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菊
【摘 要】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的光芒照亮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法制教育 学生心灵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材教法上,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以文学的视角,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法制教育,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也必将使法律的圣洁光芒照射课堂,照亮学生的心灵。
一、教师要利用高尚的师德来感染学生
德育过程既是说服教育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认真负责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无一不是在用高度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学生;课堂教学中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等,无一不是在用美的神韵启迪着学生;课内外深入的思考、严格的规范、顽强的探索、感人的故事无一不是在用鲜活的事例以及向上的精神激励着学生。通过以上诸多方面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鼓舞和陶冶,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可贵。
二、用教材渗透点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1.认真解读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弄清楚每册教材所要渗透的法制教育。如三年级上册要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有:《孔子拜师》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赵州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等等。
2.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
3.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例如我在教《浅水洼的小鱼》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大海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了。”从“困”“浅水洼”“近在咫尺”这些词语学生知道了小鱼所处的危险境地。如果没有人救这些小鱼,它们就会干死。“他边走边看,不停地在每个水洼旁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从“边走边看”“不停地”“捡起”“用力地”这些词语感受到小男孩非常细心地捡起每一条小鱼,把它们救回了大海。在对词句的品析中感受小男孩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再围绕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质疑:小鱼在乎什么?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交流,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是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定责任。这样,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4.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不能简单化,也不能牵强附会,要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捕捉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要掌握“渗透度”。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
三、引导学生说话、习作时渗透法制教育
1.从口语交际入手进行法制渗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自己身边发生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面对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义愤填膺。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2.从日记练习入手进行法制渗透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催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引导学生回眸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和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3.从习作教学入手进行法制渗透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结合作文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和公德教育,而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又恰恰给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李启铭肇事后无视法律口出狂言:“我爸是李刚。”药家鑫肇事逃逸时的激情八刀,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鲜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