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耦合模式研究

2015-05-30 06:31:55朱金生周凡解青云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耦合度关联度

朱金生 周凡 解青云

摘要:研究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耦合度问题。利用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灰色关联分析定量测度了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联度和耦合度。结果表明:在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联度依次为0.7550、0.7699、0.7979,耦合度依次为0.6445、0.6422、0.5885。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就业;关联度;耦合度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5) 04-0061-10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往来频繁,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新时期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我国作为一个贸易顺差的大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却呈现出不同步的现状。对外贸易规模的增长并未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也并不显著,甚至有挤出效应。这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关系。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具有就业弹性高,资本有机构成低、人力资本要素富集等特点,对解决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和就业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深入研究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对外贸易、经济和就业的协同耦合作用,以期解决三者之间增长不平衡的问题,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仅有少数文献直接针对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相关研究可寻至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两两之间关系的研究上。

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有许多,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实证方面,Kavoussi(1984)利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的,但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Liu和Song等(1997)基于双变量VARD模型,通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Sims and Hsiao检验以及Geweke检验等方法,得出“进出口贸易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这一结论。

国内学者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观点各异。如杨全发(1998)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是像有些学者认为的如发动机一样的主导地位;姚丽芳(2001)运用进口分析方法,得出一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刘习平(2012)对我国1978~2010年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出口贸易并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关于广义虚拟经济与就业相互关系的研究较少,仅朱金生、杨丽(2013)利用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对广义虚拟经济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度,得出广义虚拟经济生产值每增加1%,最终促进就业增长0.2230189%。

国外学者关于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Schumacher(1984)研究二战后西欧6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时发现,对外贸易对西欧6国国内就业的总体效应为正,但影响并不大;在就业结构方面,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对外贸易致使西欧等国家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的就业结构;Daniel(2004)将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的研究与市场的性质相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是完全开放的自由市场,对外贸易会导致对熟练工人的需求增加,非熟练工人的需求减少;当市场是刚性市场时,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与工人的熟练程度相关性不大。

国内对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关于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熊伟(1999)通过定性分析我国劳动力总量和对外贸易的关系,得出对外贸易有利于增加我国就业总量并且一定程度改善劳动力的素质;夏先良(2002)研究了就业率和对外贸易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发现出口与就业率关系并不显著,而进口与就业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进口每增加1%,就业率就会下降0.6%;侯奔(2010)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发现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是多元的,不仅对就业存在直接影响,还通过汇率、工资等变量进而对就业产生间接的影响。

而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现存文献较少,主要从对外贸易和税收的角度出发。如王东萍(2011)从中国的实际可得的数据出发,认为对外贸易的增长通过增加我国产品的消费渠道,进而促进我国就业,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使国内经济得到增长;夏杰长(2000)从税收的角度出发,认为对外贸易通过规模经济和知识经济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综合上述,现有对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两两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对三者耦合关系的研究。本文利用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灰色关联分析定量测度了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联度和耦合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同发展状况

(一)总体情况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在整体上均呈现了增长的趋势。通过描绘对外贸易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分析三者是否协同增长。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在大部分年份呈现正增长,但是三者的增长幅度有很大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除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对外贸易负增长以外,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正增长。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正增长趋势,且绝对数值在不断增加。但就业仅改革开放最开始的几年有小幅度上升,在1991年出现一个高峰后一直保持平稳的状态,并没有出现经济学者所估计的,对外贸易拉动就业、经济增长通过促进消费和投资进一步促进就业的理想状态。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增长未能有效拉动就业的增长是近年来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总体的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出现不协同增长的情况,而在广义虚拟经济产业①,三者的增长关系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在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从增长率数值上存在良好的协调增长关系,三者相互促进,增长方向几乎一致。由于广义虚拟经济具有极高的就业弹性,资本有机构成低,资本要素富集等天然的优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强。因此应大力发展广义虚拟经济,促进三者的协调耦合发展。

三、模型设定及数据选取

(一)模型设定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我国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以及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对三个变量的具体关联程度和耦合程度进行测算。

灰色关联理论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探寻系统内各变量之间的数值关系。其目的是观测变量的变化程度是否一致,越相似的变化态势说明两者关联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变量的变化趋势的相近或者相异程度,创造了一种分析变量之间关联度和耦合度的方法。本文选择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即:参考序列

yi={yi(1),yi(2),…yi(t)}:

比较序列xs={xs(1),xs(2),…xs(t)}。

其次,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一般用序列的第一个数去除统一序列所有数值,来消除数量级大小的影响。

再次,求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时刻的关联系数可以由公式(1)算出: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中对关联系数的计算,按样本数求其平均值可以得到一个关联度矩阵y,反映了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耦合作用的错综关系。通过比较各个关联度γis的大小,可以分析出关联系统中各变量之间哪些发展关系密切,而哪些变量之间互相作用不大。γis值越大,说明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中的两者关联性越大,耦合性越强。关联度与耦合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k为样本数,即可以取时间序列样本求得变量间的时序变化规律,也可以取截面数据样本求得变量间的空间作用关系。在关联度矩阵基础上分别按行或者列求其平均值,分别得到公式(3)。

为了从整体上判别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系统耦合强度大小,在公式(1)的基础上,根据刘耀彬、李仁东对耦合度模型的研究,将以上各式对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的计算带入,称

为数列x2对参考数列yi的耦合度。

(二)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1978~2013年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投资指南》。选择这么长的样本区间,一是源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数据从这一年开始能更好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情况;二是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从最初的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为主逐渐转变为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这与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研究不谋而合。

数据说明:TRA为进出口贸易总额(亿元),VGDP为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亿元),VEMP为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就业人数(万人),以年底就业人数为准。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将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均采用以1978年为基期的物价指数进行平减。在采用计量方法分析影响因素时,为减小异方差的影响,各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在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选取最常见的ADF单位根检验法。将变量录入到Eviews6.0计量软件中,将计量结果整理得到表1。

单位根检验的规则是,当AD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则此序列是非平稳的,当ADF检验值小于临界值,则此序列是平稳的。由表1可知,三个变量的水平序列均是非平稳的,而它们对应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根据协整相关的理论,如果涉及的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的,且这些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也是平稳的,则称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平稳性检验选取的三个变量一阶差分序列均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对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对对外贸易、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就业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处理数据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运用Eviews6.0计量软件,数据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Johansen检验的规则是,当迹统计量大于5%统计量时,拒绝原假设,反之则接受。由表2的协整结果可知,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各协整变量所对应的长期方程分别为:

接下来,根据实证结果,给出各变量对应的OLS估计的结果:

根据以上OLS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经济学意义,但是由于实证的D.W值都比较小,存在自相关。带来的不良后果为:首先OLS估计量虽然无偏,但不再有效;其次t和F检验的结果不再是可信的。为了消除序列自相关的不利现象,在回归方程中加入AR(p)项,本文p值的确定是经过多次重复实验选取的最优值。

其各自的方程如下: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线性关系,方程(5)到(8)描绘出各变量之间稳定关系的形式。从方程(13)到(15)可以看出,在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内,当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分别增加一个单位,就业会增加0.11个单位;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个单位,对外贸易增加1.07个单位;当就业和对外贸易分别增加一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相应的增加0.93个单位。并且从(13)到(15)三个方程可以发现,对外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较为不显著。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并没有协调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带来就业的明显增长。

(三)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证明了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具体方向仍然有待考察,因此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仍运用Eviews6.0计量软件,录入数据,检验结果见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规则是概率值与0.05比较,小于0.05拒绝零假设,大于0.05接受零假设。从表3可以看出,在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就业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不是就业的格兰杰原因,GDP与就业并不存在极为紧密的关系。GDP和贸易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增长后出台的政策和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将有利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也会对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四)关联度与耦合度的测算

鉴于国内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数据的可获得性,对广义虚拟经济行业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根据公式(1)、(2)、(4)的思路,运用Excel表格对变量进行计算。对外贸易与就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别用N1、N2、N3表示,耦合度分别用C1、C2、C3表示,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的实证结果,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联度均大于0.7,属于高度关联,说明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进行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测量和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耦合度是衡量两个系统的相互依赖关系,耦合度越大,系统内模块的独立性越差。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的关联度是0.7699,耦合度是0.6422,属于高关联和中等耦合程度;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联度是0.7979,耦合度是0.5885,属于高关联和低耦合程度;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是0.7550,耦合度是0.6445,属于高关联和中等耦合程度。

五、耦合机理研究

通过实证测算出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耦合度。在耦合机理的研究部分,将进一步从三者的协同耦合的内在原因人手,深入分析其相互作用机理。

对外贸易可分为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服务进出口贸易,我国货物贸易在2013年跃过4万亿美元大关,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占GDP的比重为10%,但是与发达国家美国的60%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可分为实体经济增长与虚拟经济增长,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代表的实体经济已经达到饱和并且需求有限,而以第三产业中大部分行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发展仍是不充分的。服务贸易与虚拟经济因其内涵和作用,均属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范畴。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由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主的“物本经济”进入到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为主的“人本经济”。由于传统的物本经济存在资源供给限制和需求瓶颈,而广义虚拟经济则体现其内在优势,人的心理需求是无限的,信息、人力资本等要素是可以不断挖掘和开发。因此两者在需求特征、供给特征和要素特征上存在明显分歧,可见“物本经济”存在收入需求弹性递减,边际报酬递减的特征,从而导致了劳动力从传统的实物产品生产部门向广义虚拟经济产业部门流动。并且非广义虚拟经济产业部门和广义虚拟经济产业部门存在分割市场工资条件的差异,劳动力倾向于从低收入的实物产品生产部门的次级劳动力市场转向高收入的虚拟经济产品生产部门的高级劳动力市场,从而促进了广义虚拟经济部门就业人数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就业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反作用于广义虚拟经济,使广义虚拟经济所代表服务贸易与虚拟经济得到发展。由于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具有就业弹性高,资本有机构成低以及人力资本要素富集的特点,对吸纳劳动力有着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不断发展广义虚拟经济产业,才能促进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协调发展。

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作用是相互的,三者在数量、结构以及质量上相匹配时,三者形成正反馈,相互耦合协调发展;当三者不能相互匹配时,形成负反馈,阻碍整体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与耦合机理如图3所示。

六、结论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主的物质产品的消费逐渐转向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为主的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今天,广义虚拟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达到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宏观目标,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本文以吸纳劳动力有着天然优势的广义虚拟经济为出发点,对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进行协整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运用Eviews6.0计量软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探寻三者之间的关联程度与耦合程度,得到如下结论:

1.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牵动着我国贸易、经济与就业的增长。对外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经济增长依赖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均是广义虚拟经济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实例。广义虚拟经济的研究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推动力,应当逐渐提高对广义虚拟经济研究的重视。

2.在实证研究部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并且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是0.7550,耦合度是0.6445。这与前面对理论的研究不谋而合。协整关系说明两者在一定层面上,存在协调互动的关系,根据协整检验后的长期方程可以发现: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个单位,对外贸易增加1.07个单位。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基本可以认定为同步发展。

3.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就业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且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联度是0.7979,耦合度是0.5885。在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就业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不是就业的格兰杰原因,GDP与就业并不存在极为紧密的关系。这样的实证结果看起来与常规的经济现象不符,其实是因为存在一些无法避免和统计的原因。中国统计年鉴的年底就业人数不能真正反映一年实际的就业人数,其中存在隐性失业的现象。在中国的大部分国有企业中,冗员过多是一个一直存在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当经济处于增长的阶段,这些企业不会去增雇员工,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企业也不会去裁剪在职的工人。在这样的情形下,不能期望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很多地区的就业机会,来自于小型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招募员工不能很好的登记在册,因此新增的就业人数未能真实的反映在研究中,对于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联度和耦合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者属于高关联和低耦合程度。以广义虚拟经济为代表的产业与就业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为何出现高关联、低耦合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技术的进步会将劳动力从简单劳动中抽离出来,从而降低了就业;同时技术的提高促进新产品的研发,下游产业也会应运发展,又会增加一部分就业。因此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就业产生挤出和挤入两种效应,当下挤入效应大于挤出效应。

4.就业增长与对外贸易存在协整关系,就业增长与对外贸易亦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就业增长是对外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并且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的关联度是0.7699,耦合度是0.6422。从长期方程的检验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对外贸易与就业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就业人数的增加,提高了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从而推动了贸易的增长。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的关联度和耦合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者属于高关联和中等耦合程度。对外贸易与就业存在相似的变化方向和增长趋势,但是两者并不是高度的耦合,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贸易战略及贸易增长方式的影响。我国在人世以来,从进口替代型贸易模式转换为出口导向型贸易模式,在此种模式的带动下,贸易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国盲目追求高出口,破坏了资源环境,制约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物资出口给生产线造成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的抵消了出口贸易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贸易结构的影响。我国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偏重于第二产业产品的贸易,而忽视了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广义虚拟经济产业的贸易,服务贸易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十分落后,而服务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天然优势;三是贸易方式的影响。我国贸易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十分巨大,但不利于我国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并加剧了能源的紧张。对外贸易对就业的总拉动作用为正,但对就业增长的实际推动作用仍有待提高。

猜你喜欢
广义虚拟经济耦合度关联度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干旱气象(2022年5期)2022-11-16 04:40:24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 01:13:58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生产力研究(2020年5期)2020-06-10 12:01:36
“魔方经济”与动态比较优势:一个新的思路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的FDI、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产业异质性考察
商业研究(2017年3期)2017-03-30 18:03:39
O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产业异质性研究
商业研究(2016年8期)2016-12-20 13:16:03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电源技术(2015年11期)2015-08-22 08:50:18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