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灿亭
艺贵参悟。严羽《沧浪诗话》中评说:“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题记
像傅献忠这样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年轻人,在其对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是从文化沙漠中跋涉过来的。然而曾几何时,随着书法热的兴起,傅献忠凭着自己过人的勤奋,近于痴迷的执着,超常的颖悟,良好的笔墨感觉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品格,终于成为底蕴深厚的书法家!
学习简帛古文字书法,首先要“好古敏求”。有能在故纸堆的左翻右找、东捡西查中耐得寂寞、孤独的殉道心态,因为相对于楷书、行草书、隶书而言,简帛书法是最难得到社会接受的小众书体。要摆脱现实利益的诱惑,对注重实际的现代人是一种异常的艰难,而且简帛书法的学术含量很高,首先要通过文字之学至少要掌握古汉字的构形原理、形体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书体演进的性质和美学意义,要能体悟简帛书法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古老的人文意识、天人意识、中庸意识、宇宙意识等文化感和文化上的象征意味。这就要我们有皓首穷经做学问的姿态。简帛书法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是一门需要深入、持久研习的书体,只有如韩愈《答李翊书》中那样“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有甘坐冷板凳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准备,才是能长期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简帛书法学习和研究的根本保障。如是立志也高远,用功也深沉,以自得为火候,以涵养为指归,穷源探本,甘苦历历,而后方能有得。
学习简帛书法这种古文字书法,最重要也是最难得的就是“古意”。取法和表现都要围绕“入古”这个核心展开。“古”是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代先贤承前启后不断的积累。以我们所处的时代而言,我们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理智,不是个性而是共性,不是创新而是继承。有了对“古”的敬畏、对传统理法秩序的认同感,我们才能去掉现代人的轻狂和放纵,才能见古人笔墨而起“矜庄”。对于我们从事传统文化艺术者来说,对传统的继承才是当今要务。
傅献忠的简帛书法,其线条总是充溢着屈曲与盘郁,用笔的沉稳与行进的迟涩内韧,既是他生活的写照,更是他对艺术本真的渴求。一往流利的轻盈与他无缘,厚重、焦渴、苍枯、遒劲、浑茫构成他书法线条的形质。内敛的笔势、含蓄的起止、婉曲的线形、刚毅的内质、稳健的结字、古拙的趣味,再次印证他性格的执着、坚毅、内向与谨严。傅献忠的简帛书法喜用焦墨与渴墨,辅之以行笔的舒缓与跌宕,使得线条苍茫与浑朴,从而达到了血浓骨老、筋丰力遒、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境界。傅献忠的简帛书法,笔画粗细变化尽管不大,然墨色时浓时枯,造型时正时反,郁曲沉静,老笔纷披,于虚实中显灵动,于整饬中见变化,于稳健中显恣肆。可谓深得中锋用笔圆劲厚实、将浓遂枯、似虚还实之妙。与命运的顽强抗争,对书艺的一往情深都化作笔墨,融入线条,形诸文字,寄托幽思。
通览傅献忠的简帛书法创作,其特色有三:
一是重气格。古人云“书画唯风韵难及”。凡艺,气韵生动为首要。简帛书法须求高古。法别高下,情分雅俗,习简帛书法应溯流而上,沿波探源,以习秦汉以上为高古,此乃避小家气,显大气象。他深知:习书必师古,得古人之神理,纵心而不逾规矩,妄行而蹈乎大方,思游乎其中,精骛乎其外,得其助而不为所囿。
二是严法度。书法之法重在笔墨。傅献忠十分重视简帛文字遗产属性和大美精神,在深刻了解远古文化背景、文字符号与审美基因对自己产生的感应与共鸣后,思索如何运用当代笔墨精神与技法去展示作者心中的远古书艺。因此傅献忠的简帛书法,尤重笔法墨法,中实逆入,裹锋落笔,提锋涩进,使转活通,曲直合度,转折以绞锋作势,以求圆融,又疾涩得当,血脉通畅,无平滑描绣之态。藉以浓淡干湿墨法灵活用之,尤善用渴墨,增其虚灵苍茫之气象,务求清刚、隽逸、稚拙与苍浑。值得关注的是,傅献忠的简帛书法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勇于通变,适应当代生活的审美转型,注入自我的艺术语言元素,巧中寓拙,含蓄多变,古朴不失率意,变化不失法度,其笔墨变化充分显现出“写”的意态与内涵。
三是识得势。古人论书,以势为先。张怀瓘有“作书必先识势,则务迟涩”的论述,其《书断》云:“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者也”。时人以为仅行草求得势,实则简帛书法亦然。识势,得于心而应于手,得势才得法,得意。傅献忠的简帛书法,重取势以强风采,往往把握结字之参差、大小、顺逆、起伏、燥润、浓淡、疏密、向背、疾徐、轻重,聚散和书势欹正之变化,善于处理分间布白,展促向背,因体趋势,自出机杼。
傅献忠的简帛书法,把民间书法的荒率旷放、手写书迹的流畅灵动引入这种呆板整饬的简帛文字,大大丰富了这种古老文字的表现力。我们欣赏傅献忠的简帛书法作品,没有远古时代的生疏和隔膜感,它像一个用现代手法表现出来的古老故事,又像一曲用现代乐器演绎而成的古典音乐,既保留着古雅高洁的古典韵致,又充溢着激越跳荡的现代旋律,令人思古抚今,心醉不已。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书法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美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