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青少年受众特征谈新形势下对台广播的策略

2015-05-30 09:46张瑜瑜
中国广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策略

张瑜瑜

【摘 要】对台广播作为对台宣传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也必须承担起为“青少年多做工作”的重任。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了当下台湾青少年受众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台广播的相应策略:精做文化题材,捕捉细腻情感;加强服务理念,提供多元信息;组织落地活动,活跃呈现形式;善用新媒体,增强互动性。

【关键词】台湾青少年 对台广播 策略 受众特征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指出:“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2015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有关两岸问题的讲话中,再次提出今后要为“青少年多做工作”,表明新形势下,台湾青少年群体将是大陆未来对台工作的重点对象。

近年来,大陆一直采取积极措施,为两岸青少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便利举措,例如:台湾的青少年到大陆求学、就业、创业等,大陆采取积极政策提供环境支持。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两岸青少年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些举措有利于台湾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大陆、了解大陆。但同时,我们仍需认识到,台湾青少年受岛内“去中国化”逆潮政策的影响,对大陆仍存在疏离感,不乏刻板、陈旧的印象。因此,对台广播作为对台宣传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必须承担起为“青少年多做工作”的重任,对目标受众准确定位,掌握目标受众的特征,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试图先分析台湾青少年受众的特征,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再从青少年受众的角度探讨新形势下对台广播的策略。

一、台湾青少年受众特征分析

依据台湾“行政部门青年辅导委员会”所颁发的《青少年白皮书》,台湾青少年界定为10~24岁的人,约占台湾人口的30%,目前约有700万。①台湾的青少年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青少年群体的共性外,受其所处台湾岛内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影响,形成了其自身的特征。只有准确了解当下台湾青少年受众的特征,才能与时俱进地制作出使传播效益最大化的对台广播节目。

1.情感特征:认同缺失与情感共鸣

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是决定两岸问题走向的关键因素。当代台湾青少年出生并成长在台湾,他们对大陆缺乏直观的认识,民族认同感淡化,本土意识较强,加之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其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受到外界宣传的影响,欠缺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感,并对大陆存在有刻板、陈旧的误解与偏见。依据台湾政治大学的调查,从1992年到2010年的18年间,台湾民众“中国人”的认同减少了22.4%,而对“台湾人”的认同则增加了35.1%,尤其是台湾青少年对“台湾人”的认同比例高过中老年人。②2014年爆发的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太阳花学运”,也显示出台湾青少年对于大陆现状与对台政策的不了解与偏见。

然而,两岸文化具有同根性,这是两岸切割不断的联系。台湾青少年从小接受过较好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地热爱,这又使得他们对大陆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目前,两岸青少年之间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文化交流已十分广泛,台湾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他们热衷于对比两岸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在文化“寻根”的过程中会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此外,青少年内心情感丰富,对人生、友情、亲情、爱情等都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在采访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最能触动他们内心的,往往是两岸青少年之间的友谊,这种维系美好情感的方式,也最容易引发两岸青少年的情感共鸣。

2.需求特征:真实性与多元化

据竞争力论坛的调查,台湾20~29岁的人群中,到过大陆的只占29.1%,没有亲朋好友在大陆读书、做生意、工作或定居的占到50.6%,这说明仍然有许多台湾青年没到过大陆,对大陆并不了解。③依据台湾某机构对参观上海世博会的100名台湾青少年的调查显示,来大陆之前,有近八成学生认为大陆“脏乱”,近四成学生认为大陆“贫穷”“落伍”,而在来大陆之后,近四成学生认为大陆“富裕”,近八成学生认为大陆“进步”。可见,台湾青少年缺乏对大陆及大陆对台政策的正确认识。而青少年固有的好奇、求知欲望,又使得他们对大陆的真实状况有着极强的兴趣。依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网”所作调查,台湾青少年对大陆最感兴趣的资讯依次是旅游观光(90%)、美食(54%)、娱乐(38%)、交友(29%)、教育求学(29%)、经济(23%)、就业(22%)、时政(16%)。④

近年来,为了加强两岸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大陆相关部门及许多民间组织每年都会组织大量丰富的活动,为两岸青少年提供学习与沟通的平台,如各种主题的夏令营、联欢会、青年论坛、比赛竞技等。台湾青少年对这些能开阔眼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都非常热衷。从2005年开始,大陆对在大陆高校求学的台湾学生实行同等收费标准,还设立了台湾大学生奖学金。同时,大陆劳动保障部门还修订政策,允许在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与大陆毕业生一样在大陆就业,进一步增强了大陆对台湾青少年的吸引力。综上所述,台湾地区的青少年不仅需要更多大陆真实发展现状的介绍性信息,他们对两岸活动信息、对在大陆求学、就业,甚至是创业的信息,都有着多元化的兴趣需求。

3.行为特征:主动性与娱乐化

台湾青少年具有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特点,喜欢参与积极主动的活动,而不满足于他人安排的既定模式,他们对能充分体现自我意志与价值的创造性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倾向。台湾青少年自小就有许多参与各种主题活动的机会,他们对这些能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活动有着极强的兴趣,并且在各种活动中锻炼了自身较强的动手与交际能力。

此外,台湾青少年的生活大多比较安逸,加上台湾媒体娱乐化的环境,使得他们形成了思维活跃、性格活泼等特征,他们更乐于接受较轻松、娱乐化的节目形式,甚至对政治新闻信息都有偏向娱乐化的趋势。

4.媒介特征:多样化与互动性

台湾的商业媒体十分发达,有着众多类型的媒体形态,这使得台湾青少年在媒介接触方面有着较大的选择空间,也使得他们在媒介特征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依据台湾地区“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2013年度台湾地区受众收听广播行为调查报告显示,19岁以下受众所占比例仅占11.2%,20~29岁受众所占比例仅为12.5%。⑤相比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台湾青少年更喜欢网络等新媒体传播中所带来的互动性与参与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成为了“鼠标族”和“拇指族”。

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体现了自我表达、变革创新、多元共存的精神,这种精神契合了年轻人张扬个性的特征,更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例如: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连我(Line)、微信等社交平台之所以能受到台湾青少年的追捧,是因为这些媒介形式为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悟提供了平台,他们可以在这些平台中实现与传播者或与其他受众的互动交流。

二、青少年受众视角下的对台广播策略

从传播学规律看,认真研究传播对象即受众的特征是实现有效传播的第一步。对台广播要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进而引起台湾青少年在观念和态度上的认同,必须在分析台湾青少年受众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相应的策略。

1.精做文化题材,捕捉细腻情感

台湾青少年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台广播节目必须淡化说教色彩,才不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台湾青少年对大陆的现状缺乏认识与认同,但却对同根同源的中华传统文化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台广播要想吸引更多台湾青少年的关注,理应在中华传统文化上大作文章。当下,两岸青少年间以文化为主题开展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包括语言文字、儒家文化、民间习俗等各个领域,这为对台广播节目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记录并制作这些题材的过程,本身就是加强与台湾青少年受众交流的过程,而以创新的手法将这些素材加以整合并制作播出,可以使未能有机会来到大陆参加活动的台湾青少年通过广播了解这些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还应发挥方言广播优势,深挖闽南、客家文化题材。笔者曾采制过一期客家文化节目,介绍一位台湾人通过一幅客家堂联找到宗祠的故事,这样的题材能够吸引台湾青少年,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通过对细腻情感的捕捉,加深两岸青少年的情感认同也是一个值得实践的方向,笔者在采制“海峡两岸医学生交流”“青年踏寻孔子行脚”等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发现最容易触动他们的,往往是活动中凝聚的最淳朴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例如两岸学生互换礼物时的真诚,台湾学生与支教的孩子泪别与叮咛等,感动了许多台湾青少年,获得了较好的收听效果。

2.加强服务理念,提供多元信息

对台广播是台湾青少年获取大陆真实信息与最新对台政策的重要渠道。对台广播必须加强服务理念,把传播有用资讯作为一种服务,想台湾青少年受众之所想,播台湾青少年受众之所需。对台广播应在内容选取上充分体现服务理念,提供多元信息,优化传播效果。

依据前文分析,台湾青少年对大陆最感兴趣的资讯包括旅游观光、美食、娱乐等,对台广播可以在加强调查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节目内容。比如结合台湾青少年最感兴趣的大陆旅游线路,结合当地美食、习俗、文化等,策划相应的节目。针对大陆在台湾热播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也可以做些文章。

近年来,想到大陆求学、求职的台湾青少年日益增加,对台广播可以开辟相关的求学、求职服务类节目,为台湾青少年提供政策解读、技能指导、机会选择等有益信息,并为他们呈现出在大陆求学、就业的真实状态,真正把服务落到实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网”在2014年举办了“台湾青年择业大陆高校巡讲”系列活动,受到好评。此外,针对大量丰富的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对台广播也可以设置相应栏目进行介绍,为有兴趣参与活动的台湾青少年提供及时的报名讯息,也可以在活动后制作相应的专题节目强化活动的交流效果。

3.组织落地活动,活跃呈现形式

针对台湾青少年富有创造力、主动性强的特征,对台广播可以加强“活动+网络+节目”的互动模式。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传播媒介和传播过程,将活动二次加工成为对台的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平台加以扩大宣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⑥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网”连续几年举办了“求学两岸网络秀”“台生暑期大陆long-stay”等活动,让台湾学生自己成为记录者,节目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去记录和呈现他们看到的大陆,以及他们自己在大陆求学、生活的经历。从台湾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活动效果来看,这类落地活动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每年都会举行台湾听友联谊会,每次都会邀请一定比例的青少年听众来参加,在交流中,他们表示希望能参加更多形式的落地活动,也希望能在原有的“你好台湾网”社区论坛的基础上,拓宽连我(Line)、微信等互动交流平台,以便更主动地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互动或进行节目反馈。而听众联谊会本身,也是和台湾青少年受众沟通感情、实现互动的一种有效的活动形式。

此外,广播的节目形式也要注重创新。台湾青少年喜欢轻松、活泼、娱乐性强的节目,对台广播的主持人也要轻松幽默,善用台湾青少年流行的语言,来增强亲切感,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节目还可以邀请台湾地区的青少年或是他们所喜爱的明星作为嘉宾,以活跃节目的气氛。

4.善用新媒体 增强互动性

青少年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对媒介选择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要求对台广播必须善用新媒体手段,整合传统资源,实现从单一化的音频到音频、图片、文字、视频为一体的全媒体转型,以丰富的节目形式吸引台湾青少年受众。对台广播在新媒体转型上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你好台湾网”,就是以广播音频为核心内容,兼有图文信息、音视频点播、网络社区互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此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神州之声也都注册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并将线上广播链接到蜻蜓.fm等商业网络音频服务聚合平台,实现了广播在移动终端的直播和节目回听。

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为对台广播与台湾听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方式,借用这些移动终端的通信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广播与听众之间点对点的交流。针对台湾青少年感兴趣的一些广播节目,还可以做成短小的音频或是电子杂志,通过社交平台直接推送到听众的移动终端,听众也可以借由这些平台,及时反馈信息,实现与节目的交流互动。在新媒体的使用上,还要区别台湾受众和大陆受众的使用差异,例如相比在大陆流行的微博、微信,台湾青少年更常使用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和连我(Line),这也是对台广播在运用新媒体时需要注意的。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

(本文编辑:肖婧为)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
2016年理财策略——少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