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创造性思维对于个人来说,是衡量一个人才华高低、能力大小的尺度,其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而言亦是至关重要。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创造性思维在各个领域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作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阶段是关键时期,而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尽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使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模式。为此,本文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望在中小学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面提供建议。
一、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而这些阻碍和束缚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因素有教师的能力不足、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死板等。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教育观念落后,对教学认识存在误区
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原始的学历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在教学能力上的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要求,根本就无法担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老师们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观念和其他学科的影响,只有“晓之以理”,忽视“动之以情”,重点强调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忽略了教学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情感原则重视,学生因为缺少情感体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老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全面,他们大多数倾向于认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完备,更多地需要接受指导与学会服从,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表现独立、敢为的行为往往不予鼓励,甚至加以限制。因此,造成了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遭到严重的破坏。
(二)教学的方法过时、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足
1、老师的教学方式太过传统、死板。
老师大多都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总是尽可能把自己知道的理论知识,学习方法,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却不懂得在这种古老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造成孩子只会被动接受、消极顺从,压抑了学生个性,没有留给学生思考和领悟的机会。
传统的授课模式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际需要,更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老师是课堂中的主要角色,学生积极配合,极大地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只会机械似的模仿,更不会有创造性思维能提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创造性思维欠缺
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还有职业道德,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由于许多老师本身学历不是很高,连教学的质量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创新思维。也有很多原因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或是对教学就没有兴趣,因此根本就没有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导致整个教学过程都死气沉沉。教学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中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建议
由于老师在文化背景、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方面各有差异,因此,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不可能完全一致。
(一)让学生牢牢的掌握基础知识,尽可能把握问题的实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建立在学生对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把握的前提下,有深刻的认识和记忆,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举一反三。对问题和现象的实质吃透的情况下,才能打破思维的常规模式,将单一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全方面的思考,进而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和方面进行灵活多变的思考,最后创造性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二)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多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因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侵蚀,导致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排斥独立、敢为、多问等个性特征,然而这些个性特征恰恰是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那些极少数个性特征强的人才能取得重大的成功,他们不屈服于传统文化的淫威,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取得好的结果。因此,需要老师认识个性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而这种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表现在,首先,课堂中,多发问,提出问题才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就好比穿针引线,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学习的兴趣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要鼓励学生说出心中的疑惑,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课外,鼓励学生多多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科技活动和自由讨论,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开阔视野,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切忌对学生斥责和盲目的批评,这样不止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会让学生变得内向,沉默少言,不自信等。
(三)老师应适当改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观念来引导,教师通过对教育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得到的结果就是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学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人才的主阵地,教师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的关键因素,这种培养贯穿于平时的教育当中。因此,只有教师只有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才能有效的完成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三、总结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就是人们不断发明和创造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今社會脍炙人口的话题。强化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创造型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指出了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①让学生牢牢的掌握基础知识,尽可能把握问题的实质。
②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多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③老师应适当改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
希望教师能够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观念及时加以改进或创新,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