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

2015-05-30 01:32:01杨成
中国市场 2015年41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事业单位

杨成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进,原先许多未被纳入经营性范畴的事业单位都逐步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在这一趋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成为许多从事经营性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的议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旨在通过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管理来实现事业单位的预期经营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事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梳理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状、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经营目标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1.192

1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而对本单位所从事的经营性业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简言之,即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管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重点内容,不仅关系事业单位自身改革转型的实现,也关系自身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2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一直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从事非经营性、服务性的业务活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之后,市场机制的力量也逐步渗透到事业单位中来。另一方面,从政治属性的角度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正成为我国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瓶颈。受一些传统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普遍存在着预算管理不严格、财务制度不健全、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国家支持下降、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2.1 预算管理不严格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依靠财政拨款,并且所从事的业务大都不参与市场经营,因此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不够到位,预算约束能力不强,预算的实施也不够严格。随着事业单位所从事的经营性业务的增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预算制定不够全面,缺乏战略配套;预算执行疲乏,对预算约束功能不够重视;预算软约束突出,最终趋于形式化。

2.2 财务制度不健全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并没有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相匹配起来。一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定位发生改变,由从事非经营性业务向从事经营性业务转变,而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却仍然停留在原地踏步。由此可知,当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营过程之后,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落后所形成的弊端十分明显。本文认为,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务管理缺乏与市场行情挂钩,未能给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的展开提供市场引导;其二,预算管理软约束,事业单位制定的预算不能从本单位的战略要求出发,而且并不能有效地配置本单位的资源、监督本单位资金的运用。

2.3 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大部分事业单位享受着同政府部门相同的待遇,从事非经营性业务或活动,所以事业单位养成了缺乏风险意识的习性。如今,事业单位改革正逐步进行,处于改革转型期的事业单位也同样需要面临着参与市场竞争、承担经营风险等问题,因此,已经积习的风险淡薄意识会成为制约事业单位发展与转型的一大因素。

2.4 国家经济支持有限如今,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拨款大幅降低,许多事业单位为了维持正常运作都自谋出路,由此也产生了新的管理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举债建设现象多发。事业单位在国家财政拨款缺乏的情况下大幅度举债建设势必会造成还款上的难题,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有限,而经营性能力又大都处于转型发展期,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其二,借贷与还贷风险增加。我国的事业单位并不是国家的经济主体,在单位收益上并不稳定持续的来源;而且,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将进一步减少,也就意味着国家担保的概率下降,这些因素都将增加事业单位的信用风险。

2.5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才能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然而在现阶段,事业单位体制的变革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制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合理的方面依然有很多,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发展现状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缺乏充足的法律指导,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够科学与完善;其次,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较差,没有将经济管理制度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3 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预算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重在提升预算的约束效力,使得预算的制定、实施、监督等各方面的功能都能落到实处。本文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加大对预算的重视程度,特别是事业单位领导层,只有重视了才会加大力度;其二,严格做好预算制定工作,预算的制定不仅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资源与资金的分配做出计划与安排,也要能够让预算与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起到引导业务发展的作用;其三,严格预算执行,预算的约束效力依赖于预算的有效执行。

3.2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重在摆脱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事业单位定位不相匹配的困境,简言之事业单位改革使得自身定位改变,而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却并没有做出同步的更新。首先,纵观全局,明确事业单位自身的定位,然后设计与自身定位相匹配的财务制度。其次,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联系起来,起到预测市场行情、引导单位资金分配的作用。再次,重视财务预算的作用,将预算约束纳入财务制度的层面。

3.3 增加风险防范意识事业单位处于改革进程中,国家财政支持下降,自身信用不足,业务收益有限,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具有积极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应当对单位本身的财务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明确自身定位,了解自身的业务收益所涉及的方面,并且积极地收集市场信息。

3.4 提升自身业务收入能力、不断升级自身信用提升自身业务收入能力是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最直接手段,而不断升级自身信用则是提升事业单位举债能力与额度重要途径。首先,对于已经举债建设的项目,重点跟进、保证稳定发展,尽早获得业务收益,缓解自身的资金难题。其次,对于已经存在的业务项目,应当通过完善管理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更新业务技术等方法维持它们的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地增加单位业务收益。最后,关注单位的借贷情况,谨慎借贷,诚信还款,不断地提高单位信用。

3.5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度建设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建设内容,对于我国法治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完善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能够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与决策的制定提供作为科学的参考依据与正确的指导,也能够逐渐引导经济管理工作逐渐走向正规化与常态化,并且对提高事业单位建设的质量与水平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要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制度与规定,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事物的有序进行提供参考的依据与标准,让经济管理人员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第二,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监督,从而保证这一制度的公正、促进这一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健全。

4 结 论

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趋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成为许多从事经营性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的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主要存在预算管理不严格、财务制度不健全、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国家支持下降、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应当从加强预算管理、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增加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自身业务收入能力、不断升级自身信用、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田英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55-59.

[2]张海英,金杉,魏忠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亟待加强[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15-16.

[3]张越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09(12):59-62.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0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06:21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8:44
改革高职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探讨新时期石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
强化农机监理所经济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