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简约奇异的艺术风格解析

2015-05-30 00:39奚林元
美术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朱耷简约

奚林元

【摘要】朱耷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作品狂放不羁、简约怪异、以少胜多、不求章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常用以简洁、怪异、扭曲、张扬的大写意风格,为中国的泼墨大写意绘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绘画不仅体现了明末、清初时代的简洁艺术风貌,而且升华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朱耷;简约;奇异;泼墨大写意

朱耷(1626—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坛上“四僧”之一。国画山水、花鸟、书法、诗歌一代宗师。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赣州地区南昌人。明代王室的后裔,明朝灭亡后出家为僧,隐居山林,先信佛教后信道教,常住道院修行作画。自幼受到长辈的艺术熏陶,其花鸟常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筆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画则师法“二米”,笔简意繁,诡异有趣。颇得诗、书、画、印于一体。

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由“三月十九”四字组成的画押,奇特而怪异,像鹤又像鸭,似是而非,实际上是利用“三月十九”明朝灭亡的日子来寄托怀念故土。因是王室后裔,为了生存只好隐居山林,隐姓埋名,装聋作哑,饮酒作画。他60岁后常用“八大山人”来署名作画题诗,“八大山人”四字连起来看,既像“哭之”又像“笑之”的字样,意思就是为了表达土地丢失而“哭笑不得”,以此来寄托他欲哭无泪、哭笑不得的尴尬境地。

朱耷曾有题画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石枯槎树,留得文林细揣磨。”①其中精辟的“墨点无多泪点多”语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他的思想情感和他的绘画艺术特色,由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皇室特殊身世,他的作品与其他画家风格迥然不同,不像其他画家坦然直抒胸怀,而往往是通过各种晦涩难解的题诗和各种奇怪的变形形象来体现。他画鱼、画鸟寥寥数笔,或紧缩一团,或身子拉长,似是而非。眼睛多为“白眼向人”的椭圆形,和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鱼和鸟的眼睛不同,他画的鸟和鱼的眼睛似乎都能转动,硕大而且翻白眼,所谓白眼向人。他画的山石、树木配景也不像别的画家那样稳健雄奇,而是上大下小,头重脚轻,自由奔放,重心不稳。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枯槎,几片树叶,寥寥无几,残山剩水、光光秃秃,东倒西歪,一片凄凉。“横流乱石枯槎树,留得文林细揣磨”,其实他是很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画中意图的。

《古梅图》是朱耷所画的经典之作,画中梅树的主要枝干是空心的,露根粗皮,枝丫光秃秃,寥寥几个花朵,孤寂萧条,好像是被雷击以后的劫后余生。有诗云:“分付梅花吴道人,幽幽翟翟莫相亲。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鱼扫虏尘。”②“老得焚鱼扫虏尘”明确而非常鲜明地表明了朱耷反清复国的逆反思想。又有诗云:“得本还时末也非,曾无地瘦与天肥。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③诗中描绘了元朝著名画家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山林,画兰不画坡土而露兰根,别人问他为何?他说:“土地都已经被别人抢夺去了。”所以只有兰花根而没有土了。另一个含义是描绘殷朝叔齐、伯夷在周朝灭殷朝以后,他们不吃周朝的粮食,而隐居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直到饿死为止。八大画的这幅《古梅图》,就是仿照郑思肖画兰花之意,兰根外露、不画坡土暗示着明朝国土已经被清人抢夺走了,明代皇室后裔最终成了和尚,就像叔齐、伯夷吃野菜那样,不愿意臣服于清代王朝。家破国亡,复国无望,使他“墨点无多泪点多”。

朱耷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少”“廉”“简约”。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用笔、用墨少。如《花果鸟虫册》中的《涉事》一图,只画一朵花瓣,七笔八笔便成一幅画作。一片花瓣、一条小鱼、一个水果、一只小鸟、一枝树枝、一方印章、一行题款,都能构成一幅完美的构图,可以说画面中的东西“少”到了极点。“惜墨如金”和“以少胜多”在朱耷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少而不单调,少而不贫瘠,少而不单薄,少而有味道,少而有情趣,通过用笔不多反而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朱耷在骨法用笔和随类用墨上的功夫,很好地融合了笔墨,笔法刚劲圆润,墨法饱和苍茫,下笔既有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又有给人以浑厚饱满之感。很好地利用了生宣纸那种吸水性很强的特征,有力地加强了艺术表现力。生宣纸容易使墨汁扩散,朱耷能有效地控制墨色的浓淡干湿,为泼墨大写意绘画开创了一个新的广阔天地,也启示后人对泼墨大写意绘画的新技法、新思维的发展。

朱耷擅长水墨大写意,在明末清初,中国画坛出现了很多人文主义画风的画家,均以泼墨大写意为主,如徐渭、石涛等。在泼墨大写意绘画中,又分为泼墨山水和泼墨花鸟,朱耷是两者兼顾。他的山水画作,远师董源、巨然、郭熙、米芾;近师法黄公望、倪瓒、董其昌等。其笔法圆浑苍劲,既有董、巨笔法,又有米氏云山,还有倪云林的树石之法。他画的花鸟有各种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趣、巧、意的有机结合,观赏时不会感到寂寞和单薄。画面布局特别讲究经营位置,充分利用空白——“计白当黑”,画面中能充分运用题款、题跋、图章、书法等在构图中的疏密、对称、均衡、虚实等等艺术效果,作画前有总体的规划和设想,做到胸有成竹,笔墨干擦而能滋润明洁。画鱼、鸟,常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其花鸟画风,早期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中期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晚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有些禽鸟蜷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我的写照,即“愤慨悲歌,忧愤于世,一一寄情于笔墨”。他在题黄公望山水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与宋山河。”④表现出他强烈的民族意识。

从朱耷的作品中能强烈地感受到他的个性,他的那些石头、山川、草卉、树木和房舍、茅屋、桥梁、农田等,都是寥寥草草,好像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其实在浓淡干湿、虚实疏密、高低远近方面,笔墨无不出之法度之外,而深远的意境出之法度之中。无法而有法、有法而无法,他这种有法而无法的境界,是技法与感受的有机结合,使他的绘画创作步入到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白石老人曾有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当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注释:

①②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③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朱耷简约
墨点无多泪点多 浅谈朱耷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朱耷艺术思想转变探究
中西文化之另类比较研究
朱耷 《松树双鹿图》
初中数学课堂价值的发现与初探
冰山理论视角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读
追寻简约之美 实现高效课堂
浅析服装中“少即是多”原则的应用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八大山人的不堪与狂傲