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对教师群体文化的影响探究

2015-05-30 10:48朴永春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延边朝鲜族流动

朴永春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教师流动作为新兴现象开始受到关注。有序的教师流动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发展,失衡的教师流动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化。优秀的教师群体文化是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础,教师流动重新构建教师群体成员,对流出地与流入地的教师群体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学校在加强教师群体文化建设时,必须考虑到教师流动因素的影响。只有明确教师流动对教师群体文化影响的作用机制,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才能促进教师群体文化健康发展。

教师流动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或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教师资源在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或教育系统内部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教师群体文化指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环境里,教学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笔者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实地调查,主要研究了实行教师流动机制的必要性,延边地区朝鲜族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现状,以及教师流动对流入学校和流入学校教师群体文化的具体影响,并结合延边州的教育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为延边地区朝鲜族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实施教师流动机制的必要性

教师流动机制指为了保障教师流动的均衡性而形成的关于各级政府、学校和教师三重主体共同构建的教师流动运行方式和规则体系。实施教师流动机制,对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是有必要的。

从教育公平方面看,要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解决师资不均衡问题,而实行教师流动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从学校方面看,教师流动机制有利于保持学校之间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学校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流动机制有利于保持教师对工作环境的新鲜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发掘自身潜能,有利于更新教师的业务能力。

从学生方面看,教师流动机制有利于学生能够接触风格迥异的教师,有利于学生个性更全面、更和谐地发展,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均衡的教育资源。

二、延边地区朝鲜族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总体遵循由农村流向城镇、由城镇流向州府、由州府流向沿海地区的路线,整体上看大多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一般学校向重点学校流动。此外,弃教从商、弃教出国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延边地区共有8个县市,从调查情况来看,朝鲜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在教师群体中较为普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教师流动中无序化的逆向流动问题突出;教师行业内流失严重;流失的教师大多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男性教师流动更为频繁。

注:正向流动是指教师资源从优质的地区或学校流向薄弱的地区或学校;逆向流动则指教师资源从薄弱的地区或学校流向优质的地区或学校。

三、朝鲜族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对教师群体文化的影响

教师群体文化主要分为教研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部分。教研文化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成就、科研成果等物质成果,制度文化包括教师活动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与人际交往的方式等,精神文化包括教师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风尚等。教师离开原学校进入新学校,会对原学校与新学校的教师群体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一)对流出学校教师群体文化的影响

对流出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主流观点认为教师流出对教师群体文化产生了消极影响,因为教师流出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也使得其他教师产生懈怠心理;少部分人认为教师流出对教师群体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因为流出的教师是学校教师群体中的不稳定因素,其流出会使剩余成员向心力更加凝聚;极少部分人认为教师流出对教师群体文化的影响不明显。

持消极影响态度的教师普遍认为教师流出对教研文化影响最大。流出学校多是非重点学校,学校的基础资源缺乏,工作重点多是围绕教学活动开展。优秀教师的流出阻碍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导致教学质量明显下滑、科学研究项目明显减少、教师参与群体活动不积极。

教师流动对流出学校教师群体制度文化有消极影响。部分教师的流出不符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削弱了学校制度的权威性,剩余教师会漠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教师流动对流出学校教师群体精神文化有消极影响。教师的流出对其他教师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原有的“教书育人”的价值观受到了“追名逐利”的现实冲击,教师不再安心教学工作,而是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谋求自我发展方面。

(二)对流入学校教师群体文化的影响

对流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主流观点认为教师流入对学校教师群体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因为优秀教师的流入为本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教学活动与精神文化焕然一新;少部分人认为教师流入有消极影响,因为优秀教师的流入加大了教师群体的竞争压力;极少部分人认为教师流入对学校教师群体文化基本没有影响。

持积极影响态度的教师普遍认为教师流入对精神文化影响最大。流入学校一般是重点学校,学校的基础资源建设比较完善,教学的质量水平普遍较高。学校注重的不仅是教师现在有的教学价值,更注重学校核心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师流动对流入学校教师群体教研文化有积极影响。流入的教师大部分是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与科研素养,为学科组、教研组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各种教育科研项目的开展。

教师流动对流入学校教师群体制度文化有积极影响。流入的教师会促进学校加强教师竞争机制建设,从而引起学校其它规范制度的完善。新教师的流入,对教师的行为准则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其向着越来越好的方面发展。

综合来看,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使流出学校的教师群体文化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流入学校的教师群体文化发展变得又快又好,“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结果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两极分化,严重阻碍了不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全面协调的发展,就不能任凭现有的教师流动自由发展,应实施国家和地区统筹规划的教师流动机制。义务教育只有在整体上做到“以强带弱,强弱结合”,才能实现“强者越强,弱者变强”的目标。延边地区各个县市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不同学校的教师待遇也存在差距,在现有条件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成为现阶段延边地区朝鲜族义务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朝鲜族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对策

“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发展战略,也是教育实现其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最终目标。现阶段延边地区朝鲜族义务教育各学校中,教师群体文化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严重阻碍了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实行统筹规划的教师流动制,是加强教师群体文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法制化、制度化相结合的教师流动机制

日韩等发达国家以法律规定教师定期流动,规定了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明确流动过程要规范、公开、透明,使教师流动的操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延边地区教师流动应从本地区的教育实际出发,遵循法制化与制度化相结合的原则,提前建立适当的教师流动缓冲机制,保障流动过程中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还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有效监督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配套保障机制,以法规的形式规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权责性、定期性;以制度化保障教师流动的公正、公平和合理,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教师流动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遵循重点学校派出优秀师资,薄弱学校派出有潜质的年轻教师,进行校际间的流动的交换模式。在教师流动过程中,要时刻秉持教育公平的思想理念,优先发展贫困地区、落后地区、偏远地区的教育,并给予重点关注。

(二)转换教师流动观念,加强教师专业发展驱动

教师流动过程中的专业驱动是指教师在寻求职业稳定的同时,从各自的专业发展取向上追求个体内在的提升。

现阶段延边地区教师流动部分是自身利益的驱动,其因素主要包括职称、工资、奖金、名誉等。笔者深入调查后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对自身职业前景的主动追求是教师流动的内在动力。教师流动可以使教师之间接触不同的区域文化和学术环境,有助于学科交流和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流动能使教师跳出原有的教学对象和教学传统,迎接新的教学对象,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锻炼和提升教学的各项能力。只有转变观念,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保证流动教师的长期稳定性,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薄弱学校教师的发展。

(三)改革教师的人事制度,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

教师流动中的“无校籍管理”是指打破教师单位所有的限制,实行区域内教育的统一管理,为教师流动提供系统的、合理的客观环境。

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中,教师被分配到学校后,其人事档案管理就属于该学校或是该学校所属的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很难发生变动,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合理流动。实施“无校籍管理”,可以让教师由固定的“单位人”转变成为灵活的“自由人”。首先要实现区域教师的统一管理,打破教师为学校所有或乡镇所有的格局,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是实行“无校籍管理”的一个途径;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管理,优化组合,使学校之间师资力量达到均衡,为教师的流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崔成学.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平等问题的思考[J].师范教育研究论丛.延边大学出版,2002(01).

[2]张忠福.教育均衡应首先在区域内实现——对农村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12).

[3]汪垂.中日教师流动比较的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04).

[4]刘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文化解读[J].中国教师,2005(11).

[5]郭安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6]苏金柱.教师轮岗制度能否成为长效机制[J].现代教育报,2006.

[7] 李腾云.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06.

[8]仇多维、罗志华.中小学校的教师群体文化现象剖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8).

[9]罗祖兵.教师轮校执教制度建设中相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科研,2007(12).

[10]魏登尖、廖其发.县域内影响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教育均衡发展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6).

[11]陈桂娇.教师轮换制度对校园文化的影响研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07).

[12]崔亚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13]崔成学,李天民主编.朝鲜族现状及热点问题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延边朝鲜族流动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流动的光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流动的画
KORE A TOWN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