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机理

2015-05-30 05:53:04林佳佳
西江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产关系生产力

林佳佳

【摘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最一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最不容易搞清楚的现实问题。生产力怎样决定生产关系,在论述这一问题上我们现有的教科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们只有找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实质,然后再围绕着实质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更为透彻。

【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方式;产品剩余;占有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核心思想。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依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1]现在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有关的教科书都是这样概括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推动或阻碍破坏作用。这一概括是正确的,它抓住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关系,不过为了使研究引向深入,我们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内在机理,揭示出生产力是通过什么渠道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

一、生产力—劳动方式—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着人们的劳动方式,从而进一步决定和影响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如果说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是处在以个别生产者、以手工工具为主来进行社会生产过程,那么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个人的体力、知识、经验,这个时候所决定的生产劳动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通过手工劳动,借助手工的工具来完成生产过程,因而劳动的方式大部分是以个体的、分散的、相对比较独立的生产者来进行的生产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这种简单的生产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这样一种生产发展阶段水平的制约。从这个阶段上,如果从生产关系当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关系上来看,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或者说是私有制,就比较适合这样一种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如果是硬要把大家组织到一起工作,它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种生产力的基础。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在很大范围内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来共同支配和分配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权力。

反过来说,如果这个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种大生产的阶段,在这个生产过程当中,大家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分工合作关系,每个人都在这个社会分工体系当中的一个位置上发挥作用,从而把整个社会生产连结成一个整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协作这种关系越

来越密切。这种情况下,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和支配这样一种要求就会越来越

强烈。如果是分散的去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话,它和这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种分工协作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就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矛盾和冲突。比如说一部分人拥有一种机器,另一部分人拥有另一种机器,还有一些人拥有辅助的材料(原材料),这种状态就不适用于这种生产的特征,生产工具的状况、生产工艺的特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当生产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或者是在一个局部的范围内,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应该是统一的。如果说整个社会的生产已经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了,那么就要求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权力相对来说应该是统一的。因此,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通过影响这种劳动方式,进而会影响到社会生产组织的形式,无论是从一个局部的生产过程内部来看,还是从整个社会范围内来看,它都会产生影响,既而会要求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当中对这种社会化的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权力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因此,必然会带来在这些关系上的变化,这就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当然,生产关系中还涉及到人们在这个社会生产当中的地位以及对产品的分配,因为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生产力处在不同的水平上,劳动方式、社会生产组织的方式等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自然会带来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地位的一些变化。如果说是独立的生产者,运用个人所拥有的生产资料来进行生产,那么他的经验、知识、才能在这个生产过程当中发挥全部的或者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他会占有全部的产品;如果说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支配和使用,因此,每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发挥一些个人的特定的作用,大家集合在一起完成这样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因此,每个人也就不可能占有全部的社会产品,而必须按照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以及每个人在这种社会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来进行产品的分配。所以,人们的生产关系自然就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去调整和变化。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变化了,生产关系相应地也就会发生变化。

二、生产力—产品剩余—占有方式—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着剩余产品的分配,进一步影响着产品的占有方式,从而决定和影响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能够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的数量、以及对它的占有的状况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所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满足生产者恢复体力脑力,维持正常的生活以外的剩余产品的数量也会相应地增加,那么对剩余产品的占有也就成为社会生产关系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或者说剩余产品由谁来占有、支配。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地主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所有者,那么他的所有权关系通过什么来体现呢?通过他可以支配农民在他的土地上劳动、付奴役地租;通过把土地租种给农民,让农民去交租,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这种方式来实现他的所有权。所以,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等一些基本的规定,在经济现实的过程中,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剩余产品的占有權。我们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可以从剩余产品的占有方式,也就是占有状况的角度去考察,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它们的稀缺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比较大的这种生产要素或者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他往往会要求在剩余产品的分配当中占有更大的份额。

或者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说,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社会地位的差别以及对社会剩余产品占有的差别,从最基本的原因来看,是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以及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阶段上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贡献来决定的。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以中国为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土地和劳动力这两个要素当中,相对来说比较稀缺的是土地,因此,土地的所有者在農业社会生产过程中,他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能够支配这个社会生产过程,相应地他就会要求在社会的剩余产品中体现他的占有权,他会占有全部地剩余产品或者占有剩余产品当中的绝大部分。所以,在这样一种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由于不同的生产力当中不同的要素发挥作用这样一种客观的差异,人们之间的这种生产关系就被规定了。土地所有者支配社会生产过程,在社会生产过程当中占主导地位。当然,劳动力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土地来说,他的稀缺程度要低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劳动力的供给是比较多的,所以,尽管劳动力的所有者的利益和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土地的所有者。那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种产业工业发展起来了,在发展的过程中,它需要把各种生产要素积聚在一起进行大规模地、分工协作地一种生产,在这个阶段中,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资本的所有者可以雇佣工人、购买机器设备,能够支配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占主导地位,同时也会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占有社会生产的剩余产品。

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资本的积累在很多地方出现了资本的过剩,资本并不是一种稀缺的东西了,稀缺的是怎么样能够把这些资本运用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管理,管理在生产过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管理者在企业当中实际上是控制了企业,而资本的所有者并不能完全支配这个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因为管理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它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加强,没有资本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筹集资本,因而资本不再是非常稀缺的一种生产要素了,而最缺的是能够把社会生产过程组织好、管理好,使资本、劳动各种物质要素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一种活动。所以说在现代化的企业当中,管理者是处在一种支配地位当中的。那么对于剩余产品的分配,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股息和红利的方式将利润分配给资本的所有者一部分,将另一部分或者相当多的一部分用在企业的积累和长期的发展。所以,实际上在现代的企业当中或者在现代的工业社会当中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尽管它还没有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但是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支配和使用过程当中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也就是说生产关系已经在一个基本的框架内部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那么这个也可以体现出我们所说的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变化。

将来代替管理成为更重要的东西会是什么呢?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拥有和掌握知识的人会成为社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说你没有知识创新的能力,不能够不断地去创新知识,开发新产品,那么企业就没有前途,没有生命力,这一点在一些高新技术的企业当中显现出来。那么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每一个劳动者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如果每一个人的潜力都能充分发挥出来,每一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地得到发展,那么每一个人都可能在社会生产的过程当中不同的环节上成为一个知识的创新者、拥有者,都会在这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发挥自己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就会退居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次要的地位上,包括管理者也会相对于知识创新来说,也会退到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上。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那样一种状态下,在那样一种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人们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就会发生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以物质财富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为主导的决定生产关系特征的这样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就会发生一种彻底地、革命性地变化。

注释:

[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页。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4]张德霖.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相关系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1989.

[5]陈勇勤.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的疑问和修正[J].南京社会科学,2008.

猜你喜欢
生产关系生产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经济(2024年1期)2024-01-20 10:54:14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思想的理论延伸
青春岁月(2017年4期)2017-03-14 18:44:59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
理论导刊(2017年2期)2017-02-25 18:28:49
为什么用物质利益关系而不用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9:16:35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17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黑龙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及现代启示
世纪桥(2015年12期)2016-01-24 16:13:06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