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廉洁”与“不离廉洁”

2015-05-30 10:48:04廖宇
廉政文化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廉洁禅宗

廖宇

摘 要:禅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中包含的廉洁思想影响至今。禅宗廉洁指因破除无明而认识到世界现象的虚幻不实而对外物没有贪欲。禅宗可谓“不立廉洁”和“不离廉洁”,即不执着于廉洁。禅宗廉洁与社会主义廉洁虽有根本不同,但都讲究自我修炼,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禅宗信仰者而言,禅宗廉洁是其行动指南;对于非禅宗信仰者之外的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禅宗廉洁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廉洁文化,即不执着于廉洁:廉洁是我们今天工作中的重要工作要求,但它并非唯一的要求。

关键词:禅宗;廉洁;无明;不执

中图分类号:B9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5)05-0054-04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文化传统,与儒家、道教并称三教。三教之用,各不相同。常言道“儒以治世,道以修身,佛以修心”。佛教特别关注心性的修养。隋唐以降,中国佛教宗派林立。禅宗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支,深受广大知识分子的喜爱,至今仍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教派,对中国其他文化如宋明理学影响深远,甚至对整个东亚佛教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至今还在中国人思想深处起作用。探究禅宗文化中“廉洁”之真意,有利于我们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

一、廉洁之意

“廉洁”一词,古已有之,妇孺皆知。“廉”在古文中常释为“洁”。如《鬼谷子·摩》:“廉者,洁也。”[1]706由于两字意思相同,“廉洁”二字古文中也常连用。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王逸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2]197即不接受他人的馈赠,不玷污自己的人格。另外,“廉”亦有“不贪”之意。如《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观其絜廉务行而胜其私也。”王聘珍解诂:“廉,不贪。”又如《慧琳音义》卷三“廉俭”注引《考声》。[1]706而“不贪”则正是“不受”之思想前提。只有思想上的“不贪”,行为上才能“不受”,人格才不会被玷污。

不贪为廉,佛教反“贪”,因此佛教是倡导廉洁的。佛教认为,人生皆苦,诸多烦恼。这些烦恼并非外来,而来自人心。诸多烦恼中以“三毒”——贪、嗔、痴最为根本。“贪”是对生活必需品以外的其他东西的占有欲。贪是对于自己喜好的事物产生出染污之爱,引生五取蕴苦。《瑜伽地论师》明确指出“贪”的缘起和种类:“贪由十事生。一取蕴,二诸见,三未得境界,四已得境界,五已所受用过去境界,六恶行,七男女,八亲友,九资具,十后有及无有。问:何贪于何事生耶?答:随其次第十贪于十事生。何等为十?谓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3]848俱舍论卷二十二将贪分为四种:显色贪、形色贪、妙触贪、供奉贪,可修各种不净观以对治之。

二、贪之根源

贪缘何而起?贪、嗔、痴三毒中贪、嗔二毒皆根源于“痴”。痴即愚痴,又名无明,指不明事物的因果,缺乏智慧。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杂阿含经》卷二八:“诸恶不善法生时,一切皆以无明为根本。”由于缺乏智慧,人们不明白事物的因果,因此不能够认清事物的真实面貌,执着于表象,以为世界和“我”恒常存在。不明白万事万物都要依赖于内在的因和外在的缘存在。他们或执着于外在的事物,或执着于“我”,却不明白这一切只是幻象,而非真实。因此,佛教认为,从根本上解决“贪”的问题,在于破除“无明”,当明白世界万事万物只是一种幻象,不必执着时,就不再对事物产生占有之贪欲了,也不再执着于“我”的感受了。

三、禅宗文化下“廉洁”真义

从根本上讲,佛教认为破除“无明”是破除贪做到廉洁的根源。但具体而言,禅宗有自己阐述。

禅宗的修持要领是“无念、无相、无住”。六祖慧能《坛经》中有:“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住者,为人本性……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但离一切相,是无相;但能离相,性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生心。”[4]31-32“无念”并非脑海一片空白,而是指没有妄念,不被外境所染。“无相”并非否认事物在眼、耳、鼻、舌、身、意所观照下所呈之相,而是指无诸法之执着相。“无住”是指人的内心不停留在某个事物之上,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

禅宗的观点可以用其文字观来详细说明。禅宗讲究“不立文字”,同时也讲“不离文字”。“不立文字”并非简单粗暴的抛弃,《坛经》:“志诚言:‘请大师说,不立如何?大师言:‘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关照,常离法相,有何可立?自性顿修,立有渐次,契亦不立。”[4]79可见其实“不立”文字归根结底在于让人明白文字或经典不过是指月之指(开悟根据),而非月亮本身(真理),开悟只能依靠人心中的佛性,而不能执着于文字和经典。“不立文字”为人熟知,“不离文字”知之较少。“不离文字”指出文字或经典本身也是有自身的作用的,虽不是月亮(真理)本身,但也有指月的作用——文字或经典帮助人们认识真理。当然这两者虽对立也统一,统一于不执。

至于廉洁,禅宗的基本态度亦是不执。或可用“不立廉洁”和“不离廉洁”来表达其意。“不立廉洁”,并非彻底地抛弃廉洁走上贪腐之路,而是不要执着于“廉洁”。“廉洁不贪”固然是佛教所提倡的,但是如果执着于此念则有问题。执着于廉洁,可能将廉洁作为工作的全部,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思想:只要廉洁不贪便做好了工作,不需要再做其他的工作了,更不考虑工作是否“一切为了群众”,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符合人类最根本的利益。如此,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渎职、价值观不当等现象。“不离廉洁”指出,“廉洁”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可忽视。廉洁本意“不贪”,贪之根源在无明。提倡廉洁实为佛教教义重要内容,破除“无明”,认识到世界的万事万物由内因外缘而起,因此本性是空,并非真实。提倡廉洁,实际就是让人认识到空,正如慧能的著名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4]16“不立廉洁”和“不离廉洁”表面上看意思相反,实际上却统一。“不立廉洁”是从否定的意义上来讲,不要执着于廉洁,如果执着于廉洁的话,为政的其他品德,如勤政、为民等可能会被抛弃。“不离廉洁”则从正面来突出廉洁的重要性,廉洁不贪是认清四大皆空,不要迷误于虚妄中。只有开悟,觉悟到世间的真理,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廉洁不贪——不仅是行為之不受,而且心不为所动。“不立廉洁”和“不离廉洁”统一于不执着于廉洁。

四、禅宗廉洁和社会主义廉洁之异同

佛教禅宗文化给予我们今天廉洁文化之丰富营养。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禅宗廉洁与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廉洁有相同之处,也有着根本不同。

禅宗廉洁和社会主义廉洁有着共同点,它们都讲究自我修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8日《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明确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5]廉洁的重点在于自我修养,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禅宗廉洁也讲究自我修炼,禅宗认为一个人能够破除无明获得觉悟的智慧,关键在于其自身的修炼才能觉悟,才能做到不贪廉洁。

但是两者毕竟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首先,两者建立的前提——世界观不同。禅宗廉洁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的一个部分,建立在佛教的世界观之上。它所谈的廉洁是建立在佛教基本教义之上,它认为世界上一切现象并非真实,而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社会主义廉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客观存在。事物也分为现象和本质,但并非一切现象都不真实,假象不真实,但真象真实。其次,两者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导致有不同的特点。禅宗产生时间较早,禅宗教内认为是南北朝时由达摩祖师传入中国,也有人认为禅宗的实际创立始于唐朝慧能。无论如何,禅宗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产生于近代,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精髓,它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其根本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后,在科学性方面有所差异。禅宗廉洁以佛教禅宗文化为思想依据,具有佛教自身的逻辑性,但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现实方面的契合上有所欠缺。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符合形式逻辑,符合政党实际和社会现实,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五、禅宗廉洁文化的当代价值

禅宗廉洁文化,在今天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禅宗信仰者,乃至佛教信仰者而言,禅宗廉洁文化意义重大。我国佛教信徒众多,除了宗教职业者以外,还有大量的在家居士,其中很多是禅宗信徒。对于宗教信仰者而言,宗教教义、宗教信条是其行事指南。不难想象,真正的佛教信徒,从内心深处是认同佛教的世界观,认同世界的现象皆虚幻不实,无需执着,认识此理,坚持修行,自然对外物没有贪欲,做到廉洁。

其次,对于非佛教信徒而言,禅宗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廉洁文化。禅宗的“不执”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提供了借鉴意义。廉洁当然是非常重要,值得提倡。但是如果我们过分地执着于“廉洁”二字,而忽视为政的其他品德,比如勤勉、谨慎等,把“廉洁”当做是为政的唯一的要求,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个人非常廉洁,对外物没有一点儿贪欲,但是他在其职位上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或者他为政时虽没有私心贪欲,但是在工作时并不谨慎,不顾及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切身利益,这样的工作态度也是不正确的。用禅宗的“不执”来看待廉洁文化,既看到廉洁是为政的首要条件,同時也要看到,廉洁并非唯一条件,还有其他的要求。这种理解也是符合并且体现在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中,如我党的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但强调廉洁,同时强调工作要求真务实。

禅宗视野下的廉洁是建立在佛教的世界观之上,指的是认识到世界现象的虚幻不实,因此无须执着,对外物没有占有欲。禅宗的廉洁文化,是不执着于廉洁。虽然禅宗廉洁文化与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有所差异,但都认为廉洁的最大敌人是自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禅宗廉洁文化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古印度)弥勒论师著,李利安主编.瑜伽师地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4] 慧能著,郭朋,校.坛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习近平.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EB/OL].(2015-01-16)[2015-08-0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

16/c1024-26399590.html.

责任编校 王学青

“Not-Setting-up Honesty” and “Not-Adherence Honesty”:

Honestys True Meaning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in Zen Culture

LIAO Yu (School of Political Studi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hengdu 610225, Sichuan, China)

Abstract: Ze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Zens honesty considerations has an impact even today. Zen honesty means to get rid of ignorance and recognize that the world phenomenon is unreal and there should be no greed for any external things. Zens honesty is “not-setting-up honesty” and “not-adherence honesty.” Although Zens honesty cultur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socialism honesty culture, they both pay much attention to self-cultivation. Zens honesty culture can well be referred to today in building socialism honest culture. For Zens followers and practitioners, Zens honesty is their guide of action. For non-believers of Zen, the Zen honest culture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understanding of honest culture. That is to say, honesty is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of our work, but it is not the only requirement.

Key words: Zen; honesty; ignorance; non-attachment

猜你喜欢
廉洁禅宗
禅宗软件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浅谈大学生廉洁教育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08:13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关于曲艺小品《荷莲清风》的审美价值
戏剧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1:06:02
从需求层次理论探索廉洁文化建设
“四四三”创建廉洁高效供电所
以禅宗为灵感:细线生成的天然晶体座椅
工业设计(2016年9期)2016-04-12 12:56:42
张九龄与禅宗
怎样打造禅宗文化大品牌——对湖北黄冈禅宗文化开发的思考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