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丽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因特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当前的语文课堂,不应该且不可能拒绝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网络资源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大浪淘沙——激发教学设计的智慧火花
被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我认为作为六年级学生学习孔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文本的触摸,更可以此为支点,去了解他博大的思想,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因此,教师应站在文化的高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历史,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可是,如何将学生的关注从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浓浓的师生情意引导向孔子的教育教学及人格魅力呢?在网络平台搜索关于“孔子”的海量信息,我看到这样一段话,“二十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智慧”这个词一下子给予了我教学的灵感,《孔子游春》这篇课文生动地展现了孔子生态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的教学过程,以及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不正是孔子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的表现吗?品味那诗般的文字,似乎我们每一位教者也都经历了一次与这位充满智慧的圣人、循循善诱的长者的对话。于是我的教学目标简单明朗,那就是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触摸,以阅读带动思考,让孩子寻找孔子的“智慧”,感受“智慧”,启迪智慧。
带着这样一种情感的冲动,我上网看起了于丹教授的百家讲坛《论语心得》。居然发现心得里有《智慧之道》这一篇章,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有了于丹教授《论语心得——智慧之道》的理论支持,我的“寻找孔子教学智慧”之路走得更为厚实。
二、巧用资源——创设精彩纷呈的教学课堂
1、一个FLASH——寻找忽视的智慧
语文教学讲究“以情感人”,教学中的讲及多种形式的朗读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但很难真正从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网络平台的FLASH资源为学生提供有声有色的画面,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在声音、图像、视觉、听觉的结合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创设的情景里,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再现语言美,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咀嚼文字,诵读文字,可以让学生真正切切地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
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从课本中寻找孔子的智慧,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孔子论水的重点段,再让他们寻找,似乎还是脱离不了这一段。其实孔子的智慧在文章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出示了一个网络上下载的FLASH动画:阳光普照,眼前一片灿烂;桃花开了,殷殷如云;柳树绿了,身姿柔美;孔子与弟子们围坐在一起,谈经论道……我让学生给这幅画取名,有一个学生取了“不亦乐乎,我立刻抓住这个“乐”,追问学生他们“乐”什么?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悟出孔子以生态式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大自然即课堂,孔子与弟子们围坐在一起,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在我的适时点拨下,学生们明白了这种开放民主的氛围使得师生教学相长,这正是孔子智慧所在。FLASH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文章中寻找原先忽视的智慧,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三段资料——掀起思维的高潮
网络资源是巨大的知识宝库,一些网络资料在课堂上的恰当引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往往可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及时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在探讨“孔子为什么将琴推给颜回”这一问题时,学生除了说因为颜回将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就再也说不出什么了。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出示了网上查阅的三段资料:颜回、子路的故事以及孔子对子路的评价。这段资料给学生一个认识上的冲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们将孔子的行为与颜回的个性联系起来。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下,通过孔子对子路“由也兼人,故退之”的评价以及表现两位弟子个性特点的故事,学生们进一步地明白了,孔子正是基于两位弟子不同的个性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因材施教,也正是他的智慧所在。
三、百舸争流——感受自主学习的激情飞扬
教学完《孔子游春》后,我布置了这么一个作业:走近孔子。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性学习。孩子们很感兴趣,热情很是高涨。
一星期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番交流。有的小组做了充分的准备,自行将研究内容分成几组:生平简介组、名言警句组、弟子情况组、孔子作品组等。同时,对孔子的了解也走向了深入。例如:在弟子情况组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孔子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弟子有颜渊、闵子骞、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孩子们的搜集整理虽然不够全面,但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知识,更“提高了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还有一组居然将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学做比较。我问他们怎么会想到这点,孩子们说从课文中他们发现两人都提倡启发式教学,那他们的启发式教学又是否完全一致呢?于是想到上百度搜一搜,有了不小的收获:苏格拉底的启发方法主要通过“产婆式”的辩论,使学生明白自己原有知识的谬误。与之相较,孔子所教的知识多为直觉感悟式的,主要来自经验而非思辨……
这份意外的惊喜让我也意识到引进网络资源如仅仅还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局限于教的范围,那学生只会依据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地去接受、理解、认知。然而,如果把信息技术这一有力武器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学生失去了教师这根“拐杖”,必然得打破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放开手脚,自己去针对问题,解决疑问,寻找答案。学生必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恰当地使用网络,深入挖掘互联网上的有效资源,对于深化语文教学,提升教学品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着非同凡响的魅力。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网络资源,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与语文学科的完美整合,使语文课堂在网络资源的背景下更高效,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