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卿教授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经验

2015-05-30 10:48李萌王莉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医师名医经验

李萌 王莉莎

【摘 要】 郭会卿教授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理论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证属阳虚寒凝者,治宜助阳散寒,祛湿通络,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证属寒湿痹阻者,治宜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方用温经蠲痹汤加减;病程日久,肝肾亏虚者,治宜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关键词】 风湿寒性关节痛;辨证治疗;名医经验;中医师;郭会卿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4.015

郭会卿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病区主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知名专家。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风湿病的中医治疗。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一种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密切相关,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风湿类疾病[1]。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正式命名,且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和诊疗规范,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存在症状缓解不佳、病情易反复等问题。在临床中,郭会卿教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将其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寒痹”范畴,其发生与外界风、寒、湿刺激密切相关,多因久居寒冷潮湿之地、温度差异过大、贪凉饮冷、汗出受凉等因素导致。风为百病之长,其性主动,善行而数变,风邪侵袭人体可致关节游走性疼痛;湿性重着,表现为关节酸楚重着,痛处不移;寒主收引,寒邪盛则疼痛肢厥,关节屈伸不利。郭会卿教授认为,本病以正虚为本,邪气外袭为标,患者素体阳虚,感受外邪,加之自身正气不足,所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外邪留于肌腠经络、筋骨关节,导致气血痹阻,不通则痛,而致发病。

2 临床表现

患者有风寒湿邪侵袭病史,多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部位的关节肌肉疼痛、酸沉、重着、屈伸不利,病变多见于膝、髋、肩、肘等关节。受累关节多无红肿,遇冷或天气变化可加重或发作。除少数患者有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外,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2]。

3 辨证论治

郭会卿教授认为,由于风湿寒邪侵袭人体,时间有新久不同,病有轻重之分,证有虚实之别,辨证应以疼痛性质的不同和病程的长短为要点,根据初病、久病之分进行辨证治疗。

3.1 疾病初、中期,证属阳虚寒凝,治宜助阳散寒、祛湿通络 在临床上,部分患者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酸沉不适,或患者自觉肢体寒冷酸困,遇冷或天气变化时加重,得温热则痛减,面色少华,口淡不渴,四肢不温,舌淡红,苔白,脉沉细[3]。郭会卿教授认为,此属阳虚寒凝证,患者素体阳虚,或因贪凉饮冷导致阳气受损,易受风寒湿诸邪,邪气留于肌腠,滞于经络,导致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发为痹证。本证多见于生活、工作环境阴凉潮湿,或由于夏日空调温度过低、长时间扇风者。此期邪气多侵袭肌腠,病情以邪实为主,当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郭会卿教授遵循“其者在皮,汗而发之”的原则,以助阳散寒、祛湿通络为治法,使用经验方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药物组成:制川乌(先煎)

6 g、附子(先煎)9 g、生麻黄6 g、细辛3 g、桂枝10 g、干姜30 g、肉桂(焗冲)3 g、木瓜15 g、川牛膝15 g、淫羊藿15 g、肉苁蓉15 g、威灵仙15 g、当归15 g、独活15 g、鸡血藤30 g、甘草6 g。方中川乌大辛大热,散寒止痛,温补阳气;生麻黄开肌腠,得细辛之辛温,温经以散寒;附子配伍大剂量干姜,辛热并用以温肾暖脾、助阳散寒,又可减毒;附子得桂补命门,与少量肉桂合用,补肾阳,祛寒邪;桂枝温经通络;独活祛肾经寒湿;木瓜、牛膝、威灵仙祛风湿、舒筋活络;淫羊藿、肉苁蓉补肾助阳;当归、鸡血藤养血舒筋;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助阳、散寒祛湿、通络止痛之功。根据具体病变部位的不同,选取不同引经药物治疗,使诸药直抵患处,其病在上肢、肩背者,加桑枝、羌活、葛根、姜黄等;病在腰部及下肢者,加杜仲、狗脊、五加皮、防己等。在临床中随证加减,药证合拍,常获佳效。

3.2 疾病中期,证属寒湿痹阻,治宜散寒祛湿、温经通络 此期多表现为筋骨酸冷疼痛、屈伸不利,遇寒及天气变化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四肢有冷感,或口淡不渴,恶风寒,肢体沉重,舌淡,苔白,脉弦紧。郭会卿教授认为,此属寒湿痹阻证,多为素体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而又复感风寒湿诸邪,邪气侵袭日久,留滞人体经络、筋骨、关节,诸邪深入筋骨经髓。寒性收引,每易伤人阳气,使阳气更虚,血得寒则凝,湿性重浊粘滞,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发为寒痹。《张氏医通》有云:“痹症……

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故郭会卿教授立法以散寒祛湿、温经通络为主,治以温经蠲痹汤,药物组成:制川乌(先煎)10 g、附子(先煎)9 g、熟地黄15 g、桂枝15 g、淫羊藿15 g、鹿衔草30 g、黄芪30 g、干姜30 g、苍术10 g、白术10 g、生薏苡仁40 g、炒薏苡仁40 g、当归12 g、全蝎2 g、蜈蚣1条、徐长卿15 g、甘草5 g。方中制川乌、

附子、干姜大辛大热以补肾阳、散寒滞、利关节、止冷痛,桂枝、淫羊藿、鹿衔草等温补元阳,熟地黄、当归、黄芪益气活血养血,苍术、白术燥湿健脾,徐长卿祛风除湿,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健脾除湿,又加虫类药搜剔经络止邪,甘草为佐使之药;诸药合用,以辛热温阳药物配合祛湿散寒之品,补正气、祛邪气,达到散寒祛湿、温经通络的

效果。

3.3 病程日久,证属肝肾亏虚,治宜补益肝肾、益气养血 病情日久不愈,出现关节筋骨疼痛、麻木、屈伸不利,或畏寒肢冷,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此证属肝肾亏虚,疾病迁延不愈,致正虚邪恋,加之寒湿、痰瘀、贼风等互为因果,病久入络,肢体拘挛[4]。本证以

肝肾亏损为本,风寒湿邪为标,“肝主筋”“肾主骨生髓”,肝肾亏虚、精髓不足,无以充养筋骨,使病情加重。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日久可成痰瘀互结之顽疾[5],古云:“不因虚邪,贼邪不能独伤人,诸病从脾胃而生,明矣。”郭会

卿教授以补益肝肾治其本,同时强调益胃健脾,调理气血。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健脾化湿之品,以收补肝肾、养气血、益气健脾之功。药物组成:独活

30 g、炒白术20 g、桑寄生20 g、熟地黄15 g、秦艽15 g、盐杜仲15 g、徐长卿15 g、苍术12 g、当归12 g、茯苓12 g、党参12 g、炒白芍12 g、威灵仙12 g、穿山龙50 g、防风6 g、川芎6 g、细辛3 g、肉桂(焗冲)2 g、甘草3 g。方中独活、防风、秦艽、细辛、威灵仙、川芎、徐长卿、穿山龙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盐杜仲、桑寄生、肉桂补益肝肾,党参、炒白术、茯苓、熟地黄、炒白芍、当归益胃健脾、调理气血。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使肝肾得补,筋骨强健,又加用益胃健脾、调理气血之品,使正气盛,卫外固,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病自愈。

4 小 结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一种与环境密切相关并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郭会卿教授认为,首先要分清标本虚实,注重攻补兼施,治疗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为主,在散寒除湿的同时注重补肝肾、调气血、益脾胃,以扶正气、祛邪气,防止复发;除药物治疗外,郭会卿教授针对不同病情,主张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将艾灸、熏蒸、火针等疗法相结合,以求达到最佳的疗效。此外,郭会卿教授十分重视患者的日常护理和预防,强调起居有节、饮食有常、趋避风寒,同时注重患者心理健康指导,采取必要的运动治疗,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以求防病治病。

5 参考文献

[1] 王兆铭.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49-551.

[2] 王健,刘红星.风湿寒性痛22例辨证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23.

[3] 黄胜光,谭宁.风湿寒性关节痛的诊治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1):64-65.

[4] 刘颖琬.孙维峰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经验拾萃[J].河南中医,2013,33(7):1043-1044.

[5] 杨凤霞.升阳益胃汤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54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8):600-601.

收稿日期:2014-11-27;修回日期:2015-01-05

猜你喜欢
中医师名医经验
现代中医诊疗中医师的告知义务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高社光主任中医师治未病思想浅述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瘿瘤经验
马立新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治疗耳鸣经验
高冬来副主任中医师治疗白塞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