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之我见

2015-05-30 15:13王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伎俩庄周现代文

王宇

一、夯实基础,广泛阅读

1.准确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扫除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首先,要训练学生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我要求我的每个学生必须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古代汉语词典》,以备随时查阅。例如:在上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我让学生当堂查“休戚相关”这个成语,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强调指出“休”是“快乐”之意,“戚”是“忧愁”之意。由此联系到“休戚与共”、“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觉得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能经常这样提一提,日子久了,学生也便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勤查词典的习惯。

其次,说源定形,说清字的本源,从造字法的角度去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风雨如晦”的“晦”和“诲人不倦”的“诲”,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晦”与天气有关,故用“日”旁;“诲”有劝导、教导之义,故用“言”旁。再如:“白璧无瑕”的“瑕”和“急不暇择”的“暇”,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瑕”是“斜玉旁”与玉有关,是玉上的斑点之意;“暇”是“日子旁”与时间有关,是空闲之意。我相信教师能经常这样讲一讲,必然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第三,偏旁定型,对偏旁相同的字进行归类,便于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对不认识的字进行合理推测。

2.立足课本,掌握语法、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为现代文阅读提供必要的帮助

语法知识、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这些都是语文学科的硬功夫,倘若能娴熟的掌握,便可受用终生。它们为现代文阅读提供了许多必要的帮助。

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我们应该把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以及鉴赏散文的方法给学生讲透,并让学生结合课文来鉴赏。近年来,现代文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主,尤其是散文。如:2014年大纲卷的《听雨》、2014年福建卷的《祖屋》、2014年安徽卷的《独木舟之道》、2014年北京卷的《废墟之美》、2014年四川卷的《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学生如果娴熟地掌握了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以及鉴赏散文的方法,在考试时,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整体求知,防止肢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所谓“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一定的语言环境(通常指上下文)赋予某词语的具体表达意义。例如:格非的《庄周的燕子》这篇现代文阅读的大阅读就有这样一个题目:“文章第一段说‘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中‘伎俩一词的含义该怎样理解”。大家都知道“伎俩”是个贬义词,指不正当的手段。如果按照现在的思维这么解释,那么犯的就是脱离语境孤立理解词语的毛病。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燕子的由衷喜爱之情,据此可知“伎俩”这个词在此文中是贬词褒用,指燕子有着庄周似的处世智慧。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句子,常指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够体现文章要表达的观点的句子,对文章的层次结构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等。要想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除了要具备相关的语言知识外,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任何脱离语境的理解都是不正确的。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

首先可对作者个人生平境遇、家庭、等背景知识有个大致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课外多进行一些知识储备。其次,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依托原文,整体求知,防止将文章肢解,以偏概全,偏离主旨。

三、提高速度,掌握技能

1.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现代文阅读的略读应注意以下几点:(1)浏览文题——往往是文眼,线索或与主旨相关。(2)作者——作者的写作风格,思想倾向。(3)写作时间——任何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提示了背景。(4)注释说明——帮助读通,正确理解。(5)题记——文中关键的语句,提挈全篇。许多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只注重文章的主体内容,而忽视了这五点,实在是太可惜了。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将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这有利于做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捕捉信息要准,处理分析要恰当

(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视的信息点。这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全文大致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一个整体敏锐度,能定位到核心点,并进行信息透析。

(2)根据试题的题干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相对应的信息源,以便准确地辨别真假信息,从而筛选出题干所需的信息。

积极加强对培养学生现代文的阅读能力,不仅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教学能力及教学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我的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才能达到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作者单位:安徽灵璧县灵璧中学。

猜你喜欢
伎俩庄周现代文
揭穿调包伎俩
围观庄周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庄周梦碟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资金盘传销惯用包装伎俩和鉴别方法
史樟《庄周梦》与元初政治
揭穿调包伎俩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股票更名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