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设计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人们开始重视设计的环节,设计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设计作品却越来越难达到人们的要求。其原因是设计思想和理念是制约设计顺应时代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阅读《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一书,来探讨“整理术”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意义。
【关键词】:整理术、空间、信息、思绪
说到整理,似乎与设计没什么关系。人们常常认为与设计师的创作精神相比,整理总给人一种无关紧要的感觉。很多设计师认为整理纯粹是体力劳动,设计才是真正靠脑力完成的创意工作。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通过整理,我们能找到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全新观点,看到一些深藏于表面的最本质的东西;通过整理,我们的思维能够越来越清晰,并且获得许多积极的发现。在平时的设计工作中,只有认清客户的最终目的,设计师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做出有创新思想的设计作品。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完全对整理没有任何概念,还在思考整理和设计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把桌面整理整洁后就可以做出好的设计了吗?整理和设计到底有什么关系?带着许许多多的疑问开始阅读这本书。
那么什么是“整理术”呢?它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整理而得出的一种思考方式。从某种角度看,它与管理科学很相似。当我读完《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后,了解到佐藤可士和对所有東西的整理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有次序的状态,保持清醒的头脑。人脑的基本性质之一就是无法同时思考一件以上的事情,这一点用视觉的知识来解释就更容易理解了。当我们注视风景中某一点的时候,就绝对无法注视另一点。如果坚持这么做,结果就是两点都看不清楚。这种情况不仅仅限于视觉,它是大脑整体的一种性质。大脑在专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无法顾及其他问题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周围事物、信息以及自己的思维进行整理。这就是整理对设计的帮助,当你把一个问题进行分解分类整理后,会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看到事物的内在而不是外在的现象。
“整理术”从空间整理开始,教人整理身边物品,区分各种物品的优先级,割舍不必要的物件,之后升级为对信息的整理。从获取的信息出发并导人观点,然后完成包括设计在内的一系列工作,最后对思考进行整理,将别人和自己模糊的思维和感受整理为可以进一步处理的明确信息。“整理术”是对这种设计思想的理解和高度概括。即设计的目的不是故意吸引目光,创造出出位的东西,而是整理设计初衷,自然得出设计结果。在书中佐藤可士和提到整理分为虚拟空间整理、实物空间整理、思绪的整理。
一、空间整理、
空间整理较为简单,因为对空间的整理本身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整理的程度不同,但人们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空间整理是整个整理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我们常说没有干净整洁的环境就没有好心情,只有在整洁的空间环境中,视线以内没有任何干扰物,才能让视觉集中起来,人的头脑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和思维的整理。因此,对空间环境的整理对于个体认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虚拟空间的整理: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人们生活的空间有了新的延伸,从实物空间扩展至虚拟空间。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更是无处不在。设计与计算机更是密不可分。设计中的大部分环节都是由电脑帮忙完成的,因此电脑的虚拟空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空间。虚拟空间的整理应该是简单至上,从文件的分类到文件的命名,都要从一开始就理清楚,在后面添加的时候要根据之前的原则,否则就会发生混乱,丢失文件。文件以及文件夹的命名也很重要。如,我们从“A-1”开始命名,那么只能到“A-9”。那么只能存九个文件。这时候我们就要重新考虑在这项设计做完时大概产生多少个文件,就不用在“A-9”之后重新更改命名,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有可能产生错误。如果我们用“A-001”开始命名第一个文件,那么最后至少可以命名至“A-999”,那么我们就可以存近一千个文件了,并且不用担心中途花时间重新命名或排列。
2、实物空间的整理:
如果人们回家看到桌子上、沙发上到处放着凌乱的东西时,会感到十分烦躁,自然就没有清晰的思绪。美国人做了一个实验,将一辆八成新的轿车放在了一个治安比较混乱的社区,尽管上了锁,但是经过了两天以后还是被路人划得面目全非,车上的玻璃也全部被打碎,最后还被盗去;而另一辆一样的轿车放到了一个治安较好的社区,两周过去了,没上锁的车还原封不动地留在原地,在车身上也只能看见一些灰尘。这个故事常被用来说明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知、情、行”的科学。“知”即认知,是对外部事物的认识;“情”即情感,是对外部事物的感情倾注;“行”即行为,是对外部事物的行为反映,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所以,干净整洁、有条不紊的环境对于我们保持清晰的头脑非常重要。把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清理到最低限度,其实是对人的情绪和思绪进行整理,尽量不让环境因素打断清晰的思路。不能因为忙碌而疏于整理,而应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规避风险而主动整理。
二、思绪的整理:
个人思绪的整理其实是在对信息整理的同时,我们就已经很自然地开始了。要了解别人,首先要了解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思绪整理清晰后才能整理别人的思绪,也就是整理对方给出的信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认为,无意识是一个人以往经历的总和,通过内化过程,构成了这个人独特的情结和人格。对事物做出的瞬间反应,它仅仅是习惯性的或者偶然性的没有通过意识指导的行为状态,它反映的是人的内在人格以及原始欲望,是真正的精神实质。那么佐藤可士和提到的“无意识的意识化”其实就是对个人思绪的整理。人的思绪千丝万缕,头脑里有关于各种事情的思绪,所以设计师在做设计时,一定要先整理杂乱无章的思绪,将无关的内容先搁置一边,将与当下设计项目相关的思绪进行整理,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思绪,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在《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名为《快刀武士》的序中,朱锷说:“整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时刻保持清醒的精神状态,以做出最迅速准确的决断。如同一名临阵的武士,要眼明手快,之外还要精神气里不得有半点杂念,方能在瞬间生死的战场上凯旋。”“快刀武士”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在关键时刻,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也不是我们没有好的“武器”,而是缺少排除一切杂念的勇气。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好的创意头脑,而是我们往往没有理清头绪,抓住关键的东西。我个人比较认同“整理术”这一方法论,设计并非出于臆想而创作出来的东西,而是建立在和客户的沟通上对产品关键点的整理、挖掘、提炼。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对事情执着和率真的做事精神。
从现在起做到用“整理”的方式看待问题。整理空间、整理思维,通过对事物的整理,发现事物的规律、事物的主次关系,在整理中追寻设计的本源。通过对思维和设计的“整理”,在面对设计课题时才能掌握设计的本质属性,最终才能产生触动人心的作品。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语:“无论多么有型的作品,如果没有真正引起世人的兴趣,就毫无意义。特立独行的表现手法,或许可以勾起一瞬间的注意力,但也立刻从记忆中消失。”在设计时唯有掌握商品本质并且做出有效表现,才能制作长留人心的作品。
作者简介:蔡薇薇,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