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PPT的使用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基本普及。现在很多课堂存在过度使用、滥用PPT的情况,甚至很多教师离开了PPT就不能上课。恰当使用PPT这一教学辅助手段,戒张数过多,戒形式过花,戒不加修正,戒不分课型,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和有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PPT “四戒”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106
随着教学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PPT的制作和使用已经是广大教师必备的教学辅助手段。恰当使用PPT,确实能给课堂增辉不少。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PPT颇有泛滥之势,这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思。
PPT的作用说到底是为课堂服务的,它要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它只是一个载体或者是教学媒介,不能喧宾夺主。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教学工作实际,来分析PPT在课堂上使用应注意的事项,姑且称之为“四戒”,以期引起广大同行的思考。
一、戒张数过多
贪多、贪全、贪细是很多教师制作PPT的通病,他们的课堂教学甚至完全依赖于课件,有些时候学校停电了,很多教师用不上PPT,结果导致课都上不了。PPT用到这个份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虽然学科有差异,但是只要浓缩了精华,结合课堂内容突出重点,再加上教师精心备课,一般情况下10张以内的PPT足矣。
其实,课堂上真正能抓住学生的不是多么华丽的PPT,打造高效课堂,靠的是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以及深厚的人文修养,靠的是对课程重难点的深刻把握和正确教学方法的运用,靠的是对学生的了解和关爱。被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袁腾飞,我们看他讲《这些历史挺靠谱》的教学视频,没有发现他用一张PPT,他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杯水,对史实旁征博引,幽默的袁氏讲解法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这种课堂是很真实的,没有花架子,却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看似简简单单,却能泛起一串串涟漪。归根结底,袁老师是靠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学生,赢得了教学。
二、戒形式过花
有些教师制作的PPT形式上很全,既有音乐又有动画,既有图片又有视频,字体的颜色、粗细也种类繁多。但是,很多时候这种PPT完全把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注意力吸引在花哨的表面,而忽视了课堂内容。有一次听课,其中一位政治教师打开PPT,一会儿放音乐,一会儿又放链接的视频;一会儿给答对问题的学生发奖品,一会儿又台上台下地转,真是忙得不可开交。PPT的字体落在屏幕上的形式也是天花乱坠,伴随着一阵阵各式各样的配音,每一张的模板都有一只小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课件制作真是煞费苦心。结果呢?却是小鸟引得学生哈哈大笑,配音让人听得胆战心惊,搞得课堂很随意,一点都不严谨。
其实,真正实用的PPT往往不需要那么花哨的东西,它也许就是简单的白底黑字,因为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而不能抛开课堂内容,追求所谓的华丽外表,否则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课件的使用要坚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原则,要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就把PPT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使PPT起到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才会显示出PPT的使用价值。
三、戒不加修正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几乎所有学科所有模块的PPT课件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到,于是有些相对懒散的教师就发挥了复制粘贴的强项,下了就用,不加修正。殊不知,网上的课件良莠不齐,如果教学中不加筛选和改造就用,一定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显然,这种全盘吸收的拿来主义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但事实是,现在确实有一些教师在做这种损学生也不利己成长的工作,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教学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地域不一样,学生层次也不同。现在很多高中同一年级根据学生的基础,都有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划分,一个课件却用于同一个年级的所有学生。我们倡导教师最好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备课组内集体备课的成果,制作出有自己教学风格的原创课件,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并不是意味着别人优秀的课件就不能参考借鉴,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否则只会误人子弟。
四、戒不分课型
现在不少教师认为,只在新授课时才能使用PPT,或者认为不同课型课件的设计大同小异,其实这都是一些偏见。很多时候复习课、讲评课更需要用到课件,比如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讲解、讲评课中学生成绩的数据分析等都很适合用PPT的方式展现出来。由于课型不同,课件设计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有针对性,虽然也有共性的一面(比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但更多的是强调在各自课型个性基础上与共性的统一。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PPT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运用得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育的发展;运用不当可能会贻误时机,给教育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何更好地发挥PPT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