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忆

2015-05-30 10:48李小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碎花比基尼拍摄者

李小米

家里有台照相机,海鸥203。之前还有一个双镜头的,我忘了是什么牌子,爸说不是海鸥就是友谊,八十年代,几乎只有这两个牌子横行。照相机算那时候一个家庭极大的物件,在南方城市有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是不容易的,每周还只是休息一天的年月,我妈一直纠结于是晒被子还是带我去公园让我爸显摆照相机和晒一晒貌似聪明伶俐的孩子。

我有一张特别珍爱的照片,照片上我可能也就一岁左右,刚能够独自站立,细胳膊细腿,头发稀疏,居然还扎着左右两支羊角辫,穿着碎花布头缝的背心短裤,活像今天的比基尼,这可能是我生命中唯一能穿上比基尼的时节,我爸单手捏住我的两只脚托着站直了的我,这动作武汉话好像叫“打蹬蹬”,我好像还有些害怕这么高的视线,不知所措挥舞着手臂,傻呵呵地乐着,想要去抓扶什么,我爸张大嘴抬头看着我,小心掌握着平衡,也傻呵呵地乐着。爸在照片的空白处写着,掌上明珠。字写得一笔一划,工整有力,我和他的人生际遇可能由此才真正开始。

现在看小时候的照片基本都是黑白的,应该说是黑不黑白不白的,影像的颗粒粗大,远远看去人像才更清楚,这丝毫不妨碍那个年代的人对摄影的热情,都是需要冲和印两道程序的胶卷,那种拍完了等照片的期待,现在可不好找了。我爸喜欢在照片旁留下文字,有一年他去广东出差,拍了为数不多的几张彩照。八十年代广东是人们心目中十分前沿的城市,居然有过山车和摩天轮,他们假公济私玩了个遍,有张照片是爸在摩天轮下哈哈大笑,被同事抓拍到,可照片有点模糊,我爸留下的文字是,“蹩脚的摄影者也无法掩饰我的欢乐”。另一张,是他从过山车上下来,也哈哈大笑着,估计是故作镇静掩饰惊魂未定,配的文字是,“谁说不惑之年没有童趣”。小时候看这些照片,是羡慕我爸有机会在游乐场耍疯,现在再看,我总是故意嘲笑他爱拽酸词,才发现他那时候是还没白头发的,后来的生活中他也很少像这样哈哈大笑着,过日子的压力总是让人忘了抬头吧。

我一直怀念没有搬离CBD之前母校中央工艺美院女生宿舍楼下的那道红门,我妈来北京看我的时候在红门前留下过一张照片,极其妩媚,碎花连衣裙,红色的高跟鞋,背靠着红门,仿佛畅想着和这个校园特别搭调的未来。拍照片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去天安门放过风筝,那时候天安门广场是可以随便乘凉和放风筝的,我妈奔跑着,像个小姑娘。妈是知青,虽然她只在农村呆过一年,就因为家里成分太好回了城,可是她的青春记忆全凝结在那一年,她一点都没觉得下农村有多么苦,不论是劳作还是和乡民斗智斗勇,那都是说不完的故事。我甚至觉得那些文学作品中屡被称作伤痕的知青岁月在我妈这里变成了得意的人生经历,可惜那时候她没有图片记忆。最近,妈学会了使用微信,她相信朋友圈里一切心灵鸡汤和有图有真相,不花钱传照片和视频的功能让她又开启了新的回忆模式,她当年下放的村庄已经变成了旅游景区,当地政府散播着花大价钱航拍的人间仙境似的照片,我妈不以为意,她熟悉那里每一处土了吧唧不曾被装扮却勃勃生机的角落,都不在照片里。

这一次副主编领衔组织的选题又宏大得不可抗拒,在今天,每一个人都是图像的生产者,每天有大量的图像信息被制造出来。在不同的拍摄者那里,图像的输出都有其逻辑,他们或以小见大,或深入调查,透过镜头我们可以读到拍摄者那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独特的个人视角,这些图像就像时间的切片,汇集在一起构成现实的样本,历史的延续。看过这些,我又无端犯起小女人的病,舀起家里的碎芝麻陈谷子翻晒我的图片记忆。

我也想给我的娃拍一张“掌上明珠”,她前挺后撅扭搭扭搭肥嘟嘟扑向我,我单手怎么也托不起来。

猜你喜欢
碎花比基尼拍摄者
无辜躺枪的小碎花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碎花落坠
米染染的碎花棉布裙
无巧不成图
有了“比基尼桥”会更美?
碎花裙子
2013女丝新标准
海滨仲夏夜比基尼的终极诱惑
触摸的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