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秋生
[摘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情感体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实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实践体验、角色体验、榜样体验、对比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
[关键词]体验实践角色榜样情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74
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说教,而应该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以及培养能力、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也只有做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更好地合作,交流方式更加灵活,使学生获得更多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才能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实践体验、角色体验、榜样体验、对比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实效。
一、实践体验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事物,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密切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即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促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中的知识都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重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达到体验、发现、探索和领悟的目的。
实践体验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参与社会调查、辩论、竞赛、采访、实际操作等。这些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合作精神得到树立,道德品质得到内化。
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时,笔者结合我们梧州市开展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收集家庭、社区、商业区、旅游景点等存在的问题及不文明行为,然后加以整理邮寄给有关单位;另一方面让学生对“青少年怎样为家庭、社区、校园的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学生怎样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怎样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等问题展开讨论,在班级开展评选“文明学生”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情感体验机会,而且升华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学生对此反应强烈,讨论气氛热烈,学习兴致高昂,决心向陋习告别,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达到了思想品德课所要求的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实现了知行统一。
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对书本知识理解透彻,而且通过体验,懂得了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有家园的必要性以及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继而使学生产生保护环境和讲文明礼貌的强烈渴求,并对学生将来的行为产生指导性的作用。
二、角色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形成情感体验,增强对道德的理解,激发道德情感,使之内化为道德认识和某种行为规范,形成价值观,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笔者班上有两个学生由于平时经常违反纪律,所以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但这两个学生不但不接受教育,还认为是教师对他们产生了“敌意”,专门找他们的“麻烦”。于是在《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的教学中,笔者请这两个学生来当一天“老师”。让他们给全班学生上一天课、批改一次作业、布置一天的班级工作、找当天违纪的学生谈心等。通过这一天当“老师”的经历,他们认识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认识到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并没有专门找谁的“麻烦”。从此以后,这两个学生逐渐转变,违纪的行为少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还主动帮助教师做一些班级工作,发现有其他学生违纪也会积极地对他们批评指正。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教师工作的艰辛,从而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来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这样也就真正实现了思想品德课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榜样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地引入“榜样”激励学生,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的事迹来感动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召学生,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榜样”的熏陶。
例如,在七年级《把握学习新节奏》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请我校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的往届毕业生回校给七年级新生做学习动员。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不仅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讲述了知识对当前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听得很认真,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优秀毕业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地联系这,联系那,存在着严重的脱离文本的倾向。至于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课外知识和文本对话的目标等都未做任何介绍,这样会大大影响文本对话的效果,甚至让学生觉得无趣和厌烦。另外针对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出现的随意读、滥读的现象或认识理解上的偏差也未能及时予以纠正。
4.学生在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由于师生关系不够民主和谐,学生怕出错、被嘲笑等,使学生不敢让真实的自我参与到对话中来。另外,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学生的自我评价、倾听和反思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
针对上述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呢?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 师生对话
1.教师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和能说,并平等地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和合理的期望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2.教师要善于有效提问。提问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形式是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这样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大家对某某同学的说法有什么意见?”“还有其他想法吗?谁愿意再补充一下?”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教师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另一种形式是学生向教师提问。对此,教师要把更多 “问”的权利给予学生。
二、生生对话
1.话题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生生对话的有效性,所以,教师预设的话题和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话题,都要符合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基于共同的话题积极地进行交流、倾听、反思。教师要注意适时介入到学生的对话过程中,对已游离于主体之外的话题及时予以引导。
2.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对话讨论中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训练思维、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也可以让学生对同学的表现加以评价,尽可能把师生之间的问答变成学生之间的讨论。
三、生本对话
1.首先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课本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多元理解,对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有所准备,以便更好地处理课堂问题,恰当地引导对话和交流。
2.接下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对话时间,再经过目标引导,使生本对话能够有目的地进行。由于学生间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不应以自己的理解来衡量学生理解的正确与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另外,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也可采用默读体悟、速读思考、朗诵感受、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热情。
四、学生与自我对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其四大要素,而真正的“意义建构”则要在学生与自我对话中完成。
1.反思和自我评价是自我对话的重要途径,对于课上交流的问题可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课后进一步地思考和整理总结,并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
2.可通过学生的作业等途径来了解学生自我对话的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敢于内省,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
将对话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对推动政治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对话教学在政治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对策,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对话教学。
[参考文献]
[1]侯民吉.从建构主义教学观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2]李红梅.让“对话”走进阅读教学[J].学周刊, 2012(22).
[3]秦玉莲,刘春生.新课标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4]蔡桂荣.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0(15).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