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恩
自由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这个词语是那么的美妙,无论是什么人、处在怎样的社会,自由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同时它又那么虚幻,我们似乎永远搞不清它究竟是什么,对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如果说以往的思想大家对自由的讨论太高深,不如看看当代的作家是如何谈自由的。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由并非是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切实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对自由的讨论,实际上是在探讨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相处的方式。
台湾作家朱少麟的处女作《伤心咖啡店之歌》就是这样一部举重若轻的小说。它讨论了在高度发达的城市里,我们要如何获得自由?每个城市人有过的关于生活和自由的挣扎,都能在这部小说里寻到踪迹。作为处女作,这本书并非完美。但是,能够把自由这个大主题不着声色地融进情节里,而且越读越吸引,令人不禁佩服作者的功力。我想,如果你曾经思考过人生,哪怕只是一点点,你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与你类似的困惑和挣扎。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三十岁,离婚,没有稳定工作,渴望拥有自己主宰的生活,却被社会强加的价值观困住。她面临着每个城市人都可能遭遇的问题:家人催婚、工作不顺、父母不和……在一次散步中,她无意推开了一家名为伤心咖啡店的店门,故事由此展开。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是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的代表。
海安,伤心咖啡店老板,才貌双全,学识渊博,却总是放浪形骸游戏人间,心底里只爱一个叫“耶稣”的与他拥有同样相貌的人。小叶是咖啡店的店员,是一名总作男生打扮的女生,善良单纯,喜欢海安,为了他,可以强迫自己读一些晦涩的书籍。店里还有几个熟客:吉儿,社会精英,对海安的价值观不屑一顾,主张用自己的能力改变社会;藤条,物质至上,认为只有金钱可以改变生活;素园,普通上班族,被生活负担牢牢困住的中产阶级。
社会上最多的人,可能是马蒂。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总是有的,可是发生存马蒂身上就尤为激烈。马蒂不甘心就这样按着社会的期许过一生,于是她一直在寻找答案。在进入伤心咖啡店之前,她被社会规范压得喘不过气,想反抗却无法动弹;遇到伤心咖啡店的朋友之后,她开女厶一步一步成熟起来,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尝试着挣脱社会强加予她的价值规范。但是,应该如何挣脱?这就是马蒂的难处。
也许我们最终能成为的是素园。普普通通的中产阶级,供着一层楼,养着几个老人,看起来不错的生活其实并不宽裕。活在城市里,别人对我们说:有这样的生活已经不错了。于是我们也自以为这样就是唯一的出路。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在书中,马蒂追随着海安,只身前往马达加斯加,试图寻找自由的真谛。马达加斯加成为了自由的象征:这是一个与台北形成鲜明对比的地方:台北发达、繁荣,但庸俗。书里是这样形容台北的:“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所谓出路是一条太狭隘荒凉的途径。走过了它,就得承受思想中难以逆向的窄化与小化。”。而马达加斯加荒芜、梦幻,马蒂却在这里找回真正的自我。但可惜,书中的自由是一种绝对的精神上的自由。城市是人类的牢笼,每个人都活得像一只齿轮,为了城市的运转而身不由己地行动,而自由与社会是不兼容的,只有远离城市,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因此,马蒂在马达加斯加找到自我之后,她并没有回去的可能,而是死在了马达加斯加。
秉承着绝对自由观的海安是完美的化身,就像一个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理想型。他眼中的自由,就是无所拘束,无所畏惧:“自由只来自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爱,还包括对一切理想的追求。当你心中燃起那种火一样的热情,在自己的意志驱动下,全心全意,不顾一切阻碍去追求,别人非难你,不怕;环境阻挠你,不怕:因为你已经完全忠于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
但是我们不禁又要问,自由与社会真的无法兼容吗?城市里的人,是否只能决绝地与社会断绝关系,离群索居,回归个人的精神世界?难道就不能在社会里自由地活吗?
在我看来,一切并没有那么绝对。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这对矛盾贯穿着全书,所有讨论都是基于这对矛盾展开的。没有自由,人不足以为人;但是没有社会,人也无法生存。“人既然群居在一起,要在怎样的理性约束下共享自由?这才是应该努力的方向。”真正的自由是自我约束。个体自由必须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自由与责任是并存的,只有将一部分自由转化为责任,通过内在的自我约束管制自身行为,社会才能够有序运行。
或者,吉儿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例子。海安的绝对自由观源于他的不爱。他对世界漠不关心,总是無所谓地游戏人间。把世界挡在心门之外,或许能求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但是这样做,又会损失多少呢?而正如吉儿所说,“我从来就不羡慕纵情自由的人,像海安那样。我羡慕的,宁愿是对自己严格严厉严肃,把自己的生命化作对多数人的奉献的那种人。”社会供养我们,因此我们有责任令社会变得更好。人总得活在社会里,过得好或不好,就要看能否在社会中成为强者。
但是,并不是有车有楼有事业就是强者。马蒂的老板,陈博士,事业有成,这样一个在世俗眼光中不折不扣的成功者,却并不幸福,更谈不上自由。书中有一句很讽刺的话:“为了不过朝九晚五的生活,我过起了朝九晚九的生活。”很多人也一样,刚开始,工作上的拼搏是为了更有质量的生活。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为工作而工作,不计代价地追求最大利益,以为自己取得了成功,其实,他们离最初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远。他们完全把自己变成了齿轮,只能跟随社会机器精准地走,无法逃脱。
成为吉儿,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吉儿所做的都是她希望做的。她按照自己的意愿,负起一份社会的责任,并且还能很好地履行它。在某种程度上,这比马蒂选择的路要更难走。身处飞速运转的社会里,我们既要保持清醒,更要努力锻炼心智。只有内心和能力都足够强大,才能在社会规范与个体自由之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