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识字

2015-05-30 14:21赵静蒋岭
师道 2015年5期
关键词:字源形旁形声字

赵静 蒋岭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又称形意文字)。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家珑、张庆指出:“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汉字的儿童,在看到一个汉字时,会觉得它是杂乱无章的一个图形,学了笔画和笔顺,就知道它的点画顺序和搭配是有规律的。如果我们进一步地帮助儿童了解构字的理据,则识记的效果会更好。如教学象形字,就将该字的演变过程一一展示,这样儿童就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文字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相似联系,形成栩栩如生的表象。”我们顺应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溯源”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古今汉字的变化,将汉字形、音、义渗透到教学中去,学会运用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来教学,让孩子领略到汉字的文化意蕴,真正地将字识写得准确、合理和美观。

1

古今汉字的重要区别在于笔画的变化。在古文字阶段,汉字的是由各种各样的线条组成的,带有非常明显的图形特征。到了隶书、楷书(今文字)阶段,汉字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笔画。这些笔画经过自然发展和人为规范,逐渐变得样式固定、数量有限、写法规范。汉字用自己的形体,承负着所记录的单音节语素的音和义,从而使得形、音、义称为汉字的“三要素”。

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这首《家》的诗歌总共有六行,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他们懂得:白云在蓝天上飘荡,蓝天映衬着白云,白云离不开蓝天;只有在树林里,小鸟才能搭窝筑巢,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啼叫;鱼儿离不开河水,没有河水,鱼儿就无法生存;种子没有泥土就不能生根发芽,“家”的重要性就形成了。假使我们追溯“家”的字源,会觉得“家”与平时的认知有太大的出入:甲骨文的“家”是由“宀”(房屋)和“豕”(猪)组成的,也就是屋子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这样的理解,那“家”就失去了让人留恋、眷念之感。

我们单单地从“字源”上来解释“家”,那会生成许多的歧义。所以,我们还应该结合古文字形成的古时的背景来了解“家”的真正含义: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那是一种富足、幸福的象征。我们的祖国是美丽富饶的,没有祖国的哺育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不可能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家”的真正内涵便对接形成。

现实的识字教学单调乏味,机械识字现象普遍存在,汉字在孩子们眼里成了一个个枯燥的符号,很多学生缺少学习汉字的内驱力,学生作业中错别字现象比比皆是,例如:

按(安)装 松驰(弛) 穿(川)流不息  一幅(副)对联 一股(鼓)作气 迫不急(及)待    既(即)使 一如继(既)往 再接再励(厉) 谈笑风声(生) 走头(投)无路

(表格中括号里的字为正确的)

针对错别字的纠正,每个老师都可以随口说出许多识字教学的方法,可是到底那一种方法最好呢?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奶”字,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既生动有趣,孩子又记得牢。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字形相近,如“礻”(示字旁)和“衤”(衣字旁)的字,学生容易记混、写错,我们可以抓形旁的表意特点记住字形,从形旁的表意不同,引导记住字形。

“衣”,指的是人们遮羞蔽体所依赖的东西。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衣”字的字形像是一个“人”字覆盖了两个“人”字。所有与“衣”相关的字,都采用“衤”作偏旁,如“衫、裤、袄、襟、袖”等。而“示”原来是祭神的石制的供桌,呈“丅”形。后来,慢慢地演变为“亓”,而且与“示”混同了。“礻”旁的字大都与祭祀、崇拜、祷祝有关,如“祖、神 、祝、祥、福、禄”等。这样的由一种“现象”(偏旁部首相同或形声字、形近字)联系到一类生字,采用“最近发展区”的认字规则。

2

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祖先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对低年级儿童的字形辅导中,可以充分采用“字源”追溯法,利用汉字表形的特点,借助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让他们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在对图像的感受中,激发儿童兴趣,帮助他们记忆,从而知晓中华民族祖先在创造和发展汉字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智慧。《猴子种果树》(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猴子种下梨树苗,就等着吃梨子,学生重点要识、写“浇”字。

我们可以出示“浇”字,并出示“浇”字的演变示意图,讲解“浇”字的来源:它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三点水,表示“水”的意思,篆书形体像一道水流,表示用水浇灌。右边是“尧”(古字是“堯”),表示的是读音,“堯”有土高高地垒砌的意思,表示灌溉时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

了解了字源,我们还不能满足,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学过的什么字来记住“浇”?学生一定会将学习过的“晓”、“绕”来做对比,采用换构件(偏旁)来熟记。

每一个汉字都有值得我们去认真剖析她身后的那个故事,如果我们对汉字多一些理解和研究,那我们的识字课堂会变得更加的有趣,孩子们也会感受到汉字“诗情画意”般的美丽。

再如“肥”字的识写,我们也可以追溯了解:“肥”字本义是人长得胖,它是一个会意字。在小篆中,这个字的右边是“月”,古时书写“月”就好像是挂在那里的一块肉,字形就是肉,所以月字旁的字很多都和“肉”有关。右边是“卩”,有关节的意思,这里是说骨头关节处长肉就表示肥胖。认识了“肥”字的由来,可以再举出一些带有“月”的字,如:腿、脸、膀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体的一些部位,这些部位都有肉。

运用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来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能加快识字的进度,还可以让孩子领略到汉字的文化意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我们将众多字形相近的生字摆在一起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异同点,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联络未知,学以致用,从而感受未知(生字),最终达到认字。

3

汉字中形声字约占9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作用。对一些字形近字,我们应以基本字为记忆支柱,抓住其不同之处以编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如以“包”为声旁的字:“有水冒气泡,防火别放炮,有足可赛跑,伸手相拥抱。”学生看形知意,并从中悟出形声字的规律: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意。“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帮助儿童识记单个字形时,要把字放到一定的词语环境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词语联系不紧密的单独字,也应人为地寻找意义上的联系来识记,在对意义的联想对比中,加深对字形的印象。

《猴子种果树》(苏教国标版二下)第三自然段是这样的一段话: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这里的生字“拔”需要学生能够会认、会写、会用。许多老师在教学“拔”时,对于它的字形只是简单地说:“我们不能将‘拔的右边‘犮写成‘发。”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不单单不能准确地写出“拔”,还将这个字写成“拨”。对此,我们可以追溯字源,解析汉字的来源与发展,明了汉字的构造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的一个内在的关联,从而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拔”是个形声兼会意字,本义是抽出来。甲骨文的“拔”字形上方是两只“手”的形状,中间是个“木”字,代表树木,连起来意思是人用双手将树木连根拔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字形发生了变化,小篆的左边的“手”成了形旁,右边的“犮”代表声旁,整个字的意思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拨”是会意字,篆书的左边形体像一只手,表示着手治理;右边是“發”,有引弓射箭使射中靶心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的是治理有达到目的的意思。“拨”字的本义是治理,在现实生活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有“拨开”的含义。

这两个字如何去区分,让学生书写不产生错误呢?我们可以在追溯“字源”的基础上,对汉字构件的相对位置部分进行“再想象”——

拔,一位小朋友们拔萝卜,拔不动,喊了许多其他的小朋友来帮忙,要用手(左边是提手旁“扌”)。拔了一会,小朋友们的头上都出汗了(右边“友”字头上有一点“丶”)。

拨,一位小朋友拨开草丛,也要用手(左边是提手旁“扌”)。突然,他发现了(右边“发”)草丛中的小虫子。

在汉学家的眼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由汉字组成的词语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因此,识字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掌握字的音、形、意,还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在我们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文字符号转变为情感化、有生命的文字,变成一幅画,变成一首诗,实现符号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字源形旁形声字
你知道形声字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形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优势作用*
探寻字源妙处多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