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为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艺术类型,打破了以往艺术的边界,扩宽了艺术的范畴。也为我们的艺术理论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尝试从如何评价和认识行为艺术,行为艺术如何定义行为等方面入手,去分析当下的行为艺术的艺术现代性自我确证。
【关键词】:行为艺术;后现代艺术;艺术理论;艺术现代性
行为艺术,20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是由群体或者个人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术必须包含4个要素: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与观众的交流。我们现在指的的是视觉艺术范畴中的前卫派或者观念艺术的一种。
在今天,行为艺术这种艺术类型已经不为大家所陌生。在国内和国外,形形色色的行为艺术都用他们或诡诞,或离奇,甚至恶心的表达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视观。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待行为艺术,以及观赏他们,甚至去评价行为艺术的价值呢?对行为艺术是应抱一种肯定的态度,还是挪揄质疑而加以否定。也许两者都不是,行为艺术的诞生自有它存在的意义。很多评论在谈到当代艺术的时候会说到,某种艺术在艺术史上的意义大于其艺术本身的意义。这种说法并不完全严谨。而行为的意义也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史上。它的艺术本身,艺术性,都有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的是当下的行为艺术。行为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在一定层度上宣告着传统艺术的终结。行为艺术打破了现有所有艺术边界。是一种综合的无法分类的艺术。既然称为行为艺术,那么它的核心将是行为本身。而其他艺术都是一种特定的媒介的艺术。如语言,声音,平面,雕塑,实用艺术,影像综合艺术。这些艺术都是人类艺术行为的结果。其他的艺术总是需要将他们的艺术表达物化在某种媒介上。而行为艺术的媒介就是行为本身。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就像舞蹈,表演,戏曲,戏剧,电影等等艺术,他们也是把行为本身作为艺术。而且这些艺术都将进行特殊的专门化的训练。与日常生活的自然行为是大不一样的。是的,舞蹈展现的是一种运动形式,是一种静观的艺术。戏剧是将叙事功能加以提炼组合和专门化发展。戏剧是行为要素的有逻辑的组合,行为—情节—故事,是一个有机的行为整体。整个整体是有一个逻辑链条来链接组合的,是具有叙事性的。而行为艺术与他们的差别就在于没有这种叙事性。行为艺术只取行为,不完成叙事,它将作为叙事元素的行为做成艺术,其艺术的本体就是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行为艺术把作为手段的行为,从传统艺术中解放出来,是对行为本身的解放,或者说是一种行为物化的结果。行为的片面化发展,其无限的多样性显示着自身的广阔空间与自由。甚至是对日常的原始行为进行提取或者夸张来作为艺术。哈贝马斯的行为理论将行为分为:策略行为,戏剧行为,规范行为,交往行为。而行为艺术可以是以上几种行为的揉和。首先行为艺术的行为是演给人看的,那么他一定是有戏剧行为的艺术,也是一种原始生活形态的行为。这种原始自然行为的实施毕竟是不同于实践的生活行为本身的。它会是反常规的,将生活行为推向极端,从而使这种行为凸显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达到的是震撼性和启示性的目的。行为艺术通常是两种以上行为的融合,因此,探讨行为艺术的的内涵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和有难度的过程。但是也因为这种融合性,也赋予了行为艺术广阔的启示度和揭示性。
行为艺术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型,他的特点在于。首先,行为艺术具有强烈的现场性和敏感性,它会将生活现场通过原滋原味的行为方式展现出来,这时候,行为艺术往往就和普通的日常生活难以区分。行为艺术的现场感直白且生猛,具有强烈的尖锐性,并且时常击中人的敏感神经,具有震撼力。比如行为艺术通过血腥,甚至死亡,来传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而这种观念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识的目的性明确的。其次,行为艺术具有突出的哲学感。行为艺术采用的是一种多维度无孔不入的反思性,原生态的呈现。总是要给人以观念上的震撼。这种震撼的核心在于其艺术表现触目又无法穷尽。让人不安,反思,无法解答。这种对观念和思想的冲击和震荡是巨大的。而这种震撼性的反思,反讽,我将其称为是对自身艺术现代性自我确证的一种努力。
如我们所知,艺术现代性自我确证便是现代社会的艺术必须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提供证明。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获得自足。这种自足是非功利性的。我们日常的活动,总是有外在的目的。活动本身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不是单纯的游戏。而审美活动即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活动。它的目的就在于审美本身。艺术活动如同在进行一场游戏。人们不用在游戏中计较利益的得失。有的只是放松,自在,兴趣。因此席勒都说过:人只有在游戏的时候才是自由的,才能称之为人。我们将这称之为审美的自律性。而由于艺术是专门为审美活动而创造的,因此审美的自律性就为艺术的自律性奠定了基础的。这时候,艺术为艺术而艺术,艺术的目的就是艺术本身,从而完全排除了艺术的功利性,去除了各种非艺术的杂质。艺术的自由被释放出来,在破除掉过去的道德,法律,宗教等等外在形式对艺术的控制。艺术像获得新的生命力一样蓬勃发展,不断的尝试如何获取新的形式和审美享受。各种纯艺术,纯诗也相继诞生。同时这其中围绕相继产生了相当多的美学概念,形成一个巨大的思想工程。其中就包括了天才说。艺术是创造,艺术家是天才,艺术的本真,形式主义等等。这似乎是成为一场艺术的狂欢,但是如同启蒙现代性之后随之而来的现代性危机一样。这时候的艺术自主性的解放无疑为艺术带来了新的问题。艺术在丧失其古典的高雅,变成一种自由的,个人化的产物时,艺术和艺术家的光环也随之消失了。要为艺术而艺术,那么艺术如何在商业社会中获得赏识就是一个问题,而评价标准也不再由某个绝对的权威确定。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艺术作品,无不在穷尽着人们的胆量和创意,产生的怪象也是丛生。有的艺术家不再去追求一种艺术的本源,对“大地”或者“自然”的涌现。转而追求的是不断的新奇,不断的新的形式,以此来迎合整个消费社会市场的需要,或者一种自我陶醉。而每一种新的形式都会在极短的时间,被创造,然后被追逐,然后没落。纯艺术,纯诗走到最后,往往走到了一种孤芳自赏的境地。从印象派之后一直到抽象主义再到超现实主义和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最后变为一种纯粹符号性产物。这时的大众想要去理解就变得极度困难。而同時又默认艺术作品为天才创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纯艺术似乎走入了一支死胡同。纯形式的尽头将是无形式。人们因为没见过,看不懂,所以它是艺术。而这必定不是艺术应该有的未来。艺术家们在艺术形象的不断变形消解和重建中产生厌倦,转而采取了反讽,荒诞等形式来进行艺术的表达。整个后现代艺术,其中就包括了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后现代艺术都是具有先锋性的,这种先锋性体现在对各种意义边界的解放。审美,实用,生活,神圣,戏仿等意义之间的界限发生松动。这时候的艺术需要打破,需要反讽,需要对既有的艺术秩序发生碰撞,冲突,分裂和创新。而行为艺术就是这时候的产物。行为艺术产生的巨大反讽和震撼性,往往就让人们逃避不开去思考关于艺术的种种问题。以及艺术如何自足,艺术的自主性如何体现。
而我们现在谈论如何评价后现代艺术,包括行为艺术的时候。往往就离不开提到它们的先锋性,对艺术边界的突破。如前文所说,现代艺术乱象丛生,艺术现代性的自我确证问题不断的涌现出来,以往的艺术自主性产生的种种问题直接撕开了附着在现代社会整个艺术狂热表面的华丽表象。随之而来的消解无可避免,任何东西都成为艺术,一张白纸,一首没有声音的音乐,甚至一个动作。行为艺术的启示性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惑,但同时也有新的感受和启发。
有人对博伊斯的《如何向一只兔子描述绘画》做出过这种评价“博伊斯赞美的是一种图腾的表现,而不是理性所理解的模特儿。在对世界非理性幻见的帮助下,他要把遗忘的一些结合纽带解放出来”“艺术即生活”,“思想即雕塑”这些都是他的论断。那些群体裸体艺术的参与者。他们其实并没有觉得这样的行为多么害羞或者不正常。而是在参与之后产生一种即刻的对自身生命,对艺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答案的反思与探索。
我们说行为艺术打破“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传统界线,并且首次将艺术行为过程作为艺术呈现给所有观众。它以身体为语言元素,实际上在一定层度上打破了物质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从各种物质材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为直接的表达人与存在之间的种种观念。而它同其他后现代前卫艺术一样,具有的破坏性和反传统性其实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反思结果。这种通过夸张和怪诞寻求的反思和求证即是一种对艺术现代性的自我确证。现代社会各种观念实验艺术的兴起彷佛如同黑格尔和丹托所言,艺术已然终结,转而被哲学所取代。时代精神的样式已不再是艺术,转而是哲學或者市场。而人们对于行为艺术,包括大多数前卫艺术都表现出匪夷所思和不可理解。也许这是由于我们艺术理论的滞后造成的。
参考文献:
[1]丹托:《艺术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张冰:《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观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
[3]雅克·德比奇等,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海南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郭人瑞(1988—)男汉族籍贯:四川汉源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