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奎斯不是教室

2015-05-30 16:17林一凡
大学生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客设备老师

林一凡

短期(一年以内)

自带设备+翻转课堂

走在高校,随便推开一间教室的门步入课堂,你会发现,肯定有学生正对着自己的电脑奋笔疾书——也许是在记录老师的讲课要点,当然,也有可能正在进行QQ聊天。如果你参与过时下流行的慕课,教学视频里,当镜头对准学生时,或许你也会注意到一台台笔记本电脑上发出微光的苹果标志。

自带设备学习(Bring your own device,简称BYOD),是高校中正在发生的现实。

这一概念来自IT企业。员工们不再死守着公司配备的电脑,而是带着自己的智能设备接入公司网络办公,并使用企业的内部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学生带着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当然,如果打开平板电脑打算在课上玩一次消消乐,就实在违背了BYOD的初衷——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课程报告、完成作业,进行个性化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记录,或者让自己的设备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成为类似于教室黑板或者投影仪那样的存在。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IT安全问题和技术鸿沟问题,认为自带设备的风潮会将那些买不起智能设备的学生边缘化。不过,一些土豪大学大手一挥,买买买,干脆给学生和教师集体配备平板电脑。

另一项将在一年内成为主流技术的,也在2014年的《地平线报告?大学》里出现过,它就是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简单来说,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翻转,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更为主动的、项目制学习,学生们在课堂上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和老师面对面沟通交流;而教师传授知识的这套规定动作则被放到了课外,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看电子版教材等方式来自学。

翻转课堂正在全美蔓延。数字教育中心的调查显示,29%的高校教师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另外还有27%的老师也打算在一年之内步入翻转课堂大军。现在的高校学生,都是正儿八经的互联网原住民。对他们来说,进行网络学习简直毫无压力。相反,翻转课堂是对老师几十年教学经验的颠覆。康奈尔大学的卓越教学中心在网站上挂出了一系列资源,为愿意进行翻转课堂的老师提供贴心指导,告诉教员们要如何翻转课堂,可以采用什么形式的学习和评估方式,或者可以联系谁寻求帮助。

美国的维拉诺瓦大学已经尝到了甜头。他们在2013年试点翻转了4个工程学入门类课程, 2014年他们将翻转课堂数量增加了8个。统计显示,同样是成绩排在末尾1/3的学生,翻转班的表现比传统班的好上7个百分点。

中期(2~3年)

创客空间+可穿戴设备

哈佛大学布伦南教授的课堂显得乱糟糟的。

助教们爬上趴下,在墙上贴上巨大的空白表格;学生们则是哪里都有,在教室里笑着聊着,有些还干脆手舞足蹈;一张桌子上放着多纳圈和星巴克咖啡,讨论累了的学生可以来这里补充能量。这间教室的原名是阿斯奎斯讲堂,但现在,它不用来讲课了。布伦南教授说,让我们占领阿斯奎斯,它是实验室,是咖啡馆,是游乐园,但不是讲堂。

嗯,我们也可以称它为某种意义上的创客空间。创客空间,被看作提供实现人们创意所需工具的工作坊,它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2014年《地平线报告?大学》里,其被列入加速高等教育技术采用的关键趋势的中期趋势条目,然而那时,创客空间和创客的概念远没有现在火爆。2014年,白宫举办了首次创客嘉年华,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来嘉年华溜达了一圈。据报道,他观看了一只5米高的长颈鹿机器人、一座12平方米的随身携带小房子、一个3D煎饼打印机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发明。他呼吁美国全国都努力开发项目、举办活动,让新一代的设计、创新、制作先锋有更广阔的空间,复兴美国制造,烧旺美国的创新之火。

在创客空间,学生们不再只是课堂内容的消费者,他们还是创造者。他们是设计师,是工匠,更准确的说,他们是创客——不以盈利为目的,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并加以分享。除了安安静静做一个读书郎,大学生们还得努力实现(get)创造力,设计能力和工程能力。创客空间的支持者认为,教育应该让学生投入通过设计、动手制作和迭代,投入到富有创造性的、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创客空间里,通常会有3D打印机,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物品制作的门槛,其他的常见设备,还有激光切割机、电烙铁、乐高、开源单板机控制器和电路产品等玩意。

另一项能在2~3年内改变高等教育模样的,就是可穿戴设备。2013和2014年,它都亮相《地平线报告?大学》,只不过2014年,它还被归类为五年左右的变革性技术。如今随着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广应用的步伐也加快了。

有数据显示,21%的美国成年学生在使用可穿戴设备;而在16~24岁的学生中,有71%希望使用类似智能手表、手环和眼镜之类的可穿戴产品。这是一个蓬勃发展且大有潜力的市场。最近,苹果也加入了可穿戴战局,推出Apple Watch,又为可穿戴概念再烧一把火。

可穿戴设备可以解放学生的双手,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过去学生在电脑屏幕前观看模拟画面,如今可以更加入戏地亲身体验。戴上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置身一个虚拟的工地现场,他们可以在没有人身安全风险的情况下找到画面里那些不安全的区域;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架在鼻梁上的谷歌眼镜获得第一人视角,更清楚地观察到老师的具体操作过程。

长期趋势(4~5年)

物联网和自适应学习

那么,可穿戴设备加上物联网,会擦出什么火花?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杰妮芙正忙着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她把化学物质混合到了一起,一些暗藏危险的烟气慢慢在实验室蔓延开来。不过不要紧,实验室器材自带监控设备,它们发出警报,传递给杰妮芙手腕上的智能手环,手环震动,杰妮芙发现情况不对,迅速撤离。

物联网,通俗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彼此沟通,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一些大学搭建起了小型的物联网。圣十字学院在他们的生物实验室冰柜上安装了传感器,当需要调整温度时,就会自动发送警报邮件;想要洗衣服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来查看宿舍的公用洗衣机是否有人使用。还有更有意思的呢。当你拿着你的智能手机在北京二环内闲逛,如果城市里也有一张物联网,那么那些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就会向你的手机发送信息,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告诉你它们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和历史故事。只要你愿意,整座城市都成了你的教室,你边走就能边学,你周围每一个静默的建筑都可以当你的免费老师。

随着技术的发展,学生的老师确实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体贴了。这就要提到“自适应学习(Adaptive Learning Technologies)”。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关软件或者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它可是懂得察言观色颇为善解人意的智能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布置能直击学生软肋的作业。

所谓因材施教,终于不再只是一种理想。让所有的学生跟上同样的学习进度,完成一模一样的作业,实际上是对理解能力超出或低于平均水平学生的一种不公平。但是,在那些人数众多的入门类介绍性课程上,教师确实没有余力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自适应学习为个性化教学面临的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路径。

自适应学习和在线或者混合学习(hybrid learning)能有更完美高效的配搭。

在这类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被追踪类应用记录下来。自适应学习技术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推测出他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打个比方,如果学生在某页对弦理论的总结材料上花费了明显比阅读其他材料更多的时间,那么通过某种算法,自适应学习系统就会告诉后台,喂,快给这位学生推送更多弦理论的相关资料,他好像还没懂呀!

除了收集的学生的行为数据,自适应学习技术还能将这些数据在页面上进行可视化展示,老师们能随时查看,学生们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它还能找出那些徘徊在挂科边缘的学生,及时伸出援手。

自适应学习很可能是高等教育的变革者,不过,目前它还停留在少数学校的试点当中,没有大规模铺开。毕竟,搭建相关的平台耗资不菲,对技术的要求也颇为苛刻。且看它在几年之后,要怎么搅动高等教育吧。

责任编辑:尹颖尧

猜你喜欢
创客设备老师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敢想 敢做 我们是创客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老师,节日快乐!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