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2015-05-30 10:48王丹丹王宾
南北桥 2015年4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王丹丹 王宾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旅行、微商等已经悄然来临,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就是微客观环境,尤其是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比较强的大学生,每天讨论更多的是微信、微博等内容,而且这些微话题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这种微话题也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引领大学发展的旗帜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到来之际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33

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已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而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1]通过这份调查显示,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进入微生活。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一个全新挑战。2004年12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再次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校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各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2]

一、微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微时代思政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直以来,虽然很多高校和教师在思想政治领域不断的进行探索与革新,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整体上仍然没有改变“粉笔加黑板”这种古老的教学状况,在这样一种传统的模式下进行上课,难免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也往往会出现学生上课睡觉、看课外书及交头接耳现象。在各种情况下给同学们讲述纯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使得教学缺乏活力和生机,一堂课下来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效果不大,教师讲课效果不佳。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在教学中思政教师可以借助声音、图像、音频、视频创建出与课堂相吻合的一些情景,在设定的情景中进行思政理论教学能够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得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化、活泼化。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同学们对于思政教育的学习热情也会通过微时代慢慢被激发出来。

(二)微时代思政教育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大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大学生的情感系数在此阶段也基本稳定。但是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理论性强,内容单一等也使得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始终存在。这种师生间的距离不仅表现于课堂,同时也体现在课下。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现象,微时代为师生创造了一种平等的、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完全不用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这样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种交流不仅体现于思政内容领域,同时也体现为思政内容之外的微博、微信交流,伴随着师生感情的拉近,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表现的也更为凸出。

(三)微时代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不只在于课堂上给每位学生传授了多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更多的在于通过这堂的思政理论教学提高了学生多少思想政治觉悟和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整节课如果只靠教师的说教和纯粹的理论知识灌输是及难完成这个任务的。微时代介入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这样就为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架起了一座桥梁。创设一定符合教学要求的情景,在情景中提高学生的求知热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视频功能、模拟功能,向同学们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真实情景,然后以文字形式提出问题,根据情景特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来思考、去讨论,最终促成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形成和提高。

(四)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易融入大学生生活

道德就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道德的基本提问是人应当如何生活。[3]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加强生活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思政工作有积极意义。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他们利用微博、微信等微通信工具进行生活交流或学习交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像吃饭、穿衣一样是人的物质需要那样。微时代的这种生活化、高效性和大学生基于对微博、微信的依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这一途径更易走进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例如,针对一些问题大家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探讨、交流思想。在他们的交流中,信息的传播形式可以是他们感兴趣的图片,或者容易吸引大学生眼球的微视频,也可以是有磁力的微音频。

二、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原则

所谓“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是未来德育的目标,是要求学习者以学习为己任,把学习看作是自己存在的一部分,可以我在故我学。这一思想是建立在终身学习思想基础之上的。人是有限性的存在,同时又是超越性的存在,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合作,还必须学会负责。具有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微时代的到来,面对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快捷性,使得一些大学生对于学习只停留在某一阶段,认为对于知识的获取可以简单地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而不需要自己坐下来苦心研读。就像新生报到的那天交了通知书,似乎就忘掉了自己曾经的寒窗苦读。其实不然,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学习将成为学习者自主推动的过程。微时代的到来不是可以走捷径偷懒少学习,相反而是充分利用他的优势更多更快地学习。树立以学习文本的道德责任感,充分挖掘终身学习的这种德育价值,在大学生中合理践行这一德育手段,是21世纪德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二)坚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

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在学习时获取的知识更为便捷,得到的信息量更大。尤其学生在做作业设计时,不必苦读自己的专业教材,也不必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仅仅通过互联网这一微时代资源就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相关任务。这样会导致部分大学生惰性的养成,从而抑制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能综合运用多种思维,从多个方向、多种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冲破一些固有的条条框框,大胆猜想,大胆假设,大胆实践。而不应该把思维仅仅局限于网络资源。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勇于探索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样在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给予他们的不是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内容,而是重在培养他们的一种能力,一种对于未来世界探索的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

(三)坚持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原则

信息传播内容微小容易给大学生带来一些错感,从而导致他们误读或者错度一些信息,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困难,由于信息传播的不是太全面,以及在他们中间对于信息的获取有错读情况的存在,这就极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的混乱。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表述,可以说都与主流的思想政治理论相违背,这样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挑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时应该从“听中学”,“看中学”转变到“做中学”。一般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是大学生在做中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比如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不必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对于一些学生的错误想法,教师也不应该简单的纠正或者立刻的否定,而是应该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去做,通过自己具体的动手做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或者推翻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通过互联网看到铺天盖地没有经过实证考验的观点而人云亦云。另外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结果时,教师因该用积极的语言给予他们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做中学的快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

[2]教育部思政工作司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95.

[3]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9).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