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宅”现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5-05-30 10:48李冬
东方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现实现象

李冬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宅男宅女”这一族群。本文对大学生“宅男宅女”人际交往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宅”现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宅

近年来,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宅一族”由此衍生,而其中,大学生“宅男宅女”更是日益壮大。了解大学生“宅”现状、人际交往现状,以及“宅”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握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状态及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正面引导又及其重大的意义。

一、大学生“宅男宅女”人际交往现状

在互联网普及并高速发展后,在我国现代的“80后”、“90后” 受到“宅”文化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一批长时间呆在家里,足不出户沉迷网络,通过网络进行购物、聊天、休闲、订餐甚至谈恋爱,不愿意与人交流,疏离社会的群体。人们习惯于称呼这一人群为“家里蹲”,“闷居者”,也有很多人将其称呼为“宅男宅女”。”[1]如今,“宅”现象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宅”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新兴的生活模式,而且大学生“宅”现象突出表现于网络依赖。

“大学生“宅男宅女”自身性格上存在一定缺陷,比如自闭、孤僻、自卑,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欠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往往得不到满足或者遭受挫折,对现实的失望导致他们把人际交往的需求寄托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寻找信任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系统。他们往往过度依赖于网络,沉溺于微博、微信、QQ、人人等网络互动交友平台中的社交活动,并且满足于這种虚拟的接触,回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互动。不少宅男宅女患有人群恐惧症,不愿到人多的地方,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与陌生人交流有障碍,他们喜欢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即使是与人交往,也通常选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或者通过网络聊天,发邮件等方式沟通。”[2]

二、大学生“宅”现状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宅”现象的产生主要由内外两因素导致。其中内因包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弱,沉迷网络。学生自身性格因素,比如说自卑、内向、懒惰、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喜欢与人交往等导致大学生更愿意“宅”在屋里回避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或者更愿意在网络上通过QQ、微信、微博等公共社交平台去与人交往。网络的匿名性使的“宅男宅女”更自在。压力过大,“宅”是大学生逃避现实的策略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没有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则更愿意求助于网络虚拟的快捷、唾手可得的支持系统。外因则包括: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进行购物、订餐等等活动。大学课程设置轻松,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为充裕。校园文化活动枯燥、内容乏味,吸引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参与度低下。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交流娱乐消遣在大学生业余生活的比重逐步增加,而且更加便利,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进行购物、订餐等等活动。

三、新媒体下“宅”现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功能逐步强大,大学生“宅男宅女”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的跨越空间限制与人交流。人际交往由直接、“面对面”的方式变成了间接、单一的方式。这一转变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宅”在家中通过新媒体媒介进行人际交往,由于网络空间的广泛性,使得大学生的交流更广泛,而且网络的虚拟性能够帮助“宅男宅女”们获得安全感、自信感、满足感,同时能够获得子现实生活中求而不得的社会支持。同时,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等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压力,对于大学生“宅男宅女”而言,网络是一个能够让他们暂时忘记或者释放压力、快速获得支持的港湾。

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大学生“宅一族”始终要走向社会,面对现实。“宅”虽让帮助他们暂时规避了现实的压力和冲击,但同时也导致其社会化进程的延滞。在虚拟网络人际互动游刃有余的大学生“宅男宅女”们,一旦进入现实社会独立面对现实社会,现实人际交往与虚拟人际交往的错位,可能会遭受更大挫折。“宅”帮助大学生回避了现实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自信心受挫等,但同时也令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长期沉溺并满足虚拟的人际互动,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反而会不信任、淡漠。

四、大学生“宅”现象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挑战

大学生“宅男宅女”通过“宅”在网上,扩大了交往空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交往需求,但长时间足不出户、与世隔绝也会导致正常的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甚至产生障碍,从而遭受更大挫折,久而久之对学生的人格完善、社会化发展都会造成巨大影响。“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科技、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互帮互助,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实际上大学生“宅男宅女”这一群体,往往内心孤独、渴望交往,但在现实的交往中遭受过挫折,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个人发展的角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尊重他们追求舒适生活方式的选择。但在社会层面上,“宅”的对大学生的危害巨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为大学生群体人际互动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有效方式提升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自控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和方法等;开展相应的契合学生需要的团体辅导、朋辈活动等,把“宅男宅女”从寝室中的引入现实中,在活动中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获得充实感。

参考文献:

[1]王泽基,苏勇鹏:《宅男盛女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2]沈燎,张益斌,楼仁功:《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12期

[3]乐曲:《大学生“宅人”生活特点与心理特点调查研究——兼与非“宅人”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现实现象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现实的困惑
奇异现象传真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