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5-05-30 04:15侯艳丽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美的情感语言

侯艳丽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感教育的地位已大大提升,而人文情感教育本身注重的是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强化学生的审美认知,调动他们的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情感,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初中语文新教材选编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质量上还是审美功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语文的工具性逐步退位,每一篇美文恰似一股股清泉,注入学生干涸的心,浇灌着学生心田中美的花朵,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我们提供审美教育的营养。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张扬审美情感教育。那么,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在阅读分析中鉴赏美

从审美的角度看,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各种美的形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中所选文章的语言、形象和意境来唤起学生对美的认知,再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在选文中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 抓住美的语言。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每一篇作品的优美语言,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美,获得美的享受。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为例,这段景物描写,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美丽诱人。这里色美,音美,味也美。你看:那“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黄”色的菜花还有“黄”蜂,美得耀人眼;你听:那“鸣蝉”在长吟,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简直是天籁齐鸣;那“又酸又甜”的“覆盆子”更是撩人心,让人恨不得咬上一口;而那“肥胖”的黄蜂,“臃肿”的何首乌根,更是作者从儿童的特有感受中观察得到的。读这段文字,我们不得不佩服大文豪的神笔。那些静景、动景,那些植物、动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活灵活现,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作者之所以能写得如此成功,就是因为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美的特点。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在感受语言美这一特点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获得了美的享受。

2. 抓住美的形象。美的形象在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典型形象的美的分析,启发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并受到美的教育和鼓舞。如魏巍《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蔡老师温柔善良,美丽正直,她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她所教的弱小的孩子,她能从各方面帮助他们排除痛苦或悲伤,对孩子们是假打真爱,所以孩子们爱她。同时,作为老师,她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以外,还善于发现他们思想上出现的问题,然后及时和孩子们沟通,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给予正确的疏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们来说,她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她深爱学生,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这样的教师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美,甚至模仿蔡老师做一个心灵美的人。这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范例。

3. 抓住美的意境。优美的意境可以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你醉在其中,忘掉一切烦恼。如《滁州西涧》,整首诗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幽草是翠绿色的,黄鹂是嫩黄色的,春潮是灰白色的。阅读这首诗,读者不仅能体味诗人语言的优美,还能在优美的语言里找到绚丽的美景,说它是诗中有画,一点都不夸张。这些色彩艳丽的景物,是诗人无声的语言,是诗人心声的表露。诗人的情感与这些景物交融在一起。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是情语。”诗中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黄鹂,还是春潮急雨、荒郊野渡,都构成一片萧疏淡远的自然之景。虽是字字景语,实则字字情语;虽是字字不离眼前之景物,实则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这种心境是一种剔除尘世烦扰、无所奢求的悠闲和淡泊,是一种恬淡闲适的意境。学习此文,学生在欣赏美的意境的同时,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想象和联想。

二、在听、读中感悟美

语文教学中,很多审美对象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所以教材中所选课文就成为学生听、看、读的首选材料,在教学中,我们绝不能舍近求远,忽略了课本中的美文。

1. 要激发美的情趣。语文的美要靠文字和语言表达出来。对于相同的文字和语言,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情境,创设出教师和学生产生共鸣的审美体验,进而激发美的情趣。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文的美读来实现。“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其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听读都是关键。如教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师范读时,可以配以轻音乐,学生听读。通读全文之后,读者会不由自主地被作者那强烈真挚的喜春,赞春之情所感染,进而沉浸其中,充分享受那份能涤荡人灵魂的美感。你听,“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那轻快的语言,优美的词句,那一个又一个比喻,拟人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听起来婉转动听,和谐惬意。读这些文字,我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春天来临时的美丽画面,这些文字和语言真真切切地激发了我们美的情趣。

2. 要获得美的情感。美的情趣被激发出来之后,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在听、读中获得美的情感。情感是美感的重要特征,我们初中教材很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骨肉情、师生情、朋友情、爱国情等等。要使学生接受更多的情感教育,关键的还是情感的引导和诱发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这里,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仍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我们来看那幅“春花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整齐的对偶排比句式,简洁明快的语言,鲜花竞相开放的美丽图画,读起来真的是抑扬顿挫,让人读后唇齿留香。这篇散文,看起来都是画,读出来却都是诗。那简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循路识其真;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乎,语语悟其神。”通过朗读,结合联想和想象,品评作品的韵味美,会让我们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美的效果。

三、在写作训练中创造美

美是无处不在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欣赏我们生活中一切的美好事物,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凝炼学生的品格,创造出更美的生活。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创造美的自我,塑造美的灵魂。在作文写作之前的指导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和选材之外,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审美方面的指导。前面我们提到了学生在阅读分析中可以鉴赏美,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内的写作训练,适当地进行课外的延深拓展写作。比如,学完“童话”体裁作品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写“童话”类作文。写作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幻想中触发审美想象,从而创造美。初中学生正处于豆蔻年华,他们都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拟人化、拟物化、科学幻想化等形式,编写童话故事,促使他们再现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按照自己独特的逻辑思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童真童趣的童话世界。除此之外,可以设计改写,续写课文结尾,还可以让学生写随笔,记录身边美的景物、美的事情、美的人物,感受美,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得到美的教育。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发现美、感受美,更能创造美。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体验,进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让学生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吧,再用一双善于创造美的双手和一颗善于感悟美的心灵去实现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猜你喜欢
美的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言是刀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情感移植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