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彬
摘要:目的:知柏地黄丸联合曲普瑞林治疗特发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接受诊治的120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人,治疗组采用知柏地黄九联合曲普瑞林治疗方法,对比组单纯采用曲普瑞林常规治疗方法效果。结果:知柏地黄九联合曲普瑞林治疗组,儿童成熟速度有效减缓,且治疗组实际平均治疗时间为23.25周,对比组实际平均治疗时间为27.15组,知柏地黄丸联合曲普瑞林周曲普瑞林总疗程显著低于曲普瑞林总疗程(P <0.05)。结论:知柏地黄九联合曲普瑞林治疗特发性性早熟治疗效果显著,更能有效抑制儿童生长血清性激素水平上升,控制骨龄(BA)与实际年龄(BA)的差值,应在临床进行普遍推广。
关键词: 知柏地黄丸;曲普瑞林;特发性性早熟;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58-01
女孩在8岁之前、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的青春期提前征象(如第二性征发育、身高和体质量超过正常范围,骨骺生长加速,骨骺提前闭合等),称之为性早熟。特发性性早熟(ICPP)发病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晰,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所造成,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释放频率和峰度增加更加重了青春期的提前,特别是夜间GnRH脉冲式分泌的增加[1]。知柏地黄丸由知母、熟地黄、山茱萸、黄柏、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等组成,其成分含有具有滋阴补肾、清毒泄火、益精填髓等功效[2],现代临床将知柏地黄丸配合西医治疗儿童特发性性早熟具有指导意义。现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筛选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接受诊治的120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其生长速率(GV) >7cnl/a,血清黄体生成素(LH)峰值>15 IU/L,LH峰值/卵泡刺激素(FSH)峰值>0. 7,卵巢容积>1 ml,卵泡直径>4 mm。且排除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气质性病变、假性早熟、性腺及肾上腺肿瘤及其他内分泌疾患或肿瘤等特殊情况,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枢性(真性) 性早熟诊治指南做提供的标准[3]。
2 方法
治疗组女童采用知柏地黄丸联合曲普瑞林治疗方案,口服知柏地黄丸,6-8粒/次,根据年龄增减,一日三次。曲普瑞林在治疗初期1-3月内剂量控制在100 mg/( μg .次),每4周一次注射肌肉,之后按月减量,控制在70±10 μg /( kg .次),根据儿童具体生长速率调整用药量,维持在4-6cm/年。疗程最短6个月,最长24个月。当女童骨龄在(12±0.5)岁时停止使用曲普瑞林知柏地黄丸,对照组仅单纯采用曲普瑞林,剂量及用法参照治疗组。
3 结果
3.1 生长指标的变化
两组女童经过治疗,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BA/CA(骨龄与实际年龄比值)显著下滑,生长速度得到很好的控制。具体如表1.1。
3.2 第二性征变化对比表
两组女童经过治疗,第二性征明显较治疗前有所减弱,治疗后1-3个月时,治疗组女童25例出现乳房腺节变软、阴道分泌物减少,对比组出现16例;治疗6-12个月时,治疗组37例出现乳腺结节基本消失,对比组29例;治疗13-24周,基本现实正常女童生长状况,且FSHF或者T峰值均呈现下降趋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如表1.2。
3.3 心理状态
两组女童经过治疗,其中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女童情况明显好转,95%以上女童生理素质健康,更加乐观开朗,积极与人交流。
4 结论
现代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及外界物質的刺激,对于儿童的成长产生诸多负面因素,儿童性早熟是儿童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传统治疗方法采用西医治疗方案,但价格昂贵,效果不显著,随之中医学的引入,大大去除了治疗儿童特发性性早熟的弊端。人的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过滤形成尿并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具有内分泌功能,通过产生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1,25-(OH)2D3等,参与调节血压、红细胞生成和钙的代谢。知柏地黄汤是滋阴补肾,清热泻火的要方。方由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组成,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知母、黄柏滋阴清热泻火。牡丹皮、山茱萸、黄柏、熟地黄和知母等纯中药材制成,可以滋阴清热,治疗口干咽燥、耳鸣遗精、潮热盗汗等肾脏阳虚症状具有显著疗效[4]。通过知柏地黄丸联合曲普瑞林治疗治疗,有效控制和减缓第二性征的形成,调整身高和其他体质机制,改善心理亚健康状况,曲普瑞林作为GnRHa与GnRH受体存在巨大的亲和力,能使垂体失去对天然的GnRH的反应,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降低FSH和LH的释放[5]。但也要根据女童的具体身体状况,适当增减剂量和疗程,避免进一步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周芳,侯春光> 知柏地黄丸加大补阴丸联合赖氨酸治疗青春早期矮小女童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3):204-205.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S].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