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蒋捷词被评为“倚声家之矩矱”,然其《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秋娘容与泰娘娇”一句却多有混淆。本文从版本,语词,句法和词意四个角度对这两种版本进行辨析,以证明“秋娘容与泰娘娇”的合理性,避免以讹传讹。
关键词:蒋捷;一剪梅;版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样评蒋捷的词:“捷词炼字精深,音词谐畅,为倚声家之矩矱”。其《一剪梅·舟过吴江》就当之无愧。然而,词中“秋娘度与泰娘娇”这一句,在当今的众多选本、注本中,绝大多数改为“秋娘渡与泰娘桥”。本文旨在辨明“秋娘容與泰娘桥”这一句的真伪,从而细致领会其真实含义和情感,避免以讹传讹。
一、从版本源流的角度辨析
《全宋词》版作“秋娘度与泰娘娇”,其背后支持的有明刻本《宋六十名家词》、《强村丛书》等。明吴讷的《百家词》比《宋六十名家词》早二百年,两者文字也相同。《白香词谱》、《词律》和《康熙词谱》均作“秋娘容与泰娘娇”。其根据是元抄本,见《景刊宋金元明本词》。该版本与蒋捷的南宋最近,可信度最高。佐证还有杨慎的《词品》、《精选古今诗余醉》和《古今词统》等。
然而,胡适主张“秋娘渡与泰娘桥”。其《词选》:“渡,黄荛圃藏抄本作度,注‘度一作容。桥,各本皆作娇。适按,此皆后人所改。”认为度与桥皆是吴江地名。黄丕烈富藏宋元善本,应较为可靠,然而黄丕烈藏本中的注 “度一作容”,却被忽略了。胡云翼的《词选》、《宋词选》均选此阙《一剪梅》,文字与胡适同。其后遂成大势,《历代词萃》、《唐宋名家词选》、《唐宋词格律》等等,均从此说,其中也不乏名人编纂。而在众多版本中,元抄本“秋娘容与泰娘娇”最可信。
二、从字词释义的角度辨析
关于“与”字的解释,《诗词曲语词汇释》中,“与”字有十解,却唯独没有“和”的意思。所以,“秋娘渡与泰娘娇”很难得到支持。而“容与”据《词源》所说,指“安逸自得貌”。《唐宋词选》注为“快乐”。笔者认为“容与”在这里与“娇”形成对照,一个安闲沉静,一个灵动可人。这句诗中提到的“秋娘”语出唐杜牧《杜秋娘诗》及序。后用作歌妓或美女的代称。泰娘也泛指歌妓,亦作美人的代称。刘禹锡就曾作诗《泰娘歌并引》。
关于“秋娘渡”和“泰娘桥”,各家都以地名注释。甚至有的说泰娘桥也是津渡名,认为秋娘渡指苏州南之吴江渡,泰娘桥指苏州城西阊门外之皋桥。舟过吴江,过的就是吴江县城,而阊门的皋桥在苏州的西部,无论是过吴江还是吴淞江,都不经过所谓的泰娘桥。所以,地名一说是经不起推敲的。
三、从诗词句法的角度辨析
关于词中的七言句,周云龙在其《词的鉴赏与创作》一书提到最常见的是上二中二下三式和上四下三式。但由于这两种句子区别不甚明显,一般视为四三式。词的七字句独特句式还有三四式和一六式,前者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后者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此外二五式在这首《雨霖铃》中也有一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没提及上三中一下三式。参看王力的《古代汉语》和刘福元杨新我《古代诗词常识》,大致也如此。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的第十六至十八节。王力用字母表示诗句中的词性,名词用N,小写的n就是修饰用的名词。那么“秋娘度与泰娘桥”应该写成nNN-P-nNN,王力举例无数,还真就没有这样的。事实上,P这个字母(代表连介词)在王力的众多例句中仅仅出现2次,而V(动词、系词)却几乎出现在每一句中。所以说“秋娘度与泰娘桥”这个句式是不成立的。
四、从词意和作者角度辨析
然而文字、词语、句式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蒋捷的时代是宋末元初,蒋因不事二朝而田园归隐,生平著述,多以义理为主,风节倍受后人称道。《蕙风词话》卷一评曰“蒋竹山词极秾丽,其人则抱节终身”。唐圭璋释其《贺新郎》(梦冷黄金屋)时说,“以美人自喻倍见孤臣迟暮之感”。我们也可以在其词作中发现,蒋捷对其个人操守、底线的把持,多次流露出道德优越感、自信和自得。其《贺新郎》(深阁簾垂绣)怀念家人;其《沁园春》(结算平生)有“自古娇波,溺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不?”;《南乡子》(黄葵)自鸣得意“自有幽人处士夸”等。
蒋捷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他那个时代能够洁身自好,不染污泥,对家庭真诚依恋,重情守义,大概会让很多现代人汗颜。《一剪梅》就是最突出的表现。春天惹动闲愁,但船行江上,不能畅饮,岸上丽人令人遐想无限。离家在外的漂泊者会对此会有特别的敏感。他要展现的正是在诱惑面前的定力。离别与旅途的飘潇风雨一样,都是作者内心强大精神力量可以克服的。对于不属于自己的美没有贪恋奢求,而借此表达对家庭的一往情深,蒋捷对此种至高修为很是自我欣赏。如此一层层娓娓道来,都与地名无涉。
以上从版本,语词,句法,词意等多角度,论述了“秋娘渡与泰娘桥”难以成立的各项理由以及“秋娘容与泰娘娇”的合理性。“竹山词语纤巧,字字妍倩”(毛晋《竹山词跋》),我们应该尽可能恢复完璧,以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参考文献:
[1]宋六十名家词[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
[2]王力.汉语诗律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12.
作者简介:刘萱仪(1992–),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