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工作千头万绪,几乎每天都要批评不同的学生。对教师来说,批评与表扬一样,是教育教学中鞭策学生不断成长进步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一手段,能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奋发上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认为批评是一种艺术。它首先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诚的思想交流。它通过教师的语言、眼神、动作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此能否恰当的把握批评的方法与艺术,是班主任能否做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赏识教育,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
我们天天和学生打交道,尤其是班级量化考评不理想时,更多的需要批评违纪学生,一怒之下新帐旧帐一起算,将学生批个一无是处,心灰意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一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叫他到他的办公室。等到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发现这名男生已经在等他了。这时,陶行知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这是我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 他又掏出一块糖果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打人,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掏出了第三块糖果给这位男生。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最后掏出第四块糖果说:“你能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果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陶行知批评学生的艺术令人佩服,发人深省。诚然,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与长处,更应该教育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方能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二、尊重是前提,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文坛上有两位经历相似但结果迥异的才女:三毛和席慕容。三毛数学很差,她有一次把数学书都背了下来,取得了好成绩,可数学老师却断定她是作弊抄来的,然后,故意当场出几道极难的题考她,三毛得了零分,老师得意地在三毛的眼眶上画了两个大圆圈并让她在学校的走廊里走了一圈,结果三毛从此厌学,并自闭八年。席慕荣也是个“数学盲”,她到初三时需要补考数学才能参加毕业考试。可是,她的数学老师在上数学课时,突然没头没脑地写了四道与课堂内容不相干的题让几个数学学得好的同学演板,大家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结果席慕容把这四道题背了下来,在下午的补考中顺利通过。席慕容后来回忆到,初中最后那堂数学课是她记忆中最温馨美丽的风景。席慕容的老师不动声色地放她一马,让她有条件在更适合自己的领域展示才华。
这些典型事例有力地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大,正确的教育方式关系学生的一生幸福。正如刘良华教授所说:“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的这一生就基本上没有希望。”“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善于鼓励、赏识、宽容学生的老师。”爱心是教育的真谛,而尊重则是教育的底线。我们都应向席慕容的数学老师学习,多一些关爱与宽容,让学生在关爱与尊重中找到快乐的源泉。严格管理学生是每位班主任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才会形成好的班风,但需注意严而不凶,爱而不溺,严爱相济,在爱中求严,在严中见爱。尤其是批评的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注意时间,场合,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关心的语气去帮助教育学生。本学期班里的几位男生课间经常迟到,我当众严厉批评他们,结果这几位男生很长一段时间闹情绪,以不做作业等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我常冷静的反思自己的工作,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何尝不把忠言变的顺耳,让学生听得进去,应该会更利于行吧。
三、爱心是主旋律,批评学生应持有爱心
教育中博爱的重要不必多说,我们也都知道能爱那些行为习惯不佳的孩子才是教育中的真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班主任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发现的眼睛,外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明确的告诉他们:“我真的想帮你”等等之类的话,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爱他们就要让他们知道”,因为现代的学生大多不再婉转,而是很直接,你不说,他们才懒得去猜你的心思,更何况是老师。程度稍好的学生更要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多指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合力,培养其责任感并应勇于承担责任;对那些问题学生,由于上一阶段都已一一领教过我的“大棒”,所以这一阶段我给他们“蜜糖”时,他们都心存感动,犯了错误也会不好意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期,他们中的个别同学因为小学时养成的散漫习惯,有时难免给班级扣分。我们与其去大声的训斥他们,不如找他们谈话,让他们自己找出自身不足,违纪的根源所在,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给班级扣了分,而对他们厌恶、歧视甚至恶语相讥,那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师生间的矛盾将会僵化,学生也会我行我素。教师只有倾注全部爱心才能感化学生。我在短短的半年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学生就像体弱的树苗,更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予更多的阳光,更多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不断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醒一个孩子的上进心,从而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不断进步。”
四、批评方式应因人而异
批评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悔悟,并在短期内改正错误。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思想的学生应因人而异, 严爱适度,批评学生应权衡利弊得失。老师在平时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可以春风化雨,而不是疾言厉色;多观察,从小处入手,善于在细节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多表扬。我班有个学生成绩落后,但我发现他值日做得特别好,我就经常在班上表扬他,在不断的赏识激励中,他从未出现过顶撞老师、破坏班风的行为,而且成绩越来越有进步。我采用赏识激励的办法,“征服”了不少看似“棘手”的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严的前提是“尊重”,真心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严格与尊重、严格与理解、严格与关爱”的有机结合。
总之,批评学生的艺术远比表扬学生的方法难以掌握,因此,批评学生一定要适事、适人、适时、适度、适情。在批评学生前,一定要冷静,压住自己的脾气,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场合,讲究批评的艺术,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批评有法,而无定法,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探讨的教育艺术。最后我要说:无论我们掌握怎样的批评艺术,都不如给学生多一份关注,多一份欣赏和期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们老师对之的注目,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都有信心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我们而更加美丽!(全国教育教学研究会评比二等奖)
作者简介:
潘新桂,男,广西来宾人,工作单位:融安县高级中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