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2015-05-30 10:48潘绍武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组信息技术教师

潘绍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被采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从课堂普遍现象分析原因,然后从教学内容选择、合作分组的方法、分组的合理时机、教师主体参与、多元评价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起到较好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模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66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采用的是模块教学,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是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式。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思考和总结。

一、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重形式轻效率

部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体现课堂互动理念,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没能正确估计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致提出的目标有时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有时目标过高,学生通过努力仍不能完成。这样的合作容易出现一人忙众人观望或者玩耍的现象。教师在分组时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知道组内成员认识水平、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2.小组合作重运用轻时机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合理,会导致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效果不佳。清楚什么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巧,也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和提高。

3.小组合作重结果轻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组织方式。作为引导者的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了解学情,进行学习情况预设,这样在课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小组活动时,才能进行有效调控和引导。但是许多体育教师对学情根本不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只突出生生互动而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评价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造成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动力。

二、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有效性策略

1.小组合作重学情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的内容要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后进生“跳一跳够得到”,优秀生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比如高中篮球选修课学习“二攻一与一防二”前场快速攻防的技战术后,将全班学生以三人为一组的标准分成若干组,每半场3~5个小组,各组轮换学练。每次练习中,小组内学生间都要进行攻防轮换。在练习时安排学生先消极防守再积极防守。由于每次都要轮换攻防,组与组之间轮换比较快,使得每个人都有时间和机会去练习。优秀生可以带动后进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合作重模式

在进行学生分组时,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如“组内异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方法。(1)强弱组合,以强带弱。适合于技术性强的内容,按技术水平高低分组,让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学生在一个组内互帮学习。(2)同质组合。适合于跑的项目,如耐力跑练习。体质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起通过努力一起完成学习任务。(3)灵活分组。学生之间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以及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灵活分组学习。(4)随机分组。按照学号随机抽取,分组之后每组情况基本一致。

3.小组合作重时机

教学中合作分组学习的时机掌握可以是课前的预设也可以是课中的生成,主要以学生的“学”和教师“教”为切入点。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情绪涣散,对动作理解出现认识偏差或思想卡壳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学习。此时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往往比教师“独白”效率要高,运用集体的智慧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例如田径运动模块是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的必修内容,在进行耐久跑时学生往往会有畏惧心理, 跑的过程出现跑的节奏性差、全程体力分配不当、呼吸方法不正确等现象。在课堂练习前教师可以先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耐久跑对人体生理机能、意志力提高的重要性以及跑的合理方法。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讨论,知道耐久跑练习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了解跑时步幅要适宜,重心要平稳,要合理分配体力;理解呼吸节奏与深度在耐久跑中的作用并掌握其方法;知道呼吸节奏是跑两三步一呼,再跑两三步一吸。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能使练习效果更好。

4.小组合作重引导

教师要正确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小组合作进

拟练习,结果考完就忘。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原因

正如上文所述,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自主学习方法不当等,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种。

1.理想教育缺乏,学习目标不明确。传统的评价体系受“知识本位”化的影响,一味地强调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进取心、创造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可以忽略。这导致学生单纯地认为,学习是为了考一个“高分”,而不理解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学生才会有“高考一结束就把书撕掉”的举动。以信息技术课为例,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通过高二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并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信息素养,并不认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素养是个人发展所必需的。

2.学生主体缺失,学习方法不恰当。长期以来为提高“应试”成绩,学生的“奇思妙想”不仅得不到鼓励,反而会被说成是“胡思乱想”,导致学生不会也不愿主动去思考。同时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若在课堂上对教师有半点质疑,都是大不敬,这样也就逼着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再加上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应运而生,学生的空闲时间均被占领,学生即使想思考也没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

3.助学软件短缺,网络应用不足。教学软件开发不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让学生自学的视频、动画以及“傻瓜式”帮助文档,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快捷地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窗户打开的同时,苍蝇蚊子也飞进来了”。于是有的教师“谈网色变”,说要打开网络让学生自主查资料,自主学习,就直摇头,生怕学生一上网就去玩游戏,去聊天,于是他们不是合理引导学生应用网络,而是将网络“一关了之”。还有的教师虽然愿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自主学习,却没能充分利用网络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互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时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得不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就会下降,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去进行自主尝试和探究了。

三、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

实践证明,一味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只会低水平的模仿、继承,难有创新。著名的“钱老之问”也说明了,我国缺乏创新人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们在育人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违背学校教育的本质的。因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优化和完善人的素质,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为此,笔者对信息技术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

1.加强理想教育,明确学习目标。只有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是为了改变世界、改变社会,他们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产生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渗透理想教育、人文精神,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

2.任务实用有趣,激发自学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当学生感到学习有趣、有用,其自主学习的欲望才更容易被“唤醒”。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实用而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乐此不疲。我们在讲述VB编程定时器时,以编写生活中的“体彩摇奖”“打字小游戏”为任务,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参与到自主探究和实践中了。

3.充分利用网络,开发助学软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的特点,进行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教学。也就是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学的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多媒体、数据库、人工智能五大模块,按单元、课时,将相应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分解成一个个任务放在网上。上课时,学生只要根据自己上节课的掌握情况,打开本课时网站上要求完成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上机探究或小组讨论完成。完成后继续下一个任务,若没完成可以反复观看教学微视频等,并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对学习成果用多媒体展示、鼓励。为此,在VB编程、多媒体制作等课上,教师应常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促使其“乐学”。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加强理想教育,设计实用有趣的任务,规范设计学案模板,充分利用网络,开发基于网络的助学软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要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小琴.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的应用探析 [J]. 中小学电教, 2010(11).

[2]吴明.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网络合作学习 [J]. 新课程导学, 2013(35).

[3]封建新.关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2(23).

[4]田武奎,陈平.问题与问题解决(技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分组信息技术教师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