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布与实施,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交流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开展合作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大多数学生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因为现在独生子女普遍增多,学生一般都比较自我,普遍存在竞争意识。很多教育学家都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往往比竞争要重要得多。在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促进了学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合作交流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程度有偏差
虽然当前很多教师已经将合作教学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但是其中有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采取合作教学模式也只是照搬,导致开展的合作教学模式没有实际意义。使合作教学课堂变得有形而无神,将合作学习单看做是表面工作,也没有提高学生的互动性。
2.合作交流小组建立不合理
目前,很多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前后桌讨论。殊不知这种小组交流模式完全不科学。而在确定小组长时,也只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定,这种单一死板的分组模式完全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3.教师缺乏指导性
在教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指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并没有融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对学生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导致不少小组交流的主题偏离教学内容,使小组合作缺少有效性,达不到合作交流的最终目的。
4.教师评价缺少依据
由于当前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不够重视,导致在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时也只是一笔带过。有时只是表扬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忽视了对其他学生个体的评价。导致有很多积极参与到小组交流中的同学最后却没有受到教师的认可,失去小组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兴趣。
三、提高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程度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教师对合作教学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其应用效果。就目前很多教师对合作教学这一教学方法的认识程度只停留于表面的情况,有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合作教学模式的学习,从根本上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意义和方法,使合作教学模式贯彻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2.科学分组
分组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组。在小组人数选择上,每一组成员不要太多。在选择小组成员上,教师应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进行分组。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做到优势互补,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使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提高教师的参与能力
在小组交流中,不仅要让学生进行单方面的交流,教师也要充分融入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根据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当调节教学内容充分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和言语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表扬和夸奖学生,让学生认为小组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四、结语
合作学习是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间和师生间合作交流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在促进学生间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刘见乐.初中数学教师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状况的调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2]谢玉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3.
[3]徐其权.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6).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鲁能巴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