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琼
【摘 要】伟大的哲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许多事情都还懵懵懂懂的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展兴趣教育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是兴趣教育呢?作者认为兴趣教育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爱心诠释以及对教育的热情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积极情感,同时也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充分的尊重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的能够有充分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能够做到兴趣教育呢?教育过程中又应该怎么做呢?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作者将结合自身的观点进行总结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93
根据兴趣教学对于学生们的要求以及现阶段学生所处的小学阶段的好学、好问、好奇的特点,作者提出了教师应当采取的一系列的方法,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而要想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提高就应该采取兴趣教育的相关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尽量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展开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增加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学生们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并且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也能够增强。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会更加期待参与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同时在兴趣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多开展课堂互动活动和相关的一些实践活动,针对这些兴趣教育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自身在兴趣教育方面的经验总结了以下的几个观点:
一、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生关系构建占据了学生兴趣教育的很大一部分,换句话说,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现代教育中普遍认为学生本身都是积极向上的,具有发展潜质的,但对于小学学生而言,若是教师对于学生过于严厉,学生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从而扼杀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所以作者认为学生与教师应该构造一种平等和谐而又融洽的关系:
1.平等的关系。很多传统的教育观点都认为,在中国的教育中,学生应该是尊师重道的,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教师都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是应该让学生们敬畏的。但是作者认为,在这个时期,学生们应该与教师创造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是以教育者自居。而是应该给学生的暗示是:你不会的,我可以教你,你有问题我可以帮助你的思想观点,让学生们从心底接受教师。
2.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关系。作者认为,要想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重心就是爱。教师们只有投入足够的热情并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让学生们感觉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注,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爱,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当教师对于学生们的称呼由“你”变为‘我们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的距离也就拉进了。自然而然,学生也就更愿意与自己‘近的人之间进行交流。
3.注意关系的融洽性。作者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种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应该多进行各种交流,不仅包括学习方面的,同时也包括情感方面的。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分析指导以及关心,从而逐步建立起师生之间如同母女母子之间的关系。并且当同学们足够的信任教师时,就会与教师之间无话不谈,那么教师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而在相互理解中学习也就是我们最想要达到的一种状态。
二、注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方法
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教授与学习的关系,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般说来,当学生们喜欢某位教师的时候,其课堂气氛就会相对的比较活跃,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感情的投入,将自己对学生的爱与尊重通过感情的交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不害怕错误,敢于开口说,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学生刚开始学语文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难度的加大,知识储备要求的增加,不同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就会有所改变,有的学生甚至可能会出现厌烦的情绪。针对这一自然现象,作者认为教师应该采取多方面的行动来帮助学生。作者提出:
1.应当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天生资质是不同的,对于语文的理解能力也会出现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学生的层次准备问题,尽量让所有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掌握方法达到一样的目的,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主要留给掌握慢的同学,逐步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并且适时的降低放慢讲课速度。如:在教授拼音的时候,对于一些发音不准的同学,应当多提供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根据他们的掌握情况确定是否应当减慢教授的速度。并且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2.应当多进行关心和鼓励,应当不吝惜表扬。
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方面更有动力和信心。教师应当作到不吝惜对于学生的表扬和鼓励,特别应当注意越是一些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越应当进行鼓励,要多肯定学生们做得好的地方,多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奖励制度,当学生们表现好时,就奖励学生一朵小红花,再对每节课累计小红花最多的同学进行小奖励。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只有学生有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只有有兴趣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也只有有兴趣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才会去学习。对于生性好动并且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兴趣坚持又显得尤为重要。且对于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的教育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这对于我们的教师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它要求我们的教师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的持久兴趣方面的培养,不断的激励和增进学生们的最佳学习状态和兴趣,让他们在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中自主的学习。让他们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善于学习,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乐此不疲,达到最佳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