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运动康复网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这里的“老”指的是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或加重的腿部疼痛、关节变形和僵硬以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引起腿疼的原因很多,关节本身的疾病、腰椎疾病、血管和神经疾病等均可导致腿疼,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尤其危害老年人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65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可达到50%以上,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数值可达约85%。随着世界及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骨关节炎已越来越成为医患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什么是骨关节炎?
了解什么是骨关节炎,先了解一下关节。通俗来说,我们身体凡能活动的部位都可叫关节,活动部位两端骨头表面有一层白色、透亮的软骨覆盖着,这层软骨富有弹性,但软骨里面没有神经血管,正常活动时不会疼痛。一旦表面的关节软骨磨损了,软骨下面的神经末梢裸露出来,遭到炎症刺激或活动撞击就会产生关节疼痛,这好比我们的牙齿一样,表面是一层牙釉质,一旦牙釉质破坏了,下面的神经露出来,我们吃东西或者咬牙都会感觉疼痛不适。关节也是如此,只要软骨损伤就可产生疼痛,这就是骨关节炎,最常见于膝关节。
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性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关节炎系指随年龄老化而不和其他疾病相关的关节病变,继发性骨关节炎则由损伤、炎症、遗传及代谢、内分泌等疾病所引起。
骨关节炎是如何形成的?
骨关节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磨损。正常关节类似轴承,摩擦面光滑、耐磨并且没有神经,所以活动时灵活自如,不会疼痛,可以使用几十年不坏。摩擦面磨损后,长不成原来的样子,就长成骨刺,骨刺有神经,摩擦时会疼痛,刺激周围组织会产生肿胀积液。类似的例子,比如手的剧烈摩擦产生水泡,长时期摩擦变成老茧。另外,膝关节的疾病如类风湿、创伤等会加速关节面的磨损。
哪些日常活动影响骨关节炎的发展?
只要下地行走,关节磨损就会发生,所以关节炎的发展是进行性的,不会停止,正如人不能返老还童一样;穿有一定弹性的鞋如旅游鞋、步行鞋行走和吃富含粘多糖的食物如皮冻等,有助于保护关节面;有些日常活动能加速关节的磨损,应当尽量避免,比如穿高跟鞋、肥胖、爬楼梯等;不适当的锻炼对关节面的磨损更大,要禁止。
骨关节炎是不是要限制活动?
有的人认为,骨关节炎是一种长期的磨损、退化性疾病,因此,得了骨关节炎后应当尽量少活动,甚至走路也不敢多走,特别是关节疼痛的患者,就更不敢也不愿意活动了。这其实是不对的。除非是骨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胀的患者需要限制活动外,其他骨关节患者应积极地进行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防止肌肉萎缩、延缓关节退变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对“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病具有防止作用。
骨关节炎患者运动小贴士
生命在于运动。骨关节炎患者既要避免高强度的负重锻炼,又要有一定的活动量,那么哪些运动对骨关节炎有益?哪些有害呢?
有益的运动:
有关活动范围锻炼:这是指每天都要进行关节在各种方向上的活动锻炼,并且要努力使关节尽量撑开,活动到最大极限。这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的活动不能取代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当然,如果有关节疼痛、肿胀的情况,就需要在疼痛能够忍受的范围内,轻柔运动。
肌肉锻炼:强壮、有力的肌肉可保持关节稳固,使活动变得更舒适。
耐力锻炼:耐力锻炼不仅有益关节,更重要的是有益心、肺,并能改善精神状态。在各种耐力锻炼项目中,走路、水中运动和骑自行车是最常用的。走路是骨关节炎患者理想的锻炼方式,没有特殊情况应当鼓励多走路,除非是严重的髋、膝、踝关节疾病、关节不稳的患者;水中锻炼如游泳或温泉尤其对僵硬、疼痛的关节有好处,因为水的浮力可以减小关节承受的重力,温水还能放松肌肉、减轻疼痛;骑自行车,尤其是骑那种健身房内的自行车,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不会给下肢的关节带来太大的压力。
有害运动:
爬山、爬楼梯:爬山、爬楼梯会对膝盖前方的髌骨产生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下山或下楼梯的压力要比向上爬的压力高出两到三倍。因此,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应当尽量避免爬山、爬楼运动。
蹲起:有的骨关节炎患者想通过蹲起来锻炼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其实这种锻炼与爬山、爬楼类似,也是对膝盖,特别是髌骨不利的,会加速髌骨软骨的磨损和损伤。
拎重物:拎或背重物会加重关节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