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的传播应用与实践

2015-05-30 10:48毕书清
新媒体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毕书清

摘 要 当前,我国新兴媒体依靠其信息海量、时效性高、互动性强等优势,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因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与数字化传播,实现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当前媒体界的大势所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联合通讯借助全新的数字化技术,帮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联合通讯;媒体融合;数字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1-0047-0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基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终端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应用而生,引领着当前我国媒体改革及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借助移动新媒体完成转型,寻求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方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平台,长期专注于数字新闻的传播及数据增值业务的应用开发及运营,是解决我国媒体融合数字化传播的关键技术与平台。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平台推广和应用,为我国新媒体传播与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我国移动新媒体发展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及3G/4G移动网络的推广,为我国移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移动新媒体是以无线网络作为介质、以智能终端作为载体,进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新媒体内容的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移动新媒体最大的优势有便利性、交互性、实时性等。

有研究表明,移动新媒体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移动互联网在新闻传播领域引发大变革,带领市场和消费者进入智能化、数字化、互动化的新媒体时代。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新闻内容的易用性和可用性,并且改变了广大受众的角色定位,使得每一位受众都可以成为新闻的报道者。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庞大的用户群基础,使得移动新媒体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交属性。通过新媒体所提供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与他人进行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的沟通。每位用户可以属于自己的虚拟社交圈,并且可以方便地在社交圈内进行新闻信息的分享、评阅和讨论。

除了社交功能,移动新媒体在其他方面同样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例如在媒体报道形式和传播方式上,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已经深入新闻采编流程。新闻记者除了通过电话、现场采访等传统的途径获取新闻线索,当前还越来越倾向于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途径搜索信息。在受众反馈方面,移动新媒体平台拓展了用户多渠道反馈的可能性,丰富了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整合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使得意见领袖的有影响力的观点迅速传播,从而构建全方位、跨媒体的互动

平台。

2 移动新媒体发展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已初步进入全媒体融合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将带动媒体消费时代的变迁,从而改变受众对信息、舆论乃至行为方式和社会文化的态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移动新媒体发展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新闻传播媒介和形式的变革

移动终端很好地融合了移动通信和社交网络媒体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新闻传播媒介及传播形式的变革。许多新媒体公司通过与手机厂商、网络运营商寻求合作,将社交网络媒体功能定制在手机中,成为标准的应用配置。在媒体渠道的选择上,互联网新闻网站和移动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当今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的发展推动着传统媒体在传播媒介和渠道方面的转型,将新闻内容从纸媒报刊拓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等终端上,以满足受众的丰富需求。

另一方面,移动新媒体还促进了媒体运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在移动新媒体平台,新闻内容和广告的推送变得更加准确、有针对性,使得内容订阅、个性化增值服务的开发更有价值。

2.2 影响受众行为模式及社会文化

移动新媒体的传播对受众行为模式及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媒体的长期影响下,在趋于年轻化的受众群体中,大部分已经接受其互动化、智能化的传播特性,对于社会热点新闻的报道中,许多用户表现出对新闻分享、转发、评论的高度积极性,乐于参与互动。即使活跃用户在群体中占有较低比例,他们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也很容易通过新媒介获得广泛、快速地传播,从而影响群体中其他受众。

移动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使得知识的传播、交互与聚拢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当今社会知识体系正处于非线性传递和动态更新的阶段,新媒体平台对知识的聚合使得广大公民参与信息过滤和知识构建成为可能。知识传播方式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公众行为和认知模式的变化,对社会文化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一方面要肯定新媒体对构建社会公平、传播普适价值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新媒体不良信息传播防范机制,避免极端分子利用新媒体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3 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策略分析

当前,移动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及传播方式上表现出新的特点,以移动新媒体作为媒介的信息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同时移动新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各方面的竞争,且存在产业链衔接、商业运作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使得自身积累的内容资源、渠道资源、用户资源等难以转化为预期的效益。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自运营以来,十分注重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其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3.1 内容导向型发展策略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时代,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实现移动新媒体顺利转型的根本要素。联合通讯整合了上千家媒体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新闻原创能力,通过内容资源的有机融合,建立移动新媒体平台的统一门户,从而占据新媒体消费市场中的有利位置。

同时,历史新闻阅览、用户定制化内容、多媒体数据等功能的开放,有利于新闻内容最大程度地获得增值,对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另外,联合通讯内容导向型发展策略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内容的一次性生产,降低新闻发行成本,提高发行效率;二是新闻传播过程对内容的多层次利用,通过对新闻内容在不同终端中传播,提高新闻内容的利用价值。

3.2 用户导向型发展策略

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平台所面对的是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群体有的来源于传统媒体的忠实读者,有的是通过公众平台的线上下活动与营销推广所获得的粉丝。联合通讯十分重视这些海量的用户群,致力于为用户搭建虚拟社交圈,一方面打造成联合通讯新媒体品牌知名度的营销载体,另一方面加强了用户群体间的交流互动,并方便他们反馈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的用户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联合通讯通过对用户数据的聚类分析和挖掘,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偏好信息、用户舆情信息等等,实现用户群体细分,掌握用户阅读偏好等,进而在今后推出个性化推荐系统等服务。

另外,为了消除用户对广告内容的抵触心理,联合通讯采用广告与媒介产品高度融合的方式,基于用户社交关系,主要投放诱导性社交广告,并结合线下优惠活动,很好地保证广告的营销效果。

3.3 产品导向型发展战略

2014年12月7日,在中国移动应用安全媒体融合峰会上,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媒体数字技术“联合通讯5.0”正式启动上线,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目前,联合通讯已实现上千家报刊的原版展现及历史数据阅读,并且将数字通话、即时新闻传播、报刊原版阅读、图书数字发行、历史资料查询、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实用内容集于一体,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对报刊“看、读、听、评、搜、存”等数字化功能阅读。

依靠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的所打造出的品牌优势和用户资源优势,陆续推出不同服务特点和功能定位的新产品,向众多媒体运营商提供丰富的选择,开发影音、游戏、动漫等周边产品的隐藏价值。

3.4 服务导向型发展策略

移动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获得较大提高,通过发挥多家媒体的新闻采编优势,在联合通讯新媒体平台进行一次性生产,从而实现高效的一站式便捷新闻服务。经过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的整合效应,在平台内部形成良性的局部竞争,平台中划分出科技、教育、人文、房产、娱乐、财经等多个新闻版块,为每家媒体提供精准定位,从整体上有序地组织新闻内容单元,从而解放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力。

3.5 资源导向型发展策略

许多媒体创办新媒体平台后,却几乎摒弃了传统媒体的原有资源,没有建立完善的融合机制,最终造成新老平台“各自为政”的局面。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注重新老媒体资源的融合与创新,创建全媒体资源融合的运营模式。联合通讯以全媒体融合资源库为核心,支持全媒体资源的统一聚合和筛选加工,并以事件或专题为中心对内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各专业化的制播系统通过资源交换总线与融合资源库对接,获取所需的内容资源,实现了多渠道并行生产和播出;此外,联合通讯平台预置了大量的生产和发布工具,可实现随时随地的内容生产和发布。

借助于强大的资本、资源优势,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平台正逐步探索新的媒体盈利模式,运用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及运走能力,挖掘更多融资渠道,努力建设移动新媒体孵化平台,旨在成为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的具有定制化服务、用户互动及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新型移动媒体平台。

4 结论

在当前媒体发展阶段,新媒体特别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移动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具体表现在虚拟化社交属性,以及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和服务功能上。然后阐述了在当今媒体时代美景下移动新媒体发展的现实意义,包括引导新闻传播媒介和形式的变革及深刻影响受众行为模式及社会文化,验证了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状况,剖析了联合通讯移动新媒体的主要发展策略,包括内容导向型策略、用户导向型策略、产品导向型策略、服务导向型策略和资源导向型策略,为我国今后移动新媒体传播与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2]谭云明,等.新媒体信息编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李秀莹,付玉辉.2012年我国移动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J].中国传媒科技,2013(03):63-64.

[4]肖军,韩筱旭,谢艳丽.浅析期刊在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探索与实践[J].出版发行研究,2013(03):81-83.

[5]孟秀玲.论新媒体时代报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山东大学,2006.

[6]吕弘毅.传播学视阈下的移动新闻客户端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7]李青青.空间、地域、流动:移动新媒体研究的三个视角[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67-71.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