证明性别失衡在中国“死灰复燃”的现实。在《中国走向西方》中,作者收集了因为“中国企业在国外的不规范行为”使西方对中国产品高度警惕的媒体报道。而《中美草根博客实践:对60位中美国博主的研究》(Grassroots Blogging Practice in America and China: Studies on 60 American and 60 Chinese Bloggers)等书,则是对中国社交媒体进行的立体研究。

2014年海外涉华图书出版的上述特点,为国内出版商做好中国图书的对外出版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图书出版市场,中国出版业要想走得更远、走得更深,就必须加强海外出版动态研究,有的放矢地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研究选题的最新热点和卖点,甄选有针对性和吸引力强的内容,选择有影响力和能够解疑釋惑的作者,熟悉海外出版市场的整个流程。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提升中国对外出版的运作和协调管理能力,从而助推中国理论、中国观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猜你喜欢
选题观点图书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观点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新锐观点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