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2015-05-30 08:40柳菲
经济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途径

柳菲

摘 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主要途径。文章依据高校校办产业特点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研究,试图提出高校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校办产业 现代企业制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5-261-02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校办企业必然也需要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前行。近年来,高校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人才优势、知识优势和科技成果优势,大力发展校办产业,校办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学校经费不足的情况,高校对校办产业发展的依赖更加显著,同时校办产业也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和窗口。但是,高校校办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它是在事业体制中所举办的企业,就必然具有自身的特点,受到高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阻碍,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校办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所以,积极推进高校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高校校办产业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校办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我国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要求,这是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过程。所以,在高举改革发展的大旗下,高校校办产业就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进行改革改制。对高校校办产业来讲,就是要理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确立高校作为投资者享受的权益,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而企业作为法人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和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新型的管理体制,实行事企分开的科学管理,使企业的管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以提高经济效率。

高校与校办产业的关系主要有事业隶属关系、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的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利益分配关系等。校办企业是高校投资开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所以校办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开展经营,独立进行核算,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及法律责任。高校作为投资者拥有所有权、重大事项决策权和从校办企业利润中获取投资回报的权力。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校办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校办产业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高校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为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校办产业存在着体制机制方面的诸多问题,这种情况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合,而高校校办产业只有也只能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高校校办产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及法律责任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推进校办产业与高校教学、科研的良性循环发展;进一步增强校办产业对学科的依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校办产业成为高校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校创收的重要平台。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校办产业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重要途径。高校传统的事业化管理模式早已成为校办产业向纵深发展的桎梏。校办产业由高校配置资源,人财物都是行政手段调动和划拨,高校需要的校办产业满足不了,校办产业需要的高校提供不了。

高校校办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受到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经济规律的影响。只有尊重市场发展规律,顺应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校办产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校办产业才能真正地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才能使校办产业更好地为高校服务,同时高校才能从繁杂的校办产业管理与经营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地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

1.校办产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回顾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普遍存在高校与校办产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晰:没有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没有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与被委托关系。校办企业的从业人员依旧享受高校事业单位待遇,缺乏进取心、危机感,出现校办企业只负盈、高校负亏现象,使国有资产得不到保值增值,甚至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情况,致使高校权益严重受损。目前,校办产业产权结构单一,多元化结构较少,产权关系没理顺,校办企业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2.校办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高校校办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校办企业既有高校传统的事业化管理方式,也有别于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常规化管理方式。目前,大多数的校办企业都存在事企不分现象,校办产业的经营活动完全受制于高校传统的事业化管理。首先,校办企业的人财物均隶属于高校,校办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管理层由高校直接任命。其次,校办企业负责人缺乏对企业人财物的调配权,缺乏经营行为的创新。最后,校办企业经营活动受高校干预,其面向市场的竞争能力不强,难以发展壮大。

3.校办产业权责不明确。校办产业作为高校整体的一部分,它必然又受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约。一方面要求校办产业实行企业制,一方面又把校办产业局限于事业制,这种矛盾严重制约了校办产业的发展壮大。校办企业并不能独立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及相关的经营和法律风险,而高校却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4.校办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校办企业规模偏小、业务单一、效益不高。这些校办企业开拓市场的动力偏弱,市场占有份额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同时,校办企业内部的各项内控制度尚不健全,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校办产业的要求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运作模式下的高校校办产业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校办产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遵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起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原则的现代企业制度。

1.产权明晰。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要求,是完善校办产业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步。对校办产业而言,要做到产权清晰,就是要建立健全校办产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确定校办产业的法人财产权,理顺高校与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对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与校办企业在开办之初的产权关系就没有明晰,而随着校办产业的发展壮大,其新增资产的划分就更难界定。所以,首先要理顺高校和校办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二者所拥有资产的具体数量和占有比例。其次要对校办产业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并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与界定工作,以实现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划分,将非经营性资产从校办产业中分离。最后是实现所有权与财产权的分离,让校办企业依法享有对法人财产的使用、收益及处分权。

2.权责明确。理顺了产权关系,就需要明确责权,明确高校与校产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使校办企业真正成为承担有限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市场竞争主体,而出资者则按投入校办企业的资本额比例享有所有者权益。

3.事企分开。校办产业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校办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以资本为纽带、以投资额为依据、以所有权为保障并承担有限责任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的新型关系,而不应该是事业化行政隶属关系。只有真正实现事企分开,才能在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建立起一道“防火墙”,通过“防火墙”有效地防止和分散高校的法律风险。

高校应将其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方面,不再直接干预校办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校办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其经营活动只受市场引导,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不再受高校管理的约束。

4.管理科学。为满足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账、分开管理的要求,落实事企分开管理原则,这就必须建立起校办产业各项内控制度,使校办企业的管理有章可循,其运营管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校办产业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1.设立校办产业管理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事企分开、明确校办产业法人财产权,改变过去将校办企业当做高校内设部门的传统事业化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校办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身份,赋予其经营管理自主权。

高校应该设立校办产业管理机构,比如以高校主要领导牵头的经营资产管理委员会、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校办产业董事会等,这些校办产业的管理机构代表高校行使对校办产业的领导和监管权,依法行使出资者的权利,对校办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保证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校办企业的发展。而企业集团或独立的校办企业对高校委托经营的财产负责保值增值。

2.健全校办产业法人制度。长期以来,高校的所有资产是采用传统的事业化方式进行管理,对校办产业占用的高校资产没有严格的规范的界定。因此,首先要对现有校办产业的资产进行彻底的核对和登记;其次对现有的校办产业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资产评估;再次是对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界定;最后对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账、分开管理。

3.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要建立健全高校校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明确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校办企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明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做到规范运作。

4.建立考核体系和绩效激励机制。为了做到资产保值增值,维护投资者利益,就必须对校办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考核。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指标。二是从校办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考核校办企业领导层任期内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指标。三是对校办企业管理体系的考核,包括规章制度的建立、市场占有份额、成本和费用比例。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采取奖惩措施,让校办企业职工的收入与校办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激发校办企业走向市场。

5.对校办企业进行改革改制。高校校办企业从传统事业化管理下的附属物改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过程。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并结合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积极推进校办企业的改革改制进程:一是针对目前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校办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职业经理及专业团队进行运营管理,推进产权结构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二是大力扶持帮助校办产业中现有的成长型、增长型、稳定型企业,促进其做大做强,增强其发展后劲,提升其竞争优势。三是对于经济效益不高甚至亏损的校办企业, 可采用租赁、承包、出售部分股权等形式搞活经营,也可评估后将其净资产全部出售,不然就注销关闭。

6.组建校办产业集团公司。组建校办产业集团公司是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组建校办产业集团公司不仅有利于搞好搞活校办企业, 而且有利于发挥企业集团优势,围绕高校的办学项目,在上下游产业链上积极开拓新的项目,寻找新的增长点,增强校办企业的造血功能。

校办产业集团公司是以产权为纽带,从校办产业整体的战略布局上把集中于集团公司内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力求使资源得到高效率的使用,所以,集团公司具有管理和经营的双重职能。集团公司统一代表高校管理经营性资产,代表高校行使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和风险。集团公司与校办企业按照投资比例确定产权关系,通过集团公司建立起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防火墙”,把高校承担的无限责任变为有限责任,形成经营性资产“所有—管理—经营”体系,有效规避高校的经济和法律风险,确保高校安全稳定,促进了高校与校办企业的良性互动。

五、结束语

高校校办产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校办产业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尽快理顺事企关系,紧密结合高校的发展优势,围绕高校的办学项目,促进资产优化组合,培养高校校办产业人才队伍,结合校办产业实际管理特点,遵循科学管理、注重实效的校办产业运作规律,建全内控制度体系,规范校办企业的各项办事流程。

高校校办产业要更多地注重国有资本金的运营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使校办产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才有利于提高校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运营质量,进而促进校办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苹,徐世兰.高校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考[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8(2)

[2] 王惠礼.高校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4)

[3] 郝建功,张富强.高校后勤社会化与现代企业制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6)

[4] 李跃林.论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4(2)

[5] 常青.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思路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3)(责编:纪毅)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途径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审计视角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问题探究
内部会计控制对完善公司治理作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