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玉苇
[摘要]教师应尽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里主动学习,让快乐洋溢整个思想品德课堂,做法有: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时政新闻导入新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行为训练,快乐体验;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激活课堂。
[关键词]录像课爱学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72
从教十余年来,笔者与同行交流最多的话题是:怎样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不是厌学、苦学。当然,要攻克如此大的难题,自上而下都要行动起来的。笔者也想在能力范围之内,使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里主动学习、爱学、乐学。下面,就结合笔者在一节县级初中思想品德录像课来说说自己是如何实现快乐课堂,使学生爱学、乐学的。
一、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时政新闻导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导入环节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导入环节,教师必须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吸引学生,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笔者参加的录像课比赛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节课的第一个背景材料,要吸引住学生,确实需要精心地筛选材料。刚开始选择导入材料时,笔者想到了关于沉迷网络的动漫。因为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因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而陷入困境。但回头一想: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相对小学生而言,已比较成熟,虚拟的动漫因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只有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件,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习效果。而时政新闻就具有动漫所没有的优势,如较强的时效性、真实性、新颖性等。
在本节课导入中,笔者最后选择了南宁都市频道的新闻《少女会见网友 被骗财又骗色》。选择这样的时政新闻符合当前社会由网络引发的系列问题的思考。该新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再加上当前互联网十分普及,如何合理使用网络也成为学生关注的话题。新闻一播出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观看新闻后,教师提问:新闻中的这位少女怎样才能避免伤害?这样一个问题,就把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学生踊跃发言:不跟网友见面,对陌生人提高警惕。教师再问:网友真的不能见面吗?学生:如果真想与网友见面,最好有大人陪同;如果要私自见网友,要经过长时间的了解,不可刚认识几天就见面,见面时别忘了有保护措施。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他们明白不良诱惑是可以避免,从而更好地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知识,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将时事新闻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快乐课堂的理念。
二、自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前段时间,笔者在育儿文章里看到有专家呼吁,要给孩子每一天都有自己的闲暇时间,即自己安排自己的事,自己思考自己的事。孩子在主动、愉悦中做事,有利于开发大脑。当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的模式从持续了十多年的开卷考试转为了闭卷考试,促使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急于罗列知识,让学生机械地勾画知识,接着就是落实读背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仿佛又回到了机械的应试教育,这也是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于是,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厌学情绪时有出现,表现在上课发呆、睡觉、讲话等。教师在授课前,都会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备课,不仅要熟悉教参、教材,还要做学生手头有的大量练习,往往备上一节课,就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且不计算查找资料的时间)。教师如不精心备课,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无法熟透教材知识的。其实,学生也是如此。初中生理解知识能力有限,如在上课过程中没有自学思考空间,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课堂主人的作用,就会成了学习的奴隶,陷入苦学中。记得,有一次讲评作业,笔者当时就顺着备课的思路讲评,然而因作业是前段时间学生做的,相当多的学生没回过神来,跟不上笔者的思路。之后,笔者及时调整了讲评思路,先给学生自己自学消化,然后再点评,效果好了很多。
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多,思想品德学科的预习很多学生没办法兼顾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新课传授中,笔者都会安排学生十分钟的自学时间,即使是讲评试卷,笔者也是先让学生自行把错误的题目订正后才讲评。在平时的新课传授中,自学往往包含有课前朗读新课文,对新课文有初步了解;课堂中粗读课文、细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小字问题,要求学生用铅笔(方便修改)把问题的答题思路写出来。在《对不良诱惑说“不”》中,笔者把本课的自学部分分成两个方块来完成。第一自学方块是:①粗读课文,想想本课由哪几个小标题组成?②细读课文,完成88页的练习。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提醒他们拿笔记录思路。自学的第二方块是让学生细读课本89-90页,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抗拒不良诱惑的办法,并对其加以解释。在学生思考五分钟后,为了检查自学成果,可留出时间给学生与前后桌交流自学成果。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行为训练,快乐体验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成了应试高手,但行动上却是低能儿。这与思想品德课中要求的 “知行统一”是背道而驰的。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搬运工,而忽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的获得。课堂授课中,教师就应大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接受知识。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练习中不仅要体现说、写,还要有行。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时,笔者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没想到,学生对此反应热烈,有上来跳街舞、骑马舞、拉丁舞的,也有吹拉弹唱的。学生真正能感受到高雅生活情趣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思想品德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惊喜。
陶行知先生曾强调,教育应是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必须把握思想品德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并把他们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创设基于学生生活与经验的情境。如在教学《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框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生活场景。场景一:班里有同学递一支烟给你时,你是怎么做的?场景二:在宿舍的卫生间里,你看见宿舍同学忘拿的100元钱,你是怎么做的?(训练要求:针对以上某个情景,前后桌四人交流分工角色,通过小品角色扮演的形式,把你的做法表演出来。先给学生交流3分钟,然后即兴表演。)学生表演完场景一后,教师随机采访男主角。教师:你是怎样拒绝吸烟的诱惑的?学生表演完场景二,教师随机采访女主角。教师:你当时看到这100元钱后很想要,但为什么后来没拿?小品的整个表演过程把学生的学习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学生思考、比划着怎样表演,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这节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学习不是厌学、苦学,而是喜学、乐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能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激活课堂
在授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素材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是讲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拍下的相片、自制的视频等。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生活。学生身边的素材,能鲜活地再现知识,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这也正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所在。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新学校 新集体》时,为了尽快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笔者把学生新生入学时的军训照片及学校的各功能室通过多媒体都展示出来。从学生的笑容中,能感觉到他们在接受、适应新环境,希望多认识新同学。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素材,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是切实地服务于教学。
在《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框中,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不良诱惑,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为此,笔者想通过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照片,以达到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给学生作榜样示范的效果。教学过程如下。教师:“在青少年的身边时时都有不良诱惑,如不小心陷入其中,毒害极深。可喜的是,我们很多同学都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使不良诱惑无可乘之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组同学们丰富多彩业余生活的照片。”教师展示了一组班里学生业余生活的照片。学生观看了自己或同学在球场里运动、图书馆里看书、校运会上比赛的相片后,都会心地笑了。正面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思想品德学科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生活,关注实际,为此教师就要做有心人,科学地使用学生身边的素材,不断增强学科的魅力,促进学生爱学、乐学。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心里感到安全自由时,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火花。在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都应该尽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