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林
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但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正所谓“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悟”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使学生的阅读能够如鱼得水、自制自学自控,从而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一、引导学生玩味课文中的语言美
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感悟学习中,其美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美
“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通过语言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美和智慧美。
2、规范美
一位著名的外国语言学家说过:“你应注意的首先是,不论说哪一种语言,都要力求纯正,遵守语法,我们决不违反语法。”汉语主张遣词造句的目的是“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思是说,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是典范的白话文,语言不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而且合乎不同文体的语言规范。
3、意境美
孔子说过“情欲信,辞欲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的是语言的技巧,文章的文采。在讲求"达意"的同时追求艺术美,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词语成色丰富多彩,句式配合灵活多样,修辞方式异彩纷呈,韵律节奏感强,章法布局富有变化,语言的艺术美令人陶醉。
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美
不同的文章,语言美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文体的文章,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各有特色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时,可从“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角度切入,去体会语言美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我校教师或投影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及歌曲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以读导学”是精读课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在读中感悟。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读”,导出解词造句、归纳概括、听说读写等学习方法,以读激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导出多种形式的“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最终提高自读能力。有时课文篇幅长,辞藻精,语境深,极富微观精神信息,同时往往表达非常深邃的感情,可引导学生逐词逐句品析玩味。有的課文,有鲜明的意境,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入境。可采用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入境,要求学生边看图像边想象文中的语句,把图文联系起来,再离开图,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造之境,最后让学生既离开文也离开图而用自己的话把文中的意境描述出来。对文中的优美词句,应引导学生摘录,熟读成诵。积累多了,表达的时候就会自然从笔端流出。教师要在这一环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与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协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大胆说
引导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按一定方法程序在全班汇报交流自读情况,大胆概括复述,也就是“说”!这是反馈学生自读信息、检测学生自读效果、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有蚊途径和方法.学生在学习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学习和怎样思维,引导学生充分地表达就是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展示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基本方法的程序是,读一解一析一评一读。读:朗读有关的句于和语段,解:解释句子、语段中的关键宇、词和不理解的字、词,析;多角度分析有关句于及语段,评:对有关语段、句子、宇、词进行解释品味,读:表情朗读或赏读有关语段及句子等.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正是自觉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自我读书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独立自主地解释字、词,分析句意,评品语段,赏析课文,教师只是鼓励学生发言,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分析阐释,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实践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了学习方法及技能,形成了自读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
四、激励学生大胆去涉猎课外读物。
教师不但要“以教导法”,“以教导学”,还要让学生“用法再学”,从社会课外大百科全书中去汲取营养。即灵活地、综合地、适时地运用已掌握的学法进行再学习的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读能力。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可推荐课外读物,加大学生阅读量。同时提高阅读速度,自读速度较快,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带着问题迅速地寻找答案,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课堂的内涵有限,课外的外延无限;课堂是死的,学生是活的;学生学习不应学死在课堂上,而是应该学活在课内课外的大量自读中。只有通过大量大胆的自读才能充实死的短暂的课堂内涵!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材铺下坚实的彩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