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党趋同化现象的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分析

2015-05-30 11:13:09任健峰等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趋同化

任健峰等

摘 要:组织趋同是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分析问题的理论工具是强制性机制、模仿性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在这三大机制的作用下,组织分别出现强制性同构、模仿性同构和规范性同构。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分析我国政党趋同化现象,主要是分析这三大机制对我国政党的同构作用。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显著特征。因此,我国政党趋同现象有着自身特点。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来分析我国政党趋同化现象是一种理论视角,以期对该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政党趋同;趋同化;新制度主义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4.012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4-0065-05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但是,我国的政党也出现了趋同化的现象。现阶段我国政党趋同化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参政党和执政党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目标上趋于一致;二是参政党之间在成员构成、政治取向、参与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表现趋同[1]。

对于我国的政党趋同化现象,学术界做过一定的研究。在参政党与执政党趋同的原因分析上,杨绪盟认为,“一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二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阶级、阶层基础正在发生叠加性变化;三是民主党派积极追求先进性的行为和表现,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趋同”[2]。徐丹认为,“首先,从多党合作制度所反映的政治关系的结构分析,趋同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发展的必然;其次,从政党的组织纲领演变来考察,民主党派趋同于执政党纲领和意识形态的态势逐渐增强;最后,从民主协商制度和各民主党派整体素质和核心领导人的文化内质看,也会使民主党派和中共逐渐走向趋同”[3]。陈肖勤认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格局决定了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趋同”[4]。对于参政党之间的趋同,杨绪盟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民主党派在历史发展、指导思想、政党功能等方面具有‘先天性类似;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的界别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是当前某些具体政策的影响”[2]。陈肖勤认为“新时期的变化和要求决定了各民主党派间趋同发展的必然性,即社会基础的不断变化、参政议政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各民主党派越来越趋向一致”[4]。

与以上学者观点相似的还有很多,此不赘述,对于我国政党趋同化现象的原因的解释涉及制度结构、阶级基础、文化传统、成员结构等。但这些解释缺乏一个完整理论视角,有的甚至将趋同的表现当作原因。为此,本文尝试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中的组织趋同理论来分析我国政党趋同化现象。

二、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组织趋同论

早期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塞尔尼兹克,通过对田纳西州水利工程的研究发现,现实中的组织并非如传统组织理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建立的理性的技术组合体,组织的任务、结构、运行等都深受环境的影响。因而,对组织的研究要走出单纯的理性模式,重视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沿着这样的思路分析,由于组织外的环境不同,组织形式也会不一样。虽然这对韦伯式的组织理论是一个冲击,但仍然没有跳出权变理论的框架,属于旧制度主义的范畴。

美国社会学家迈耶发现了相反的问题,即为什么不同的组织会有类似的内部制度和结构呢?迈耶与罗恩将组织制度环境作为研究的重点,他们合作的《制度化的组织:作为象征符号和礼仪的正式结构》成为了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开山之作。此时的制度,“不仅包括正式规则、程序、规范,而且还包括为人的行动提供‘意义框架的象征系统、认知模式和道德模板等”[5]。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制度环境中获得充分的认同和支持,也就是从环境中获得合法性。这一过程便是制度塑造组织的合法性机制,即“那些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观念力量”[6]。正是制度环境通过合法性机制的作用使得组织走向趋同,因而合法性机制便成为早期新制度主义解释组织趋同的核心概念和思路。

在此基础上,迪马吉奥和鲍威尔合作的论文《重温铁笼理论:制度的同构性与组织场域的集体理性》用了三个具体的机制,即强制性机制、模仿性机制、社会规范性机制,来进一步分析组织趋同过程。这三种机制是对早期合法性机制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强制性机制是指组织所面临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压力。“这些压力要么由这个组织所依赖的其它组织所施加,要么由组织运作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期望施加,这种压力可能被感知为一种强制,也可能是为说服或被邀请加入某一协定”[7]265。具体来讲,这些强制性机制表现为法律、基本制度、程序、条约、章程、协定等。在强制性机制的作用下,组织只能接受并遵照执行,进而出现趋同。模仿性机制便是对强大或成功组织的形态、结构、目标等方面的模仿学习。模仿源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同样是一股鼓励模仿的强劲力量,当组织技术难以理解,目标较为模糊,或者当环境创造出象征性的不确定性时,某一组织就可能模仿其他组织的形态”[7]265。通过模仿可以减少组织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减少组织的震荡,减少交易成本。社会规范性机制是一种共同观念、共同思维的塑造,如行业规范、职业素养、组织文化、专业训练等。通过对成员共同观念、思维的塑造和训练,对组织间共同文化、规则的培育,便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行为而走向趋同。

这三种机制的综合作用使得组织出现了趋同。迈耶、罗恩、迪马吉奥和鲍威尔等也奠定了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组织趋同理论的基础。新制度主义的组织趋同理论并不表示所有组织都是趋同的,这与组织类型有很大关系。不同类型的组织有不同的技术与制度环境,其受到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表1 技术环境、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强度

制度环境 强 弱

强 公用事业 一般制造业

银行

技术环境 综合医院

弱 精神科医院 餐厅

学校 健身机构

教会 托尔机构

政党 从表1中可以发现,政党受制度环境影响最强而受技术环境的影响最弱。这是对政党趋同化现象进行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解析的实证依据,也是笔者借用该理论的原因。

三、对我国政党趋同化现象的分析

用新制度主义的组织趋同论来分析我国政党的趋同化现象,使用的分析工具便是强制性机制、模仿性机制和规范性机制。在这三大机制的作用下分别产生了强制性同构、模仿性同构和规范性同构,最终促使我国政党组织出现趋同化现象。

(一)强制性同构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整体性制度对执政党和参政党的规约而出现同构,以及其它相关制度和官僚机构对参政党的同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任何社会主体都必须遵从和维护宪法权威。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执政党和参政党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制度环境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从理论上规定了我国政党的政治目标和历史任务。宪法还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宪法是全国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对执政党和参政党都有着同样的约束力。执政党和参政党必须坚决遵从和坚定执行宪法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政治思想、政治路线和政治道路。这在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党章中也有明确表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这一制度下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可以从合作、领导这两方面来阐释。合作必须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不是临时搭伙,而是建立在广泛政治共识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合作。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9]。在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就已建立起了广泛的政治共识,多党合作制度将这些共识和合作关系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在多党合作制度的规定性要求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需继续深化政治共识,以实现更密切的政治合作。这也自然地赋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更多的同质性特征。这种同质性是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体现,如可以节约政治成本、提高政治运行效率等,但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政党之间的趋同化程度。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属于政治原则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多党合作实践中自觉地感受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任何政治力量也不可能取代的,各民主党派只有拥护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光明前途,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积极的贡献[10]。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各民主党派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这也要求各民主党派在指导思想、政治路线、政治行为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从各民主党派章程变化中可以发现,无论怎样修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态度仍然是各民主党派修订的根本依据[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基本都有各自的理念和纲领,而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纲领对各民主党派的理念和纲领有着重要影响。执政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对参政党具有指导作用,这是参政党所必须认同和接受的。这也是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在政治理念、政治目标等方面趋同化的重要原因。

其它相关制度及官僚机构对参政党具有同构作用。以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为例,主要坚持“三个为主”的方针,其发展对象主要是大中城市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和企业主,所以,现阶段民主党派的成员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知识分子和企业主。以中国农工民主党(以下简称“农工党”)为例,其前身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其成员既包括军人、知识分子,也包括工人、农民。现在,农工党的成员则来自医药卫生界的人士及相关企业家,其他民主党派也存在类似现象。参政党往往面临着共同的发展范围和对象,其界别特色存在模糊现象,可能出现组织成员结构趋同化。迪马吉奥和鲍威尔认为某一场域中的组织与国家机构打交道越多,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同构性程度就越高[7]272。其原因在于国家机构的强制性作用。这种强制作用不同于政府对一般组织,这是国家制度化和合法化机制在政党中的扩张。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国家政权,包括政府、人大、政协等,民主党派的领导机构同官僚机构一样具有行政级别。因此,在参政党及其与官僚机构之间的权力体制运行和资源配置上就会相似,各政党内部的结构、机构就会出现趋同化现象。

(二)模仿性同构

模仿性同构主要体现在参政党向执政党一定程度的学习借鉴的模仿行为,这一行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都存在。从政党性质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前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主党派成为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政党。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程中,民主党派的发展曾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影响。1979年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明确提出民主党派是拥护社会主义的政治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989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提出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论断。直到今天,我国多党合作实践中的“参政党”概念仍然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多党合作制度环境中,执政党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民主党派要体现进步性,要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增进和凝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

就参政党自身状况来看,其参政理论尚不成熟,缺乏独特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目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自身的理论建设、组织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上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和方法。某一组织的目标越模糊,这个组织模仿它所认为成功的组织的程度就越高[7]271。所以,在这一组织场域中,中国共产党便成为各民主党派学习的对象。在杨绪盟的调查中显示,近20%的民主党派成员认为,民主党派的趋同是其追求先进性的结果[12]。这种对先进性的追求便是向执政党学习,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指导思想、党建方式等,所以在民主党派中会出现“以党为师”的现象。如“学习中国共产党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全党集中开展思想教育活动,针对性强,效果好”[13]。以党为师,深化对合作型政党制度下参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参政党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互相促进与和谐共赢。学习借鉴执政党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型高素质参政党[14]。“以党为师”还体现在对执政党组织原则的模仿。民主党派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经过长期自身建设的探索并向中国共产党学习的结果[15]。各民主党派成立初期,都是较松散的组织,在组织活动上并没有实行这一原则。现在各参政党的党章中都明确规定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党为师”也成为民主党派进行自身建设的途径。参政党向执政党学习,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实现更好的政治合作,但这同样也成为了我国政党趋同化的原因之一。

(三)规范性同构

规范性同构就是在共同的观念、思维的作用下,组织的理念、行为等方面出现趋同。对于企业来说,职业培训就是对共同观念和思维的培养,而行业规则、文化往往又是组织间共同观念的体现。相较于普通组织,政党更强调其政治思想的作用。所以,共同的观念、思维对政党的影响更为明显。对于政党来说,入党前的教育、入党后的学习都可以说是对党员共同观念的塑造,党章就是政党共同的观念、思维的结晶。

就民主党派之间来看,这样的共享观念有着历史的基因。中国的民主党派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和成长起来,拥有共同的发展背景、阶级基础、经济基础和共同的思想渊源,从而形成了基本相同的政治纲领,这为民主党派的趋同化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因素[16] 。 在近代历史舞台上,民主党派在对外抗日、反蒋反美等重大问题上皆能达成一致,共同行动。当前,各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变化,其成员的发展范围和成员构成出现较大的重叠,如民盟、民进、九三学社都吸收文化教育界知识分子,台盟、民革都以大陆籍台湾人士为主。实践中各民主党派为了增强自身组织活力,积极发展先进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入党派组织,这一定程度上造成民主党派在成员结构上的趋同现象。这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知识分子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但是他们基本上同属一个阶层,民主党派成员结构趋同也导致其政治主张趋同。从每年民主党派提案中可以看出,民主党派之间更多的是界别的差异,而缺少政党的色彩。

就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而言。1948年“五一口号”提出以后,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迄今为止,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纲领、基本原则、重大方针上形成广泛的共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各政党的指导思想。各民主党派也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组织活动,进行组织建设。“应当说,正是这种政党之间广泛的政党理念认同,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趋同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2]。在这些共同理念的指引下,参政党与执政党一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等等。同时,由于各民主党派在诸多方面积极向中国共产党学习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政策要求,两者形成了大量的共享观念。经历60多年的多党合作实践探索,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行为、活动方式上表现着众多的相似现象。这便是规范性机制对执政党与参政党在政治行为上的同构。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中的一枝奇葩,具有强大生命力。在多党合作制度场域中,虽然执政党和参政党都有着共同的制度环境,但是,由于各自在政党与政党关系、政党与政权关系中的定位差异,在同一制度环境发挥的功能作用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政党间虽然有很多趋同的现象,但各政党之间仍然有差异存在。趋同,当然有其优点,比如有利于集聚更多的力量,减少政治资源浪费等,但是也要重视其弊害的一面。政党政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若不能处理好政党间的关系,那么在处理党与人大、政府、政协等关系上也会困难重重。在当今日益多元的社会中,政党趋同化不利于政党功能作用的发挥,容易造成社会利益表达的梗阻,一味地讲求一致与认同,会导致政治上缺乏反思与批判,不利于政治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当前我国政党政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献生.“趋同论”刍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

[2]杨绪盟,孙俐俐.中国政党趋同现状与原因分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3]徐丹,王勒懿.在趋同发展中保持政治特色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4]陈肖勤.浅议民主党派趋同的必然性和保持特色的必要性[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5).

[5][美]彼得·豪尔,[美]罗斯玛丽·泰勒.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流派[G]//何俊志,朱德米,任军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9.

[6]周雪光.组织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75.

[7][美]保罗·J·迪马奇奥,[美]沃尔特·W,[美]鲍威尔.重温铁笼理论:制度的同构性与组织场域中的集体理性[G]//何俊志,朱德米,任军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4年修正最新版)[EB/OL].(2013-01-11)[2015-02-24].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11/00/6772399_259465691.shtml.

[9]李燕奇.当代中国多党合作关系形成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1.

[10]刘学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概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35.

[11]孙照红.试析民主党派章程发展特点[J].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

[12]杨绪盟,朱虹.中国政党趋同调查与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6).

[13]汪宏莲,肖丁.以党为师 努力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14]王报换.以党为师 与党俱进[J].民主,2009(10).

[15]孙照红.中国各民主党派章程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59.

[16]于玉宏.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趋同化问题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

责任编辑:杨绪强

猜你喜欢
趋同化
试论如何“趋同化管理”来华留学生
数字媒体化中平面设计发展趋势探析
大观(2018年5期)2018-07-09 01:20:16
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探析
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机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石油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趋同化研究
制度环境视角下高校基金会趋同化影响研究
高校留学生实施趋同化管理模式浅析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16:19
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研究
趋同是否正在发生?——欧盟公司治理趋同化研究
东南法学(2015年2期)2015-06-05 12:21:35
寻求合法性:我国大学趋同化机制解析
高教探索(2012年1期)2012-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