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超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更应该具有改革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投身到课程教学实践中。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在结合课改信息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数学新课标指导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对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途径。我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更应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加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作者通过研读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结合课程改革方面的信息,在数学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现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感觉数学枯燥、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数学学习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教学,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已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而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根据教材上的案例教学外,还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习题中会碰到购物打折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这些数学素材,然后引导他们分析打折后的消费者是否可以省钱,可以省多少钱?让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作用,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小练习,让学生统计自己家电话费的缴费情况等,训练学生的统计能力,这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了,也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时,本人先安排了这样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学生把他(她)的年龄加上2,再乘以 3,然后减去 5,再减去他(她)年龄的 2 倍,把所得的结果报给老师,由老师猜出他(她)的年龄。一个学生报出所得结果是 15,通过解方程3(x+2)-5-2x=15 即 x+1=15,解得 x=14,马上猜出这位学生的年龄是 14 岁,老师说出答案后,学生的好奇心马上提起来了,他们急于想知道老师是如何猜出来的,这时我告诉他们:“当你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你们也可以猜出别人的年龄。”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干劲十足,听课十分认真。在学《数据在我们周围》时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转变自身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让学生自主探索,增强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请班上每个同学根据班级内男女生的人数自编一道应用题,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次竞赛活动:按小组顺序,先由一个小组的同学说出他(她)编的应用题,由全班同学判断其编题的合理性,若合理可得10分,若有不合理之处则酌情给分,再由其他组的同学以抢答的方式给出解答,根据解答情况,完全正确得10分,不够完整酌情给分,错误不得分,再由下一个小组的同学给出自编的应用题,最后评选出一个优胜小组,学生的热情高涨,为本组的利益纷纷举手抢答,为本组同学的得分而欢呼,也为本组同学回答错误而着急、惋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有条件的地区,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机及有关软件,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如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象、几何图形及变换过程并研究其性质;从数据库上获取数据,并绘制表示同一组数据的不同图表,使学生能选择适当的图象描述数据;计算机还可以产生足够的模拟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事件发生概率的意义等等,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还活跃了课堂氛围。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学习探索,数学教学中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质,更好地完成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海荣,朱德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0.
[2]王尚志,孔启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