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2015-05-30 22:35徐丽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重难点教学效果

徐丽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却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操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鲁迅先生提出的“三美”评价体系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的。他说:“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讲究授课的艺术,以“意”、以“形”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心、感耳、感目”的立体式教育。我认为“三美”体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出色语言艺术魅力是育化学生的法宝。如果出色的语言艺术能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就可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被这种艺术性的语言所感染,而这一切又归结于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一、充分发挥有声语言艺术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师面临的最大敌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知识,打开、走进学生的心扉,首先要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魅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我认为应从教学中导课设计、重难点的讲解与突破、结束语的构思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课设计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是教师全部课堂语言的先声。巧妙的导入,可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导语的构思至关重要,导语设计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可因人因文而定。

1、故事引入法

教师在讲课前,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和故事,通过故事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问的欲望。

2、文眼引入法

事有事因,文有文眼。教学课文只要抓住文眼,就会使课文内容一通百通,迎刃而解。有的课文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导课时,只要抓住课题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3、情绪引入法

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导课时,应因势利导,恰当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情绪体验,就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撞击出学生的心灵火花,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直观引入法

小学语文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插图多,直观性强。教师可根据课文插图,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展开教学。

(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尤其要注意在此环节发挥语言的魅力,力求使自己的语言善于激趣,功于启智,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带学生进入求知的境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在重难点的突破这一环节的教学语一定要有全盘的设计。特别要注意用什么样的过渡语引入重难点,对此应怎样层层剖析、由浅入深的讲解,学完后用什么样的总结语强化印象等都应步步落实。无论哪一环节,其教学语言必须作如下考虑。

1、简洁优美

要达到语言的简洁优美,讲课的声音非常重要,它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教师的声音要达到刚柔相济、甜美动听,慷慨激昂时要像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情意深长时要像琴弦弹奏,委婉轻柔。在教学中,我将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用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来引导,将抽象、枯燥的词语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听故事——想经历——模仿动作——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个词的意思。同时,也能较轻松的将这个词语进行迁移。

2、形象生动

教学中的难点多是知识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就要注意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比喻、成语、典故等形式,将抽象化为具体,静态化为动态,化难为易。

二、无声语言的巧妙运用

非语言艺术即“无声语言”,是具有活力的、动态的教学手段。它是通过人的仪态、表情、目光、动作等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语言。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无声语言”,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端庄、大方的仪态

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的文化素养。但教师的仪态与教学效果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对教学效果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位穿着整洁、落落大方、精神饱满的教师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倍感亲切。

(二)豐富的表情

教师的表情是一种动态的语言,它蕴含着大量的情感信息。任何一种表情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乃至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在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能架起师生间的感情桥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所模拟疑惑不解的神态表情可以激发学生打开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快乐的表情可以使学生在分享获得知识的体验中产生共鸣,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就可以轻松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会说话的眼睛

人们把眼睛喻为心灵的窗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目光来传达各种信息。如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有点犹豫时,我投以鼓励的目光,使学生受到激励而充满信心;当学生圆满回答了我的提问时,我投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当学生回答偏离正确轨道时,我投以制止或者提示性的目光,就能使学生慎重思考,去错归正;当发现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时,我用目光示意,提醒他注意听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通过目光交流,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有声语言的运用,还是无声语言的运用,都要讲求艺术性,使两者紧密结合,互相补充,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感之以心、感之以耳、感之以目,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了成长。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重难点教学效果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