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昆 程浩
【摘要】生态雕塑是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趋向,它是关注生态环境、表现生态环境,同时能改善人的精神生态的城市雕塑。生态雕塑发端于国外,国内在20世纪末期也出现了不少生态雕塑作品,但设计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与国外生态雕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笔者认为,生态雕塑的设计与建造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要确立朴素生态观的创作理念;要形成完整的生态雕塑设计规划体系;要突破利益链条的制衡。
【关键词】生态雕塑;城市;审美观念
近代以来的生态危机引发了人类关于生态方面的思考,也造就了众多生态关联学科。生态雕塑区别于古典雕塑,属于当代艺术。它是生态美学的分支,是生态思维、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伦理学诸种文化观念的催生物。关注生态环境、表现生态环境、改善精神生态是众望所归。因此以生态观来看,生态雕塑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和一个雕塑流派,更是一种在当代生态文化观念层面生长出来的与生态理念发生共振的思想方式。
生态雕塑具有多元性、和谐性和公共性的特征。多元性源于社会文明的多元化,作为关怀人文精神的雕塑艺术必定反映出它的特点,加之表现语言多种多样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从而催生出不同雕塑文化和雕塑形态;和谐性是生态雕塑最核心特征,它与架上雕塑不同,置于公共环境的位置属性以及注重生态表达的本质决定了生态雕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必须与其所在的环境空间构成整体上的造型美,与环境取得相互开放、相互倚赖、相互包容的互动关系,与城市的区域性特点协调;公共性是现代城市雕塑的趋向,基于艺术与市民联系的愈加紧密性,语言的交流与沟通是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与集体领域内进行的。那么始于改善人类精神生态初衷的生态雕塑必须引导和超越大众的审美取向,并积极创造文明精神表达的空间。生态雕塑从理论上来讲可以分为三类:人文生态雕塑、自然生态雕塑、人化自然生态雕塑。人文生态雕塑侧重于人文主题的表达,主要是反映社会现象、历史形态、民族文化,提供一个提升艺术修养、领悟城市文化的空间,关注并参与城市和谐发展的一个物化载体。自然生态雕塑是存在于大自然的、始于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的蕴含了人类期望和幻想的自然界之物,诸如自然中巨大的山峰、嶙岣的怪石、奇绝的古树。人化自然生态雕塑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感悟的结果,是人类利用天然生态材料、生态环保材料、城市废弃物制成的仿真雕塑,可以是树木等自然物与无机物的结合形态,也可以是利用建筑垃圾、废弃机械零件做的成本低廉又具有环保意义的雕塑作品,又可分为植物雕塑、垃圾废品雕塑、意象性雕塑、地景艺术、生态装置艺术等几种。生态雕塑既可以美化环境、缓解人们疲惫之感,又可以废物利用,降低资源浪费,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雕塑的发展方向。
生态雕塑首先发端于国外,许多经典的雕塑层出不穷。比如大地雕塑家罗伯特·史密森的《螺旋防波堤》,他在犹他州盐湖区以石头与结晶盐筑出1500英尺长的堤岸。生态“社会雕塑家”波伊斯在1982年第七届卡塞尔国际当代美术作品展上展出的《7000棵橡树》作品等等。国内的生态雕塑在20世纪末开始兴起,例如:窦金军的《黄河母亲》(1997)是最早被公认的生态雕塑作品,其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保护母亲河意识(如图1)。展望的《都市山水》《假山石》《山水大餐》等作品是在城市愈显交通拥挤、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严重负效应之时希望回归自然的情感表达,是表达人与自然的矛盾,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以及人对生态问题的态度与思考。
目前国内生态雕塑的建设状况和水平尚未成熟,与国外生态雕塑相比有一定差距。一是在创作理念、优化环境、引导人类精神生态方面尚处于认识阶段;二是有的作品材料低劣,在风雨侵蚀下破损不堪,未达到愉悦却又形成新的污染;三是生态雕塑工程的设计建造都与政府的审批、工程的实施以及各专业、各级行政、市场等诸种利益链条纠缠在一起,生态雕塑本质属性扭曲严重。那么,国内生态雕塑的设计与建造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在进行国内外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确立朴素生态观的创作理念
生态雕塑与城市自然环境要和谐共生,应显露自然、尊重自然、增强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改变仅考虑体量、色彩、空间、尺度适应性的思维,更加注重生态雕塑建成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比如对制作时材料的选择、资源消耗、使用时的影响、材料废弃后的再生利用等等问题进行思考。生态雕塑要立足人文精神感受,发挥其调节公众心态,协调公众关系,引导公众文化的作用,增强公众性与亲和力,体现对欣赏者的关爱,对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表现,关心生理、心理感受,重视信息适度和适应性原则,缓解不良环境给人造成的生态失衡,唤起人们对美的生活或理想的生活的美的感受与向往。生态雕塑不只是为城市创造了美丽的物质空间,它也为城市创造了人性的精神空间。生态雕塑还要关注与周围环境时间空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足够的弹性设计,比如从建造到废弃的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影响,以及适宜地方区域环境和气候的建造材料,等等。现在出现一种“垃圾雕塑”,把生产生活废弃物经过艺术的构思、整理和组合创作为现代雕塑,既创造了美,又警示公众保护环境意识。
二、要形成完整的生态雕塑设计规划体系
一是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应体现地域性特点具有可持续性,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应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尊重自然生命体,应强调入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应统筹考虑雕塑生态系统。比如在生态雕塑的整体布局和雕塑设置点选择上,雕塑家须对城市的文化、历史、建筑的特点都要进行选择和取舍。生态雕塑要合理地划分连接城市形象性雕塑、重大历史事件雕塑和装饰性雕塑的合理区域,同时生态雕塑要将自然美学的思想融入到空间配置中来,但不应过度人工化。二是应遵循生态雕塑特有的建造模式。生态雕塑的目标在于启示和指引大众的生态观,因此建造本身必须体现生态观。一般来说通过两种模式来建造生态雕塑:线性模式,即用城市所处地域的原料、废弃物、建设垃圾加工、制作雕塑:环形模式,即突出材料在生产、建造、运作阶段的循环恢复性,要遵循生态雕塑设计目标的特殊性。生态雕塑的设计目标主要是引导生态观,具体来说包括地球和谐、精神平和、身体健康、触动人类审美视觉和情感关爱以及减少污染。
三、要突破利益链条的制衡
生态雕塑规划建造同其他公共雕塑建造一样会受到利益分配的制约,须考虑除专家意见外的政府、投资商、各级领导的意见,往往一件作品从设计初始到最终成品会面目全非。因此,要纠正体制上的问题,要保障生态雕塑规划建造以有经验的生态雕塑家为中心,并参考广大市民的意见。可成立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生态雕塑艺术设计委员会,在政府制定生态环境、市政规划时发挥作用,并根据生态环境的发展远景规划设立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其次项目征集可以以会展、比赛的形式进行竞标,扩展可选择面,增加独创作品出现的机会。
随着我国住宅、园林建造的发展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雕塑设计师们应该在保障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建造方面提高自身审美观念,让设计与时俱进,引导生态观念融入大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