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2015-05-30 10:48罗蓉段娓娓
当代农村财经 2015年5期
关键词:市民化养老保险城镇

罗蓉 段娓娓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群体不断壮大,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以湖南省14个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湖南省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涵盖农民工个人特征、就业状况、家庭情况、城市融入感以及其他社保的参与等五大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及问题

农民工是指户籍是农民,跨地区外出的进城务工人员。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数据,2013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在被公布的7.31亿城镇人口中,2.69亿人被统计为农民工。许多农民工为“城镇化率”增量做出了贡献,但并没有真正享受到与城镇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福利。如何让这些农民工不再仅仅享受统计意义上城镇人口的称号,而是实实在在融入到城市之中,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即“农民工的市民化”,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建设能否顺利推进。

农民工市民化最核心的命题,是社会保障权利的公平获得,这也是农民工内在市民化的本质和关键。其中,事关农民工未来老年生活保障问题的社会养老保险,已成为完善我国农民工保障进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情况不容乐观,从农民工养老保险情况来看,全国普遍存在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的现象。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2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543万人,仅有约17.47%的农民工被养老保险体系所覆盖。

从湖南省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情况看,农民工有11.2%来自外省,88.8%来自本省。其中仅仅7.2%的农民工参加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说明湖南省农民工的低参保率问题刻不容缓。

二、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

(一)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

本文选择二元logistic模型来进行相关分析。本模型选取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作为被解释变量,Y=1表示农民工在本地参加了城镇养老保险,Y=0表示没有参加。将影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因素分为五大类15个解释变量:

个人特征:农民工的性别(控制变量)、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

就业状况:农民工主要职业、就业身份、就业单位性质(控制变量)、月收入;

家庭情况:农民工子女个数、孩子现居地(控制变量)、子女在学情况;

城市融入感:农民工在本地连续工作时间、住房性质(控制变量);

其他社会保险的参加:农民工在老家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在老家是否参加新农保(见表1)。

(二)模型的设定及研究假设

1. 模型设定

2.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预期)

基于相关文献的研究,并考虑到数据的适用性,本文选取个人特征、就业状况、家庭情况、城市融入感、其他社会保险的参加作为影响湖南省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因素。并提出如下假设(预期):

(1)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从年龄因素看,农民工年龄越大,其养老意识越低,老一辈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低于新生代农民工。因此,本文预期年龄对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系数为负。从教育程度看,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即学历越高,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越强。因此本文预期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系数为正。

(2)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包括农民工的主要职业、就业身份、就业单位性质以及月收入。研究表明,农民工职业越稳定,劳动合同的签约率越高,其参保的几率越大;农民工月收入越高,其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也越高。农民工大致分为国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私营企业及其他,其中正式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更高,工作也较稳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几率也更大。因此本文预期农民工主要职业、就业单位性质以及月收入对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系数为正。

(3)农民工的家庭情况。包括农民工子女个数、孩子现居地以及子女在学情况。农民工子女个数越多,上学的越多,其需要的抚养费和教育费越多,负担更重,而且子女若在本地上学花费的教育费更多,因而不会有多余的资金可以用来购买社会保险。因此本文预期农民工子女个数、孩子现居地以及子女在学情况对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系数为负。

(4)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入感。包括农民工在本地连续工作的时间、住房性质。农民工在本地连续工作的时间越长,表明其定居城市的愿望越强烈,参加养老保险的意愿也会更强烈;单位提供的住房不用缴纳房租,表明单位福利待遇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感增强,参保的意愿就越强。因此,本文预期农民工在本地连续工作的时间、住房性质对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系数为正。

(5)在老家参加其他保险。农民工在老家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也对其参加本地的城镇养老保险产生影响。农民工选择在老家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或者新农合,表明他们在外务工后更想回乡生活,并不打算定居城市,他们参加本地城市养老保险的概率当然低。因此,本文预期农民工在老家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或者新农合对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系数为负。

(三)Logistic回归分析

1.估计结果。

本文利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做二元Logistic模型的回归分析,为了避免模型内生性问题,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数据处理采用进入法。使用HL(Hosmer&Lemeshow)指标检验Logistic模型的拟合优度,当HL指标统计值显著时,表示模型拟合度不好;反之则拟合度好。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HL卡方检验值为8.559(p值为0.381),统计指标不显著,说明该模型拟合得较好。

2.结论及分析。

从回归结果可知,解释变量指标中农民工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主要职业、就业身份、子女个数、子女在学情况、现住房性质、在老家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的sig(p值)都小于0.01;月收入、本地连续工作时间的sig(p值)都小于0.05。表明这些因素对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分别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而农民工的性别、就业单位性质、子女现居地对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不显著。

(1)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对其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

农民工的性别对其是否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男性和女性农民工在选择参保上并没有显著差异,男女农民工之间的社会性差距逐渐缩小。农民工的年龄对其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有显著的负影响:农民工年龄越大,参保率越低,这与预期相符,可能是因为老一代农民工“养儿防老”观念强,他们认为养老主要依靠子女而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其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系数为正,与本文的预期相符。这是因为已婚和学历较高的农民工可能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更多,具有较强的防范风险意识,他们对城镇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也相对较高,所以参保意识更强。

(2)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对其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

农民工的主要职业、月收入对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有正的影响,与预期相符。农民工的主要职业分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经商人员,服务行业人员,生产、运输、建筑人员,其中正式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更高,工作也较稳定,因此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几率也更大。同时,农民工月收入越高,用于支付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的承受能力越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就越高。农民工的就业身份对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的影响系数为负,就业单位性质对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的影响不显著。

(3)农民工的家庭情况对其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

农民工子女个数和子女在学情况都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有显著影响,系数为负,与预期相符。农民工的子女越多,需要承担的育儿成本越大,因此为自身社会养老保险缴纳保费的意愿不强,导致参保率低;子女的在学情况也对参保率有负向影响,子女的读书费用,也大大减弱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而子女现居地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不显著。

(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感对其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

农民工在本地连续工作时间对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本地连续工作时间越长的农民工参保率反而下降,这与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和本文假设不符。对此,本文认为这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有关,农民工换工作和换城市的频率比较高,从而在不同单位不同城市之间转续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不便利体验和认知随着时间推移达到顶峰,因此他们的退保现象严重。而单位提供的住房不用缴纳房租,表明单位福利待遇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感增强,因此参保的意愿就越强,与假设相符。

(5)农民工参加其他保险对其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影响。

农民工若在老家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或者新农合,那么说明他们的留城意愿不强,大多数年轻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的只是想在城市积累经验和资金,将来回乡创业或回乡镇企业发展,因此他们不愿意选择在务工地参加城镇社保。

三、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政策建议

一是从农民工自身的个人特征出发,通过培训教育等途径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进而提高农民工收入,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增强农民工的风险意识,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对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率。

二是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增强农民工投保信心。建立政府财政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制度,改变政策多样性,保持政策稳定性。因为政策是否稳定是农民工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应避免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随意性,消除农民工的担心,提高参保信心。

三是加强对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工作,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农民工受传统文化、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对社保政策理解较少,其参保意愿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引导和宣传的影响。因此,要加大政府对城保的宣传力度,减轻农民工对城保的不信任感。

四是加快城镇养老保险自身的建设和完善。由于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缴费承受能力的不同,需要创新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参与方式灵活,缴费标准多样性的原则。例如可以采用土地换养老保险,以实物缴纳保险费用等方式,使每年对农民工的补贴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结合,推动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同时由于受短视行为和逆道德行为的影响,即使部分有缴费能力的农民工还是对加入养老保险持观望态度。为此,政府可以推行准强制的方式,确保有能力参加的农民工都加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改革》,第5期。

[2]张雯,2011:《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研究》第6期。

[3]穆月英、崔燕、曾玉珍,2010:《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和收敛趋势分析》,《经济问题》,第7期。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0,:《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研究》,第6期。

[5]刘传江,2013:《迁徙条件、生存状态与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进路》,《改革》,第4期。

[6]陈沁、宋铮,2013:《城市化将如何应对老龄化?——从中国城乡人口流动到养老基金平衡的视角》,《金融研究》,第6期。

[7]徐志峰、温剑波,2013:《保险业参与城镇化发展的思考》,《保险研究》,第6期。

[8]马燕,201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之社会保险研究》,《社会科学》。

[9]魏后凯,2013:《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经济研究参考》,第31期。

[10]宋雅松,2011:《半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安徽农业科学》,第29期。

[11]伍珂,2011:《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第25期。

[12]檀江林,陈瑞,倪文聪,2011:《城郊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政策需求研究——基于合肥市的调查》,《安徽农业科学》,第29期。

[13]张建霞,2012:《浙江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城市发展研究》,第10期。

[14]罗辉,2013:《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广西社会科学》,第5期。

[15]李晓云,2007:《中国进城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16]李迎生、袁小平,201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因应——以农民工为例》,《社会科学》,第11期。

[17]高君,2008:《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第12期。

[18]刘传江、程建林,2008:《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人口研究》,第5期。

[19]安月兴、胡宏伟,2009:《进城农民社会保障权利诉求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仇晓洁,温振华,2009,《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关系的研究——基于中国23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第8期。

[21]王萍、王致萍,2013:.《影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因素分析——基于对武汉市的实证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第8期。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大学)

责任编辑:欣闻

猜你喜欢
市民化养老保险城镇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