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良志
摘要: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预习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当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自主预习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更是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探讨的效果,同时影响教师在课堂引导的效果。预习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同时也是学习的基础;预习是初步的实践,自学的演练。预习是我们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在教学中不可缺少。
在我校开展的五步式课改学案教学中,第一步就是“自主预习”在学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想课堂具有活力,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并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和大容量的教学任务完美结合,那么课前的预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学校部分班级学生的了解并结合在本班级的教学实践,以及通过网上资料的查找,来简单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前预习。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经之路。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讨论、展示等就显得很被动,况且课堂上又要听讲,又要讨论,又要记笔记,就会导致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在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了,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教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由此可见,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控制,保持智力活动的经常性,而且会使人受益终生,所以,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自主学习策略得到贯彻,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同学习惯于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老师没说,他们就不做。而且绝大部分同学认为预习是最简单的、最容易应付的作业,看与不看老师根本察觉不到,简单地浏览一遍,书上的例题解答过程抄写一番,就算完成任务了。第二天上课仍旧是半知不懂,甚至是根本不懂的状态。
2、就教师层面来讲,通过调查发现,多数老师在布置预习时目标不明确,很多时候是一句话“今天回去要预习下一课”,学生根本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如果有学案就好得多,制作的学案上明确了预习的内容,但目前我校教师已基本没有使用学案的习惯,多数教师在公开课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其它时候基本没有安排预习的习惯,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3、对自主预习的监督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部分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了课前的预习,但由于在课堂上老师没有对这一环节进行检查肯定,多数课堂没有开展合作探究,课前预习的优势没有得以充分体现,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前自主预习没有兴趣,课前预习随意性强,学生有在课本上预习的,有在笔记本上预习的,有的一直不预习。
三、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
1、 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 教师对课前预习的布置一定要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认真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前预习,使预习的内容不致于过浅或过深,过浅达不到课前预习的效果;过深容易将课前预习当成是新课内容,使学生会造成理解认知上的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不能起到课前预习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认真备好课前预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
2、课前预习要有针对性。预习作业的布置一定要有梯度,作业量不要太大。设计预习问题时应注意从教科书特点出发,就可以避免“清一色”和“流于形式”。如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知道讲读课文应该预习什么,自读课文应该预习什么,文言文、古诗词应该预习什么,这样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3、要让学生们勤动笔,预习不只是读读、想想。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如预习语文学科时,给不会读的生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在语文教学中,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也就是拓展的知识,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
4、预习贵在持之以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可否认,在抓好课前预习的同时,相对传统式教学来说,教师要辛苦许多。因此,我们要将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抓,要让教师深刻了解预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重视它,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它、发展它,切实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来自学生喜欢的生活素材,甚至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除了教师要认真设计外,我们还要采取一些激励以及竞争措施,如:评选优秀预习小组和个人,充分发挥小组建设的作用,设创新思维奖等奖励。与此同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老师一定要做具体分析,及时解决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小结,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学生将会把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常规的学习任务完成。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学科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开展课堂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的强有力的基础,是教师把握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保证,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知识,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语文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朝德.浅谈初中语文预习[J].科教文汇,2008(8)
[3]黄青山.奏响初中语文预习“六步曲”[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