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国有疑难可问者

2015-05-30 10:48
新传奇 2015年45期
关键词:兵员罗荣桓铁匠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1963年2月16日,罗荣桓与世长辞,毛泽东为此夜不能寐,写了《吊罗荣桓》一诗以表哀思。

罗荣桓从事政工时间之长、经历政工岗位之多、开创政工方法之新、做出政工业绩之大令人瞩目,为人称道,他在政工方面的一些鲜活故事也被广为传颂。

逃跑的战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秋收起义失败后,红军处境艰难,士气低落,减员严重。一些人吃不了苦而不辞而别,一些人对革命缺乏信心而悲观丧气,一些人因敌人威逼利诱而投降变节。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必备过程。

1927年9月的一天,红军特务连副连长张明与党代表罗荣桓正在组织队伍练兵。突然,通讯员报告说谭铁匠(谭二牛)带两个同乡逃走了。

“你们想回家,就公开说,为什么要逃跑呢?”找到三人后,罗荣桓问道。

“党代表,我们也不想当逃兵,我们都希望打白狗子,可这样天天被敌人追,何况我母亲病重……”谭铁匠解释。

罗荣桓沉思了一下说:“好,我同意你们走,可是你们不要忘记了,你们是秋收起义的战士,我希望你们把秋收起义的火种带回去,在家坚持斗争,迎接最后的胜利。如果将来你们想回来,我第一个欢迎。”

说完,罗荣桓摸出身上仅有的4块大洋,送到谭铁匠手里,又把谭铁匠的布包搭到他肩上。谭铁匠三人惭愧地低下头,然后与罗荣桓依依惜别。

罗荣桓放走逃兵还给路费的事很快传开了。对此,支持反对的人都有。毛泽东认可罗荣桓的做法,并就枪毙逃兵、打骂士兵等问题与罗荣桓进行探讨。9月29日至10月3日,红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10月1日清晨,毛泽东对部队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后,宣布一个声明:愿留则留,不愿留的可以回去。就在这个时候,谭铁匠和他的那两个同乡赶来归队。罗荣桓连忙走上前去,嘘寒问暖。逃跑士兵的归队,把现场气氛推上了高潮。大家斗志昂扬,振臂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荡气回肠,响彻山谷。

后来,谭铁匠因工作积极,表现出色,英勇作战,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用“三个过硬”吸引群众来参军

1939年3月,罗荣桓、陈光率八路军一一五师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山东,与山东抗日武装并肩作战,继樊坝、梁山战斗之后,又在抱犊崮、峨山、阎王鼻子山、文王峪、石河等地多次与日军交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对那些一贯为害群众的地方伪顽势力,如孔庄的杜若堂、白彦的孙鹤龄、天宝山的连德三之流,也给予了严厉的惩罚。

但是,主力部队屡经战斗,减员很大,补充兵员、壮大主力部队就成为当务之急。但要补充兵力,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鲁西、鲁南地区日伪顽匪势力强大,对群眾实行血腥屠杀,老百姓对他们心有余悸,害怕家里有人参军会遭到报复。

大家都感到补充兵力压力大,罗荣桓也是急在心里。罗荣桓沉着地说:“要让群众来参军,我们必须过得硬。一要作风过得硬,对群众要秋毫不犯,消除群众对我们的误解;二要打仗过得硬,要打出我们的气势和声威,让群众认为我们能打仗,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三要组织过得硬,要在地方建立党的组织和群众组织。达到了三个过硬,兵员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会后,罗荣桓率领的工作团帮群众打扫卫生、挑水、劈柴、理发、看病、割麦。同时,工作团走村串户,张贴标语,与群众拉家常,宣传党的主张,宣传八路军的政策,平静的村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八路军靠过硬的作风和能力,赢得了群众,补充兵员的条件水到渠成。临(沂)郯(城)苍(山)平原沸腾了,出现了“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兄带弟,儿别娘,父送子,妻送郎,前呼后拥上战场”的可喜局面。仅费南山区,就有近千名青壮年报名参军。新兵员源源不断地补充,确保了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力量生生不息。

“不要挂我的像”

1940年8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决定编辑《战士》杂志。一天,《战士》杂志编辑那逖在翻看山西抗日根据地的一本杂志时,发现杂志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特别是杂志上刊登的该地区领导人的头像,十分显眼。那逖脑子灵光一闪:他们的杂志能印领导人的头像,我们如果把罗荣桓政委的像印上去,效果应当也不错。

那逖兴高采烈地向杂志社领导、师宣传部长赖可可作了汇报。赖可可也觉得可行,决定在《战士》杂志的扉页刊登罗荣桓的头像。那逖按赖可可的吩咐,开始为罗荣桓制作木刻画像。画像制好后,赖可可带着那逖去向罗荣桓汇报。

“罗政委,是这样的,我们看到其他地区的杂志刊登了他们领导的头像,我们也想把你的头像印在《战士》杂志上。”赖可可说。

“刊登我的头像?谁同意的啊?”刚才还和颜悦色的罗荣桓顿时严肃起来,说:“谢谢你们的好意和同志们的抬爱。进入山东以来,我们是打了不少胜仗,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并肩作战的结果啊!我罗荣桓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没有广大军民的配合,也是孤掌难鸣啊!”停了停,罗荣桓接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主席、朱总司令才是老百姓的大救星。大家的心意我领了,杂志不要登我的像,要登就登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像。”

1945年4月,党的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罗荣桓因工作需要未出席大会,但被选为中央委员。消息传到山东后,大家纷纷向罗荣桓表示祝贺,宣传部门又开始酝酿印制罗荣桓的头像。

由于有了第一次的教训,这次大家不敢“先斩后奏”了。宣传部副部长陈沂等决定事先向罗荣桓请示。他来到罗荣桓住处,刚落座,罗荣桓就先入为主地说:“听说有的同志又要为我制作头像?我还是那句老话,不要挂我的像,要挂就挂毛主席的像。”

见罗荣桓态度坚决,陈沂不甘心地劝说:“山东根据地欣欣向荣,你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大家都有目共睹!……我们这样做,是出于同志们对你的尊重和拥戴。”

罗荣桓摇摇头:“尊重可以,拥戴也行,但不必把我的像挂到墙上去啊!要挂就挂马、恩、列、毛的像。……我今天打个硬招呼,此事以后不得再提。”

(水云间荐自《湘潮》2015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兵员罗荣桓铁匠
铁匠教子
宝刀
铁匠的发明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麻脸铁匠
加强新形势下兵员储备建设的思考
浅谈兵员征集难的原因及对策
93601部队创新与预编兵员联系方式随时掌握预编兵员准确动向
罗荣桓与萧华
罗荣桓的军事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