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背景下,本文从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特点及辅导员的特殊性入手,运用经典的胜任力建模方法和流程,以实际在岗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专职辅导员为研究样本,探寻中医药院校辅导员胜任要素并使其概念化,合并聚类,最终建立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关键词]深化改革 中医药院校 辅导员胜任力 模型
目前,国内对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及辅导员培训、绩效评价体系开发等方面,专门针对中医药类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尚为空白。本文在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及辅导员特殊性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调研、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中医药类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一、研究前提
辅导员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先锋”群体,而中医药院校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医药院校学生有着与其他高校学生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中医药院校辅导员与其他高校辅导员的不同之处。因此,对中医药类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必须基于对其学生特点及辅导员工作特殊性的了解。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特点
在研究中医药院校学生特点时本课题组参考了周黎[1]《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的研究成果,同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进行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首先,中医药大学生具有其他高校大学生普遍有的特点,如:思想道德价值标准从理想主义转为现实主义,利他与利己并存,需求感增强,主要包括物质与精神、社会交往、文化娱乐、自我实现、被尊重和强烈的归属感等;主体意识增强;受网络影响大并逐渐产生依附心理;个性化发展的不协调,优势是思维活跃、创新上进、喜欢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突出弱点是:依附性强,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心理脆弱、性情孤傲、唯我意识强、不善与人合作;贫困大学生增多,容易产生自卑和不满情绪等。其次,中医药院校学生独有的特点为:思想状态总体稳定,但困惑较多,主要表现在对未来前景的担忧;学历意识较强,多数同学认为“学医不考研没有前途”,心理压力较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思想。
(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
首先,和其他院校相比,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业重、医学课程枯燥,生活单一,致使心理紧张,甚至失衡,部分学生因未考取理想大学和专业而自卑、自怨、失落。文献调查显示中医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确实存在一定心理异常问题,与全国常模青年组相比,中医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子主要有:强迫、抑郁、偏执、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焦虑等项目[1]。
其次,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而言,由于中医理论体系自身的特点,新生进入大学后,面对文化底蕴深厚、哲学理念明显、思维方法独特、文字艰涩古奥的中医学难免产生一片茫然之感。在学习方法上,和其他院校相比更重经典重实践、重视中医常用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法、比类取象等)、强调记忆。
再次,目前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趋于“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趋势,中医药大学由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院校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之前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面相对狭窄”的状况,但是由于其他专业优势不突出,中医药院校学生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就更复杂,在就业心理、择业观的树立上容易产生偏差。
由此可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大力推进学校文化改革建设,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学校文化的创新力、软实力和竞争力,高等中医院校辅导员作为医学院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是专业学习的引导者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導者。他们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作为中医药院校的专职辅导员,不仅要具备一般辅导员的胜任力特征,还要根据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情况具备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的胜任力特征。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献分析法:检索2000年以来的国内外有关胜任力研究和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的专著、论文等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收集相关研究结果,重点收集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相关内容。
2、行为事件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是胜任力研究中最常用的核心方法,通过了解受访者对自己过去职业活动中发生的某些“行为事件”的详尽描述揭示受访者的胜任力。访谈采用双盲设计,内容主要是过去2年内访谈对象工作上5—6项最关键的事件,即2—3项最成功的事件和2—3项不太满意的事件。对于访谈内容的处理,首先由访谈人员根据录音对访谈内容进行文本转录,然后借鉴已有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研究成果中的词条,结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特点及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对辅导员岗位的利益相关者征集胜任力要素作为补充,采用小组讨论、文献复习等方法编制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胜任特征词典》,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意识、服务学生、奉献精神、宽容心、领导能力、强烈的责任感、持续的职业认同与热爱、诚实正直、灵活性、自控能力、法治观念、关系建立、成就导向、理解尊重、耐心亲和、坚持原则;自身专业背景和专长、对中医药院校学生专业的了解程度、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对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认同与了解、职业“三宝“(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个人魅力、职业“CEO”(沟通力、表达力、洞察力)、突发事件应变、创新能力、反思和自我认识能力、把握重点、主动思考、促进学生发展、策划与组织、问题解决、以学生为本、学习能力、信息能力、渴望成功、团队领导、分析能力、压力应对、全局观念、计划组织、人际理解、工作经历、教学能力、人际互动等46项特征。根据该词典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同时在编码过程中对编码词典进行补充和修改,最后对编码结果分别采用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计分。
3、问卷调查:本研究借鉴了李娇月[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胜任力模型与测评方法》中的研究方法,自制《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胜任特征重要性调查问卷》对5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直接分管学生工作的30名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询问被调查者“对于一个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辅导员来说,下列特征的重要性如何”,让其按照重要性大小对编码词典中的21项胜任特征进行1—5打分。
4、数理统计:将审核后的数据录入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指标描述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绩优组和绩平组访谈结果的差异。
(二)步骤(图1)
三、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结果
1、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选取高等中医药院校20名专职辅导员作为访谈对象,其中绩优组10名(获得过校级以上奖励或考核优秀的辅导员),绩平组10名(考核合格)。其中,男性6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28.7岁,平均工龄为4.5年;均为研究生学历;初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9人。
2、访谈长度分析
20名访谈对象的访谈平均长度为72364.44字,其中绩优组访谈平均长度为7816.20字,绩平组访谈平均长度为7287.00字,在访谈长度上,两组之间的差异在0.05水平上没有统计学意义。分别计算编码结果的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与访谈长度的相关系数,其中有15项胜任特征的频次与访谈文本的长度相关,并且有12项在0.01水平上相关;有2项胜任特征的平均等级分数与访谈文本的长度在0.05水平上相关;有4项胜任特征的最高等级分数与访谈文本的长度相关,并且有1项在0.01水平上相关。说明胜任力要素统计指标较为稳定,受访谈字数影响不大。
3、信度分析
归类一致性计算公式为:CA=2S/(T1+T2),其中S表示评分者编码归类相同的个数,T1表示评分者甲的编码个数,T2表示评分者乙的编码个数。两名编码者的归类一致性系数的值在(0.55,0.67)范围内,总的归类一致性为0.57,两名编码者的编码一致性较高。
4、差异检验
分别对绩优组和绩平组的胜任特征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進行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再综合统计指标及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得出差异显著的胜任特征有: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持续的职业认同与热爱、理解尊重、耐心亲和、坚持原则;自身专业背景和专长、对中医药院校学生专业的了解程度、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对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认同与了解、职业“三宝“(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个人魅力、职业“CEO”(沟通力、表达力、洞察力)、突发事件应变、主动思考、促进学生发展、策划与组织、问题解决、以学生为本等21项特征。
(二)问卷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方便抽样原则(资源可获得性)对5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30名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3份,回收率76.7%。其中学生科长10名,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10名,学生处处长5名,副处长5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100.00%;平均从事管理工作9.80年。
2、调查结果
根据“提出假设-验证”的思路,如果优秀的中医药院校专职辅导员具备的胜任特征正是领导期望其应该具备的胜任特征,那么行为事件访谈的结果应该和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计算各胜任特征的均数与标准差,如果某一胜任特征均数较大而标准差较小,说明这一特征重要性较高而不同对象打分的差异较小[2]。均数较大而标准差较小的13项胜任特征:强烈的责任感、耐心亲和、持续的职业认同和热爱、创新能力、对中医药院校学生专业的了解程度、就业指导、对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认同与了解、职业“三宝“(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职业“CEO”(沟通力、表达力、洞察力)、个人魅力、主动思考、灵活性、宽容心。综合比较访谈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二者相同的胜任特征有9项:强烈的责任感、持续的职业认同和热爱、对中医药院校学生专业的了解程度、就业指导、对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认同与了解、职业“三宝“(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职业“CEO”(沟通力、表达力、洞察力)、个人魅力、主动思考。这些胜任特征是优秀的中医药类院校专职辅导员特有的同时符合领导者期望,有较强的区分能力。
四、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为了使模型构建更加清晰和全面,笔者借鉴了90年代以来国外提出的调查公众科学素养的“KAP”模式,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内容将胜任特征分类,其中K(knowledge)指对开展中医药类院校辅导员工作所要具备的相关内容的了解;A(attitude)指所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各项主观意识;P(practice)指开展工作的具体能力与方法。通过聚类分析, 以及各特征间的关系分析,本研究最终构建出来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包括KAP(即知识、态度、行为)三大维度的9项胜任特征、13个涵盖关键词(出自《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胜任特征词典》以及内容描述(由于篇幅限制不作行为指标等级描述),如表1所示。
五、总结
本研究以了解中医药类院校学生和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为前提,最终构建出的胜任力模型也较好地契合了开篇所述的特点,基本符合研究预期(胜任力特征满足辅导员岗位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有较强的实践基础)。不足之处是由于条件限制缺乏对模型的案例验证,这点也需要在今后的样本中进行更大的样本调查得到。
参考文献
[1]周黎.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D], 山东师范大学,2006.
[2]李娇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胜任力模型和测评方法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3]霍晓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标准与开发—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 .中发[2004] 16 号, 2004-08-24 .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S].教社政[2005] 2号, 2005-01-13.
[6]杨继平, 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2004(6):56-58.
[7]郝英杰.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建模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22-25, 49 .
[8]靳江波.大学辅导员道德规范与胜任力关系研究[D]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
[9]陈岩松.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0(4).
作者简介
于红艳,女,1984年生,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