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以,便足以

2015-05-30 03:16Emily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出版物选题成都

Emily

所有真谛都应该来自生活。一座城、一家店、一个人、一件事,再平凡不过。

创始人:张简蓝 薛蓉

创建时间:2014年3月

如果你熟知成都话,对Kuoyi(可以)这个方言一定不陌生。在成都Kuoyi这个词被寄托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是随遇而安的心境,是舒适而悠闲的生活,是简单又平常的快乐。

《可以》(Kuoyi)也是两个成都女孩创立的独立杂志,杂志定位为记录城市日常生活,“生活化”和“发现美”是杂志选题的标准。目前因为人员、资金等原因,杂志只介绍成都的日常生活。

成都作为一座以休闲文化闻名的城市,有许多文艺的店铺、小资的人以及数不清的平凡故事。《可以》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以独特的视角寻找着一些Kuoyi的店、Kuoyi的物,听Kuoyi的人讲述Kuoyi的故事。记录着“成都生活”的种种随遇而安的心境、知足与豁达。如创始人张简蓝所说,“所有真谛都应该来自生活。一座城、一家店、一个人、一件事,再平凡不过。”

翻开杂志,看《可以》记录的成都,感觉那是不同视角的地图,翻阅中会有强烈的愿望想去探寻这些地方。

《可以》是少有的带刊号的独立出版物,这给了他们可以正规销售的有力渠道,可能,这是常规出版业给独立出版业抛出的橄榄枝,为独立出版销售打开了一扇窗。

你认为什么是独立出版?

其实我们接触到的最多的应该是“独立杂志”。“独立杂志”在国外其实很普遍,国内的话,香港、台湾地区也比较普遍,他们的出版机制和中国大陆完全不一样。在中国大陆“独立杂志”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没有书号、刊号或是购买香港书号但没有海关许可证的自行印刷出品的书,属于“非法出版物”,所以正规书店是不会售卖的,只能在一些餐馆、咖啡馆、个体经营的独立书店等售卖。

在中国,独立出版是一项孤独前行的工作,你的动力是什么?

热爱。乔布斯说过:“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我们不敢说我们能成就一番伟业,但我们找到了一生热爱的事业,那就决不放弃。

你认为目前困扰国内的独立出版物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各方面因素或多或少都会有,但“困扰”这词每个行业都会遇见,主要还是要看你是否会去排除困扰,坚持去做。

你是怎么看待目前国内独立出版物现状的?

目前国内做独立出版的个人或团体越来越多,我们只是其中之一,每一个人或团体都在为此而默默地努力。这件事绝对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做好的事,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耕耘,国内独立出版物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喜爱和支持独立出版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初是什么让你决定要做一本这样的独立杂志?

我和薛蓉两人在大学的时候就是很好的朋友,都很喜欢读书、买书。毕业后各奔东西,我去了北京,她留在了成都,虽然做着不同的事情,但还是会保持着紧密联系。直到某一天,我从北京回到成都,见面时说起了想出书的想法,就这样一拍即合。2014年3月左右正式开始筹备《可以》首刊。一开始我们没有任何的资源与内容取材,只有一个概念和想做的心。所以我们从“芭茶蜜鸟生活制品”做创意产品开始,扩大了朋友圈,凝聚了跟我们一样的一群人,成为好伙伴的同事也得到了书中需要的美好故事。我们一直认为好的书是需要好的人,配上好的故事。

芭茶蜜鸟生活制品是一个很特别很温暖的名字,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么?

其实是想纪念一下我和薛蓉10年的友谊,当时没有想太多,就画了一只象一只鸟,给他们取了名字,芭茶是一只大象很像我笨笨壮壮的,蜜鸟就是一只可爱的鸟很像薛蓉聪明伶俐。就这样组合在一起了。我们一直觉得挺绕口的,但念久了也就习惯了。

“芭茶蜜鸟生活制品”只出《可以》这本杂志吗?还是旗下有其他的创意生活用品?

至少未来几年我们只想专注于《可以》,其他的暂时不会去做。

你现在是专心做《可以》么?还是和大部分独立出版创始人一样,有着其他工作?

对,现在我们俩全职在做。当然做书太贵,所以会用大量设计外包项目去补贴。

《可以》第二期“芭茶蜜鸟生活制品”购买了书号,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发行,实现了各大书店同步发售,除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之外,对《可以》还有其他方面的规划吗?

从《可以》第三期开始,我们会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内容的可读性、话题性。书刊的装帧很重要,但内容才是决定书刊寿命的主要因素。我们在不断努力改善和调整,也希望读者们看到《可以》一期一期的进步。

这样严格算来,《可以》其实已经脱离了独立出版的圈子,那从内容和经营上来说,有什么变化吗?

我们并没有脱离“独立出版”的圈子。对于《可以》来说,我们想一直做下去,就必须先合法。我们想让更多的读者读到《可以》,想让《可以》的生活方式、态度一直延续,进入国内高品质的大型的书店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希望能用“独立刊物”一词在国内延续和推广“独立杂志”。

其实从内容和经营上来说,对于我们而言,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同,因为整本杂志还是由我们自己完成。出版社只负责审稿这个阶段,只是出版间隔的时间会长一些。我们也是第一次和出版社合作,起初我们会觉得规定很多会不会限制我们的想法,其实不是的,合作下来我们反到觉得《可以》的内容变得更加严谨,包括一个标点,一个用语,一段话的主谓宾……在出版社的老师身上看到了作为文字工作者的责任心。

从第二期开始,《可以》以主题书的形式面市,大概多久出一本呢?

目前在资金的压力下,杂志一定要好的条件下,团队最终评估协商一年两本,是最合适现状发展的。

从最初以定位成都,反应成都店、人物等,转向国内各城市日常生活内容,选题范围变大,《可以》团队是怎么把握变化之后的选题的?这些选题是否需要出版社的审核?

一本“独立刊物”的发展对于它以后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一直将会并持续排在团队重要课题的首位。所以拓展对我们的未来来说很重要。我们刊物的选题,一直立足城市日常生活,对于生活美学的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所以对于出版社来说也希望多一些这样选题内容的书。

大家都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那做除了成都之外的城市会不会有所局限。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成都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它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有着很朴实的老百姓,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写的故事,所以我们从来都不担心没有题材可以写或其他局限。未来有开拓其他城市的计划,但是目前因为资金、人员等很多因素暂时还没有开始。

给我们推荐一些你喜欢的国内外独立出版物吧。

国内有很多很棒的的独立杂志。比如:《够用就好》、《盐巴》、though、solo、Fish、《本地》等等。

猜你喜欢
出版物选题成都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2017年出版物
成都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