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服务业发展与合作探析

2015-05-30 23:16邵帅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服务业

摘要:服务业以其高附加值、低污染性等特征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和经济体竞相发展的对象。两岸服务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存在广泛互补的空间。文章在分析了大陆与台湾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两岸服务业合作的政策建议,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两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示范区;第二,合作开拓大陆内需市场;第三,共同参与“一路一带”的建设。

关键词:两岸;服务业;发展现状;合作前景

一、 大陆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大陆“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的政策导向导致服务发展严重不足。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服务业得到恢复性发展。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78年~2013年,大陆服务业年增加值平均增速为10.9%,高于同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此外,在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中,服务业由1978年的不足20%跃迁至2013年的46.7%,与第二产业共同成为大陆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历经三十多年,大陆服务业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同时也暴露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 发展特点。

(1)发展潜力大。2013年,大陆服务增加值为26.22万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同期,制造业的43.9%,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越制造业。而美国服务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超过了50%,90年代初台湾这一比率突破60%,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也在上个世纪就超越了制造业,目前均稳定在70%以上。从服务业就业贡献来看,大陆服务业就业对总就业的贡献率虽然从改革开放前的不足13%上升到2013年的38.5%,但相比台湾50%以及欧美75%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由此可见,大陆服务业发展仍然不足,存在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2)内需空间广。大陆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改革开放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完善,服务业的需求猛增。以医疗保健业和金融业为例,1995年~2013年,城镇居民医疗保健人均年消费从人民币110.11元增加到1 118.26元,去除通货膨胀,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增加近6倍,同时段,美国增加约1倍,台湾增加50%;金融市场上,股票市价总值由2001年的43 522.2亿元增至2012年的239 077.1亿元,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增幅达3倍,远高于美国和台湾。尽管服务业需求的增量惊人,但相对广阔的内需市场依然不足。2013年,大陆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比例为6.4%,美、台分别是16.7%和14.5%;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为44.6%,而美、台早在1996年和2002年就超越了100%。在大陆强调内需,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引导下,预计未来服务业的内需将掀起高速度、大幅度增长的新高潮。

(3)以示范城市为中心,形成国际服务外包聚集地。2009年,大陆确定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城市为发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给予示范城市内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诸多优惠政策,鼓励承接技术密集型国际离岸服务业外包业务。据《2013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承接服务外包合作执行金额占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总额的27.7%,90%以上的执行金额由示范城市完成。在服务外包市场机构上,仍然以承接信息技术外包(ITO)为主,占业务总量的58.8%,更高层次的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BPO)和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KPO)占比分别为15.2%和26%。值得一提的是,KPO增长较快,同比增长57%,主要集中在工业设计、产品技术研发、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及测试等高端业务领域。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了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中心的国际领先的生产性服务业外包聚集地,并逐渐向高端化迈进。

2. 主要问题。大陆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极具潜力,却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

(1)以传统服务业升级为主,新兴服务业成长缓慢。大陆服务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以传统服务业升级为主,新兴服务业成才缓慢。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13年,传统服务业代表行业——批发与零售业生产总值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而信息傳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等几项新兴服务业行业的生产总值累计占比仅为8%。同时期,台湾批发零售业占比为15%,咨询及通讯传播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两类新兴服务业累计占比为10%,而美国仅电信营业额就独占全球30%。

(2)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无力拉动内需市场。在大陆“常态化”经济增长日益重视内需市场的趋势下,消费性服务业无疑是拉动内需的重头戏。但就当前大陆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而言,拉动内需市场的动力明显不足。据统计,2013年,大陆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三项主要的消费性服务业中,只有教育占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其他两项项分别为1.5%和3.5%。服务业总产值中,70%以上源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在美国,个人消费占总体经济的三分之二左右。

(3)服务贸易种类单一,国际市场占有率低。据《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4》的数据显示,2014年,大陆服务贸易总额为5 396.4亿美元,占世界比重的6%,维持了全球第三的排名。其中,出口2 106亿美元,进口3 29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的扩大状态。在服务贸易结构构成中,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业的比重最大,三项共占服务贸易总金额的80%左右,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高附加值消费性服务业呈现比较劣势。相对比,美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然逐年下滑,却依然以14.3%的绝对优势居于全球第一,并且贸易结构以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为主。不难看出,作为世界第一的货物贸易大国,大陆服务贸易不仅种类单一,而且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二、 台湾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台湾服务业的兴起得益于制造业发展的“外部效应”。19世纪40年代末,岛内工业初现快速发展势头,作为制造业辅助性行业的金融保险、国际物流等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随即萌芽。80年代末,随着优势产业——制造业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加,台湾当局做出引导台湾经济向服务业扩张的决定,吸引大量外资服务业进驻,促进台湾服务业结构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務业转型。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台湾服务已经成为岛内经济发展和就业的中流砥柱,优势与不足也越发凸显。

1. 发展特点。

(1)服务业岛内规模大,存量优势明显。纵观台湾半个多世纪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经历由产业结构“二、三、一”向“三、二、一”调整的阶段,服务业几乎一直保持着三产之首的地位。这与台湾外向型经济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服务业特别是运输及仓储、金融及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依赖程度高有重要关系。服务业在长期强劲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经验等资源,为发展国际化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积攒了丰富的知识资本,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明显的存量效应,提供有力的物质和知识的支持。

(2)以服务外向型经济为目的,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台湾是典型外向型岛屿经济体,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为了满足岛内企业在国际经贸中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台湾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但拥有世界先进的国际运输业,还逐渐形成了以金融保险业、电子通讯业、商务咨询业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其中,以金融保险业最为突出。台湾金融保险业自20世纪90年代自由化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定期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报显示,台湾在“企业效能”分类下“金融”项目中一直处于前20的位置,竞争力非同一般。

(3)发挥地理和人文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鲜明的消费性服务业。台湾自然条件优越,人文资源荟萃,使得岛内逐渐发展起了一批独居特色的消费性服务业,以观光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最为突出。台湾目前拥有“国家公园”6处,“国家级”风景特区12处,森林旅游区16处,主题游乐园41家,寺庙与古籍历史建筑资源若干,还有多处独居特色的休闲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区,形成了极具台湾特色的旅游产业链。另一特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始于1995年前后,主要从事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艺术、娱乐服务业行业,2000年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两年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占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5%,拥有华山、台中、花莲、嘉义、台南五大创意文化园区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形成了以广告、广播电视、工艺、出版主导,产品设计、电影、流行音乐及文化内容等产业激流勇进的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成为带动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 主要问题。台湾现代服务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岛内市场狭小,内部竞争激烈。台湾面积3.6万平方千米,约为大陆的0.4%,总人口2 300多万。对于支撑岛内经济的诸多中小企业来说,显然市场空间难以共享。面对狭小的内部市场,中小企业通常一面积极扩展国际市场,一面在岛内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然而,台湾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足,国际市场有限,仍然提供内需服务为主的发展现状加剧了岛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仅造成岛内供给过剩、价格竞争、产品重复,也不利于台湾服务业产业向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

(2)过分依附第二产业,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造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台湾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服务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制造业的辅助作用。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和现代服务业功能的完善,两者的互动联系更加紧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台湾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升并接近制造业,这主要得益于与制造业具有联动效应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台湾服务业增加值中,70%来自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虽然在当局政策的引导下迸发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成长势头,但仍然无法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媲美。对制造业的先天依赖性致使台湾服务业发展出现了“瘸腿”现象,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发展失衡,以至于在岛内制造业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服务业也难保增长之势。

(3)受到国际空间限制,国际市场扩展困难。台湾寻求国际空间的脚步虽然从未停歇,却进展缓慢,截止2013年,仅与5个中美洲邦交国以及新加坡和纽西兰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涉及贸易金额不足台湾贸易总额的2%。由于受到国际空间的限制,台湾服务业在拓展国际空间的道路上无法享受这些优惠带来的利益,进入东道国的门槛通常较高,使得交易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根据UNCTAD的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2013年,台湾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1.15%,同期,主要竞争对手韩为2.52%,其他两个“亚洲四小龙”成员经济体香港和新加坡的这一比率分别为3.01%和3.05%。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对于原本就饱受岛内激烈竞争之苦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 两岸服务业合作前景思考

从上述分析可知,两岸服务业的发展各具千秋也各有问题,在很多方面存在互补的空间。在总结了大陆与台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不足,并考虑到两岸经济规模的悬殊情况后,本文认为,两岸服务业应以大陆为平台,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兴不足”的形式深入合作。

(1)建立两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示范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营运过程中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互联网、物联网、通讯设备、交通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为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政、通讯、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以及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生活服务设施,既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大多数服务业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深化两岸服务业的合作,完善且通联的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以大陆中心城市为试点,建立两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示范区,是缩小大陆与台湾基础设施水平差距,加强两岸互联互通的有效途径之一。给予区内台企“国民待遇”并鼓励台企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将台湾基础设施建设的冗余资金、先进技术和经验引入大陆,一方面可以帮助大陆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臺湾建设资源的边际效率,摆脱岛内市场饱和的束缚。示范区运作中,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商业服务、基础研发、文化教育、通讯、交通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基础设施的合作,建立相关行业研发中心,利用台湾的创新能力培养共同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协调和加强示范城市与台湾地区基础设施联系的畅通性、便捷性。为深化两岸服务业的合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2)合作开拓大陆内需市场。2008年以来,作为拉动大陆经济增长的前两架马车——出口和投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波动较大,第三驾马车——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由于大陆消费市场广阔,内需却一直不足,经济增长的重心逐渐“由外向内”转移。两岸应抓住机遇,合作开拓大陆服务业的内需市场。

生产消费方面,大陆可以首先选择台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现代物流、电子通讯等行业进行合作,例如,台湾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在台湾开启人民币业务的背景下,两岸金融机构可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通过直接借贷或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为大陆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建立两岸金融风险防范合作机制,保障投、融资安全等。另外,借助大陆世界第二大服务业离岸外包承接方的地位,两岸不但可以加强发包与接包的垂直合作,还可以结合各自优势,利用台湾的创新能力和大陆的接包市场共同承接BPO和KPO的高端新兴服务业外包项目,推动新兴服务业的进步。个人消费方面,两岸应以台湾特色和优势消费性服务业行业为桥梁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大陆内需市场活跃的同时拓展台企的营销通路。具体来说,成立两岸消费性服务业企业信息交流平台,为台湾和大陆的消费性服务业企业提供匹配的信息与合作的机会;定期举办两岸专项合作洽谈会,特别是针对台湾的旅游业、教育培训业、文化创意产业、医疗保健业等优势行业;另外,根据大陆居民日益兴盛的网购行为,还可以开展两岸现代服务业网上交易平台,向大陆居民提供台企的服务项目等。

(3)共同参与“一路一带”的建设。“一路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者同为大陆为推动国际区域经济而做出的战略规划,涵盖了东亚、中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经济圈,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

“一路一带”上的经济体多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阻碍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进行。所以,完善基础设施成为“一路一带”发展的首发任务。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台湾拥有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结合大陆相对充足且低成本的劳动力,可以在互联网、通讯、交通、资金融通平台等领域率先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发内部市场,完善基础设施;未来还可以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力量建立两岸“一路一带”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营运中心,由大陆和台湾合作协助区内经济体进行基础设施的修建、维护和联通工作。此外,在服务业的其他领域,例如旅游业、文体娱乐业、卫生和医疗保健业等方面也同样存在不可估量的合作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恩,曾纪斌.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4,(2):66-71.

[2] 胡石青.两岸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J].现代台湾研究,2014,(2):1-6.

[3] 林珊,江信健.台湾服务业发展特点与前景[J].亚太经济,2007,(5):98-102.

[4] 潘海岚.现代服务业部门统计分类的概述与构想[J].统计与决策,2008,(3):44-46.

[5] 尚永胜.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25-28.

[6] 熊俊莉.台湾服务业发展概况[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12):39-42.

[7] 朱晓青.加入WTO后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邵帅(1987-),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5-04-11。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