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在面向“90后”大学生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5-05-30 11:21金莱李胜男朱超
大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大学生课堂

金莱 李胜男 朱超

[摘 要]课堂管理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课堂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很多国家的校长聘用教师最看重的是管理能力。管理的秘诀是言语沟通,用七个字表示:沟通、沟通、再沟通。由此可见,沟通在课堂管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大学生的主力军为“90后”,故,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也应使用适合“90后”学生的沟通方式。与“90后”大学生沟通需要技巧,需要教师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关键词]沟通 课堂管理 “90后”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62-02

如今,大学本科生的主体已经成为“90后”。与“80后”相比,“90后”从小接受的教育更加灵活、广泛,所处的教学环境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80后”的大相径庭,热情奔放及向往自由的特点在“90后”身上有所体现。因此,大学本科课堂管理理念亟须改变。课堂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管理的沟通方式也需要更新改变。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课堂中利用沟通技巧提高“90后”大学生的听课效率。

一、高效沟通的作用

为了提高效率,每个教师都应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教师的高效沟通指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和指导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沟通技巧使自身的教学指导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提升教学质量。沟通能力包括能胜任沟通工作的各种主观及客观条件。其不仅是指与他人有效地开展信息传递的能力,还包含衣着讲究、言行得体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教师,能够迅速地取得学生的信任,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90后”大学生的行动原理分析

(一)关注情感因素

“80后”大学生极少关注自己的情感,对于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导总是逆来顺受,很少反抗。“90后”大学生则相反,他们情感细腻,对外界的负面评价反应较为强烈。故,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情感管理。

(二)尊重个性差异

“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其千差万别的个性和能力。因此,对不同的学生需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面对能力强、积极性高的大学生,教师应该充分授权;面对处事圆滑但好吃懒做的大学生,教师应采取警告兼激励的沟通管理方法;对于在学习中没有主见、缺乏创新的大学生,教师应采取的沟通管理手段就是指导、授权并告诉其大方向。

(三)杜绝定性管理模式

定性思维是指过于依赖自己过往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推断新事物的性质。定性管理虽然对教师实施高效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面对“90后”这一“新人类”时,也容易产生误判的情况。因此,教师切忌用定性管理思维把“90后”大学生定义为自己时代中的个性类别。

三、与“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课堂沟通的技巧

有效的课堂沟通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技巧。与“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沟通,教师首先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真诚平等。多数“90后”学生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其万般宠爱。到了自我独立的大学环境,追求个性的“90后”学生非常希望老师能够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对待自己,说一不二,信守承诺。二是信任。信任是建立任何友好关系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重要。有的教师针对某一课堂问题反复提问学生,导致学生有一种老师不信任、不了解自己的感觉,因而对老师的提问十分反感,进而厌恶课堂学习。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十足的信心,布置任务的言行举止要格外注意。三是支持。“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教师对于“90后”学生的一些积极有效的想法和创意,要勇于支持、鼓励。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主体力量“90后”有其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充分了解“90后”学生,选择合适的沟通技巧。

(一)紧跟“90后”学生的变化节奏

当前,人类已处于“创新大爆炸”时期,社会的进步速度令人惊叹。随着互联网的多元化发展,社会上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成长于“创新大爆炸”时代的“90后”年轻人本身的变化节奏亦较快。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适用于现代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教师终身都要与知识和学生打交道,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学习;要想和“90后”大学生有深度的思想交流,就必须主动了解“90后”学生常接触的新事物。

1.了解新技术

“创新大爆炸”时期,新技术不断涌现,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将这些新技术、新事物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90后”大学生紧随时代步伐,对新鲜事物了解的范围较宽,如果教师局限于传授教学大纲的内容而不熟悉社会上的新技术,那么就可能跟不上他们的节奏,出现课堂管理难题。

2.日常新兴用语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时尚用语,比如“沙发”“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体”“粉丝”“杯具”“筒靴”“ING”等,都是“9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教师如果从未接触过此类新词汇,就很难理解“90后”大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想表达的意思,亦有可能破坏教师在他们心中的指导者形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了解新兴词汇以跟上“90后”大学生的变化节奏。

(二)肯定“90后”的想法和创意

教师不要随意批评和指责“90后”学生的想法和创意。相反,教师应鼓励其创新的激情,使其创新的想法发挥在学习的过程中。

(三)在课堂沟通中激励学生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应鼓励表现差的学生,在他们较好地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加以赞赏;教师不应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应对学生在每一个环节所取得的进步加以鼓励。教师在赞赏学生的时候应掌握四种方法:第一是模糊的赞赏,就是不去赞赏具体的内容,只是为了应景,提升课堂气氛;第二是具体的赞赏,就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表现进行褒奖,这样的赞赏才会为学生所接受;第三是评价,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课堂场合的表扬;第四就是谈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种比较隐晦的表扬方式,特别适用于暗示学生努力学习的场合。

(四)适当调整角色

第一,由精神上的控制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在创新社会的大环境下,面对“90后”大学生,教师应多琢磨:为了让学生更会学、更乐学,我该做些什么?以前立足于教,现在立足于学,教师从精神上的控制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控制者。

第二,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画龙点睛的引导者。讲授者是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它表现为:直接教学,教知识,讲知识,把学生教会。而实际上,真正的学习均需要在自我深度感知、观察后进行独立分析、思考。只有亲身经历这个过程,学生方能够明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谛。故,教师应该从主动灌输的讲授者变为画龙点睛的引导者,在传授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

第三,由课堂的主角变为研究中的协助者。当下的大学生普遍都要经历更高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短短两到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自主性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来充分发挥其个人的自主解决问题潜能,促使其在课堂学习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很多接受传统授课的“80后”大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时候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现象,以至于研究生生涯快要结束了“还没有摸着头脑”。“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收集资料到撰写报告、答辩、展示成果的全过程中,教师协助学生提升其各方面能力。

(五)适当授权

在安排学习任务和课堂组织中,一些教师生怕“90后”学生不去学习或者敷衍了事,总以强迫的方式去要求学生被动接受自己的一切安排。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适得其反。正确的方式是依据上文论述的“90后”大学生行动原理,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授权。

(六)共同参与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适当时机点拨一些关键性问题。

(七)懂得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合理行为。

(八)少用老套俗话

教师应少用老套的俗话,尽量采用“90后”大学生易接受的行为方式进行教学沟通。

总而言之,与“90后”大学生沟通需要技巧,需要教师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2] 张晓京,等.“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3] 余卫宁.当“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J].教育研究,2009.

[4] 王华.大学生个体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沟通策略[J].大学教育,2013(9):96.

[5] 余文森.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如何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2.

[6] 赵静侠.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J].新课程(教研版),2008.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教师应大学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之歌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