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文
【摘要】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格局下,作为绘画基础的教学,事实上仍然无法脱离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体系。基于这种状况,以经典图式介入教学,构建一个折中而又给学生留有余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关键词】高校美术;基础教学;图式介入
随着国内美术教育的日渐扩大和艺术多元化的不断深入,近十几年来,传统美术基础教学模式的弊端与不足引起了各艺术院校的广泛关注。然而,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美术院系仍沿用着传统的基础教学体系,部分院校虽有一些实验性的改革,但多数是昙花一现或流于形式之变。究其原因不外有二:第一,教育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向前过程,教育还得依靠历史经验来支撑;第二,当代多元与自由的艺术缺乏经典可循,在教学上是一片尚未形成核心价值的真空地带。鉴于此,可以肯定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仍需维持运作。然而,紧跟时代步伐又是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主题,在这种尴尬的境遇下,与其纸上谈兵,不如踏实地去寻找一些折中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也算是对时代呼唤的一个回应。
在纷繁多变的艺术浪潮中,基础教什么?如何教?或许是教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诚然,作为基础教学,离不开学科基本常识、规律、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而在当代艺术多元和复杂专业结构的大背景下,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广泛知识的涉猎又是基础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鉴于这两点,当代美术基础教学应四位一体:掌握规律、培养技能、开阔视野、发展观念。事实上,在高等教育中都有一个基本一致的方向,就是首先使学生获得一种广泛的人文视野,然后进入学科未知领域的探索,艺术学科也不例外。教学过程中,笔者倡导“图式”介入教学——在常规写生训练的同时介入对大量经典或优秀绘画作品的学习(分析、比较、借鉴、实践)。众所周知,教育离不开传承,美术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实际上大多是通过对已有绘画图式的学习实现的。伟大的文艺复兴所出现的新艺术表现形式,归根到底也是对古希腊罗马经典艺术图式普遍关注的结果。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指出:“图式是艺术家施展魔法的媒介,没有这种媒介,没有一个能够加以和娇正的图式,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能模仿现实。”“每个艺术家首先都必须有所知道并构成一个图式,然后加以调整,使之顺应描绘的需要。”可见图式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其实,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模式也是通过对已有图式的教学实现的,但它主要以教师个人经验图式和单一的“写实”造型要求作为教学的支撑点。显然,过于狭隘的教学范式与当代艺术的自由和广泛的专业结构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其可预见的影响主要在学生思维广度与绘画语言表达方式层面。在“图式”介入的教学中,通过优秀绘画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把思维推向更广的空间,并能培养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下面就教学中要侧重的两个方面进行简略探讨.
一、着重改变偏重技术传授倾向的教学,以研究造型规律为主,在掌握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发展思维、培养技能。综合性能力培养是当代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特征,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绘画基础,又要重视思维能力基础。大量经典和优秀图式的学习,是掌握规律和发展思维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因此教学中要重视经典作品的作用,充分挖掘图式中潜在的造型规律与遮蔽的丰富语义。在教学中要注意:第一,为了使焦点集中到共性规律的把握上,应引导学生着重关注画面的抽象构成形式(如黑白色块的平面构成、形状对色彩的分割所形成的色块之间的对比关系)。实际上,在平面造型中,一个具体的形状与色块所构成的抽象形式,才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心理的基本因素。正如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说:“形式一经摆脱模拟、写实,便使自己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前进的道路,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便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影响人们的感受和观念。”因此,在基础教学中要逐渐引导学生摆脱单纯的“模拟”而侧重于艺术自身规律的掌握;第二,美术教学也要系统化与知识化。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知识性让步于技术性,不易于知识系统化的实施,“图式”介入为教学条理化提供了可能性。如色彩静物写生课可按“画面的黑白灰组织”“色块的归纳与限色”“色调的组织”“色彩的平面协调性”等几个知识模块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借助图式学习以掌握造型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对规律运用的写生实践。经过这样的整合,既保持了绘画写生课程的独立性,又明确地把造型基本知识转归到几个不同的教学模块之中,有助于学生的掌握。
二、注重艺术思想与艺术时代性意识的培养,强调技术的差异性让位于艺术观念的独特性和个体创造性。艺术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这也是艺术的审美价值所在。绘画作为传达媒介的一种图式形式,图像的表述和视觉的体认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一个“看”法或认识。美国著名学者苏珊·桑塔格在她的《反对阐述》一书中写道:“一个艺术作品之所以比另一个艺术作品更有兴味,并不取决于该作品的风格选择是否让我们注意到了更多东西,而是取决于这种注意的强度、可信度以及是否机智,不管其焦距如何狭窄。”一幅吸引入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视觉力度——视觉在接受图像信息时所感受到的审美强度,而非纯粹的技术层面,所以艺术思想与艺术传达方式对作品的成败起关键的作用。同时,艺术观念也是作品从“模拟”走向写“我”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基础教学中,要重视观念层面的引导,使学生能在不同的艺术理念中进行深化和系统研究,并藉此进入文化思考的领域。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图式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知不同图式的观念差异,引导学生从常态发现非常,从看似乏味的形象中发现并表达出“意味”,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入绘画心理场。
我们的基础教学传统是侧重强调“再现”因素,而扩招后的学生并非都适合于写实方向的培养,因为许多并不具备写实再现所必需的基本功底,但他们或许具有极好“写实”以外的其他能力。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艺术观念上的引导,使学生沿着自己的性情和趣味出发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艺术形式。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思考美术基础教学,要充分认识新的背景下美术专业基础课之内涵,打破僵化的教条主义,灵活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要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重视传统、关注现实。通过多方位的思考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